掌握地震常识 提高防震减灾意识( 二 )


从板块构造来看,日本正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下方,这种地质剧烈变动的地区极易发生地震 。
2009年8月11日,日本东海地区位于静冈县附近的骏河湾发生里氏6.6级地震,引发微弱海啸 。2008年6月14日,东北地区发生里氏7.2级地震,造成17人死亡,6人失踪 。2007年3月25日,石川县能登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7.1级地震,造成1人死亡,300多人受伤,同年7月16日,新潟中越海域发生里氏6.9级地震,造成15人死亡 。
什么是逆断层型地震
日本气象厅3月11日说,当天下午发生的东北-关东大地震属于逆断层型地震 。那么,什么叫逆断层型地震呢?
引发地震的主要原因是断层移动 。所谓断层就是地下的岩层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着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状态 。根据岩层沿破裂面的位移方式,又可将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 。
逆断层是指断层形成后,上盘上升而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这类断层主要由水平挤压形成;与之相对的正断层则是指上盘相对下降而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这类断层主要是在拉张力和重力作用下形成 。正断层和逆断层统称倾滑断层,它们多出现在张裂性板块边界 。与倾滑断层相对的是走滑断层,又称横移断层,其两盘顺断层面走向相对移动,而无上下垂直移动 。
在日本近年发生的地震中,2007年3月的能登半岛海域地震、同年7月的中部新潟地震以及2008年6月的岩手-宫城内陆地震等都属于逆断层型地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