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食品安全问题( 二 )
物理性污染 有的物理性污染物可能并不威胁消费者的健康,但是严重影响了食品应有的感官性状和(或)营养价值,主要有:①来自食品产、储、运、销的污染物,如粮食收割时混入的草籽、液体食品容器中的杂物、食品运销过程中的灰尘等;②食品的掺杂使假,如粮食中掺入的沙石、肉中注入的水、奶粉中掺入大量的糖等;③食品的放射性污染,主要来自放射性物质的开采、冶炼、生产、应用及意外事故造成的污染 。
家庭防范食品污染的措施有哪些
一般来说,家庭防范食品污染可采取如下措施:
(1)要购买没有污染和杂质、没有变色及变味且符合卫生标准的食物,不买已知被污染的食物 。(2)生鱼生肉应在低温下保存,买回后若超过两小时才烹调,也宜先放入冰箱,不要图省事 。(3)要买消毒牛奶,不食用未经加工的牛奶 。(4)易腐败的食品要随买随加工,加工过的食品最好马上吃掉 。食物在室温下存放的时间越长,危险性就越大 。(5)做饭前要把手洗干净,中间转而做另一种食品时最好也要洗手 。(6)菜刀、菜板用前都应清洗干净,要先切熟食,后切生品,或切生熟食品的菜刀、菜板分开 。(7)尽量用封闭的容器装食物 。(8)当准备食用已存放一段时间的食物时,要将食物再次加热到100℃以上 。(9)饮用洁净的水,把水烧开了再喝 。(10)及时将厨房里的垃圾清除、扔掉 。
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 。一般可分为感染性疾病和中毒性疾病,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食源性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 。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 。
食源性疾病危险因素的来源主要有哪些
食源性疾病可以有不同病原,也可有不同的病理和临床表现,但是这类疾患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通过进食行为而发病,这就为预防这类疾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倡导合理营养,控制食品污染,提高食品卫生质量,可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总的来说,食源性疾病危险因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过早地烹调食物,煮熟的食物保存在室温条件下(25~40℃)超过2小时 。
(2)熟食或剩余食品重新加热的温度和时间不够,未能杀死病菌 。
(3)肉、奶、蛋、豆类及其制品加热不彻底或不均匀,未烧熟煮透 。
(4)冷冻肉及家禽在烹调前没有充分解冻 。
(5)由于人员操作或者食品存放不当等造成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
(6)误食有毒的动植物或者烹调加工方法不当(如四季豆或豆浆未煮透),没有去除其中的有毒物质 。
(7)生吃水产品及其他可能被寄生虫、细菌、病毒污染的食品 。
(8)食物的体积过大,烹调的温度和时间不够 。
(9)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和卫生习惯不良 。
(10)使用不洁净的水 。
【常见食品安全问题】结语:想要吃的健康,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你要知道什么是健康的是食品 。掌握一些食品安全的常识,对你的健康又很大的帮助 。(文章原载于《养生保健指南》,刊期:2012.06,作者:项阳青,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