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健康传言( 二 )


维生素D是脂溶性维生素,人体通过膳食摄取和通过皮肤合成, 。人体皮肤在光照下合成维生素D3,动物来源的维生素D也是维生素D3,植物来源的是维生素D2,无论是D2还是D3,均在肝脏代谢,形成稳定的25(OH)维生素D 。检测25(OH)维生素D的水平,能科学评估人体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 。
对中国部分居民血液中的25-(OH)D3水平检测发现,约60%以上的居民为缺乏,只有约6%的人群达到优秀水平 。其中,最易缺乏,并因为缺乏容易出现疾病的人群包括:孕妇、婴幼儿、老年人 。
由于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中青年人群更热衷于室内活动,接受日照时间很少,出现了疼痛等亚健康症状,所以办公室人群关注维生素D的状况已经迫在眉睫 。
维生素D检测有了新技术
近年来,国际研究发现,25-(OH)VD的循环水平是良好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测试指标,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已经常规进行25-(OH)VD的检测,并用于药物治疗的疗效监测 。
在中国,维生素D 的补充主要是与维生素A或者钙片一起进行的,剂量较少,完全采用的是盲补形式,一直没有评估手段 。现在,这些新技术已经开始在中国推广 。武警总医院检验科引进了国际公认的25(OH)维生素D检测系统,可以准确地检测人体内25(OH)维生素D,让您明明白白地补充维生素D 。
大剂量药物补充有发生维生素D过量和中毒的可能 。对服用维生素D的人群监测维生素D的水平十分必要 。维生素D代谢较慢,推荐检测时间间隔为1~3个月 。
如何补充维生素D
在补充维生素D的时候,不推荐复合制剂,宜尽量采用纯制剂 。因为复合制剂不能足量补充维生素D,还会造成其他成分过量而引起中毒 。
目前,中国没有单纯的维生素D胶囊,只有一种儿童补充的滴剂,为400 IU 。
美国有医院使用的是,需要医生处方的维生素D2,是大剂量4000IU,药店使用的OTC药物是维生素D3,剂量为1000IU 。
维生素D的补充标准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2008年3月)建议:
早产儿、低体重儿、双胞胎:2周后800IU/d,三个月后400IU/d 。
纯母乳喂养的婴幼儿:2周~2岁,400 IU/d
配方奶喂养儿:如果奶量少于500ml,补充200 IU/d
妊娠后期为秋冬季的孕妇: 400~1000 IU/d,同时监测25-(OH) D3浓度 。
2.美国儿科学会临床指南:
与中国相比,提前和延长了补充维生素D 的年龄段:
孕妇(妊娠后期)、乳母,不管什么季节都需要补充维生素D 400~1000 IU/d
3.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2011年3月)建议:
有条件的医院检测患者25(OH)维生素D,了解维生素D的水平,合理补充 。国际骨质疏松会建议,老人体内25(OH)维生素D水平要等于或高于30ng/ml(75mmol/ml) 。
切勿神化飞秒激光
暑假将至,众多“眼镜族”们又开始筹划着假期间做个激光近视手术,把眼镜摘掉 。笔者从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获悉,近日来咨询激光手术的患者剧增,眼科普通门诊每天都会接诊十余个“摘镜心切”的病友,患者中七八成是二十岁左右的学生 。病友咨询的热点在于飞秒激光和准分子激光的区别,以及何种类型的患者可以接受激光近视手术 。笔者就这两个问题,采访了该院眼科专家袁志兰主任医师 。
飞秒激光,全程无刀更精准
“角膜虽然只是薄薄一层,但是屈光度约占眼睛总屈光度的3/4 。眼科医生可以通过激光改变角膜曲率,重塑角膜弯曲度,达到去除近视的目的 。形象点说,激光治疗近视的原理就是采用高科技手段,在角膜上雕琢一副永不摘掉的隐形眼镜 。”
“飞秒是标衡时间长短的一种计量单位 。飞秒激光是人类目前在实验室条件下所能获得最短脉冲的技术手段 。飞秒激光可以根据人眼近视的“尺寸”,为患者量身定制需要切削的角膜瓣 。这是近视激光治疗的“新成员” 。
以往部分不能接受传统激光手术的患者,如角膜偏薄、近视度数过深,以及散光高、瞳孔大者,有些可以采用飞秒激光进行治疗 。”袁志兰主任医师说,“传统准分子激光手术采用角膜板层刀切削角膜,而“飞秒激光”手术全程由计算机程序控制,采用激光这把无形的“手术刀”切割角膜制作角膜瓣,精确性达到微米级,患者术后可获得更优越的视觉质量 。
理性对待“飞秒”宣传
“飞秒激光适用范围广泛,凡是适合做准分子激光手术的患者都可以接受飞秒激光手术,而部分不能做传统准分子激光手术的人也可以选择飞秒激光手术 。”这是某些医疗机构的宣传语 。袁志兰主任医师告诉笔者,“飞秒激光适合各种近视,这种说法是不负责任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