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和光绪帝竟同出师门为一个老师
绪帝的老师翁同龢的故事许多人耳熟能详 , 他在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皇帝“策试天下贡生”时 , 获得“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一名”.道光年间 , 社会动荡 , 藏书家的传世珍藏多有散出 , 翁心存乘机出价收之藏之 。翁心存有三子 , 即翁同书(1810—1865)、翁同爵(1814—1877)、翁同龢(1830—1904) 。翁心存死后 , 藏书多传给了长子翁同书 。长兄如父 , 翁同书长幼弟翁同龢20岁 , 两人关系甚密 , 情同手足 。翁同书死后 , 将全部藏书传给了翁同龢 。翁同龢是翁氏家族中最有社会名望的人 。翁同龢历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军机大臣 , 并且是同治帝、光绪帝的老师 。翁同?喜好藏书 , 对先父的藏书更爱不释手 , 常常信手翻阅、鉴赏 。
林则徐成就
千古未遇的西方资本主义强敌入侵 , 促使林则徐“ 最先从封建的闭关自守的昏睡状态中觉醒 , 以全新的态度睁眼看世界” 。林则徐赴广州主持禁烟后 , 在与侵略者斗争的实践中意识到自己对西方知识的贫乏、国人对王朝之外世界的无知 , 他急于改变“沿海文武大员并不谙诸夷情 , 震于英吉利之名 , 而实不知来历”的状况 , 于是开始有意识有目的地收集外文报刊、书籍进行翻译 , 以求获得有价值的情报 , 加深朝廷、国人对“西洋”的了解 。通过分析外国的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 他认识到只有向西方国家学习才能抵御外国的侵略
他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 他提出为了改变军事技术的落后状态应该制炮造船的意见;他亲自主持并组织翻译班子 , 翻译外国书刊 , 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 , 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参考消息”;为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 , 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为了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 , 较为系统的介绍世界各国的情况.
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 , 编为《四洲志》;适应当时对敌斗争和对外交涉的需要 , 着人迅速编译了《国际法》 , 这在中国国际法学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标志着西方国际法著作开始正式传入中国 , , 标志着近代国际法开始在我国应用于对外交涉 , 标志着中国近代国际法学史的开端 。从理论上说 , 林则徐是中国引进国际法的第一人、中国近代外交事业的先行者、中国国际法学的开山者 。
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和杰出的民族英雄 , 他在了解世界 , 研究西方方面带了头 , 成为中国近代传播西方文化 , 促进西学东渐的带头人 。我们从中国国际法学史角度看 , 他在鸦片战争中 , 不仅是维护国际法原则的中流砥柱 , 而且也是中国引进国际法的第一人、中国近代国际法学的开山者 。
折叠治理水利
林则徐不仅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 , 同时还是一位出色的治水专家 , 在其仕宦生涯中 , 十分重视并努力举办水利事业 , 兴修浙江、上海的海塘、太湖流域各主要河流等水利工程 , 治理运河、黄河、长江 。林则徐治水注重深入实际 , 事必躬亲 , 同时还重视赈灾济贫 , 这些都是其“重民思想”的反映 。林则徐曾著《北直水利书》 。《北直水利书》除经济之外 , 亦有治水方略 , 后来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将《北直水利书》改编成《畿辅水利议》 。
道光十一年十一月廿二(1831年12月25日) , 林则徐擢升东河河道总督 。到任后 , 林则徐立即补修治水方面的知识 , 验催河工 , 保持质量 , 处分办事不力之官员 , 下令检验河堤料垛 , 他向道光帝呈上的奏折中表示:“周历履勘 , 总于每垛夹档之中 , 逐一穿行 , 量其高宽丈尺 , 相其新旧虚实 , 有松即抽 , 有疑即拆 , 按垛以计束 , 按束以称斤 , 无一垛不量 , 亦无一厅不拆 。”
林则徐做事如此认真 , 令贪官无可作假 , 桃汛来时 , 两岸安然无恙 , 道光帝多次称赞 。当林则徐的对治水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日丰 , 诗人张际亮向林则徐提议将黄河河道改道北流 , 从山东利津入海 。林则徐也有同感 , 但民意和官员都反对此治河方略 , 加上林则徐不能独揽全局 , 张际亮之提议遭否决 。直到林则徐逝世前不久 , 还表示张际亮的治河方略是对的 。林则徐逝世后 , 咸丰五年(1855年) , 黄河改道 , 循大清河至利津入海 。
推荐阅读
- 义和公主简介 唐宣宗女儿义和公主生平介绍
- 铁扇公主和太上老君都有芭蕉扇 有何区别呢
- 葡萄牙也是倭寇?明朝和葡萄牙有什么恩怨史?
- 唐僧前身是如来徒弟金蝉子?和尚不承认?
- 和氏璧是哪国的 和氏璧的由来
- 岳飞和秦桧的故事 秦桧为什么要陷害岳飞?
- 西游记中唐僧和孙悟空第一次矛盾竟是因为她!
- 和硕柔嘉公主是谁?顺治帝养女和硕柔嘉公主简介
- 殷素素为何要自杀 殷素素和俞岱岩的恩怨
- 叔孙豹和一女人发生了一夜情 引发了一场血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