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很少接触到俄罗斯的产品( 三 )



俄罗斯每年都会对外出口大批的军工产品 , 可生产这些军工产品的零部件却需要从国外进口 , 因为俄罗斯缺乏能自主生产这些零部件的轻工业 。 俄罗斯能生产制造出GAZ系列、MAZ系列的重型载重卡车 , 也能生产制造出T系列的先进主战坦克 , 然而自主品牌的民用、商用车却迟迟无法打开市场 。 俄罗斯的国产汽车不仅在国际市场上没竞争优势 , 甚至就连俄罗斯国内的汽车市场也被德、日等国占领了相当的份额 。

目前俄罗斯的工业体系严重偏科:除了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能源、军工等重工业品牌以外几乎没多少真正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轻工业产品 。 其实就算俄罗斯解决了工业体系失衡的问题也不会马上诞生国际知名品牌 。 目前联合国对现代工业体系的分类包括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 , 而中国现有的工业体系已涵盖全部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 。

中国因此已成为全球工业体系最为完整的国家:大到卫星、导弹、航母 , 小到日用家电就没中国不能自主制造的 。 目前欧洲最顶级的10个鞋子品牌中有9个是在中国生产的 。 可以说在这个世界上就几乎没中国人生产不出来的东西 , 然而中国人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东西却被贴上外国标签 , 最终绝大部分利润都归了外国人 。 这也是我们党和国家多年来始终强调要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产权的原因所在 。

由此可见并不是能生产某种产品就可以将其打造成自主品牌 。 想成就一个品牌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 , 需要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积淀起一个品牌的内涵和传统 。 成就一个品牌需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 近年来俄罗斯的小麦、面粉、糖果、肉罐头对外出口的数量也有所提升 , 可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能生产这些商品 , 而俄罗斯并没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自主品牌 。

如今中国和俄罗斯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 中俄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合作 。 近年来两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关系正日渐深化:截至2021年中国已连续11年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 , 俄罗斯则是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 。 很显然中、俄两国互为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 , 但我们也能从中看出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商品的数量远不及俄罗斯从中国进口商品的数量 。

中国从美、法、德、日、韩等国进口商品的数量远远超过了俄罗斯 。 这意味着中国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这些国家商品的机会比接触俄罗斯商品的机会更多 。 其实俄罗斯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在相当程度上还是依靠出口能源、军工产品实现的 。 很显然普通消费者很难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这些能源、军工产品 , 所以中国的普通消费者自然会觉得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到俄罗斯商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