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老师赫尔曼·闵可夫斯基提出了思维时空的概念——称为“闵可夫斯基空间” , 将空间和时间编织成无法分割的时空结构;
·西蒙·纽康和阿萨夫·霍尔改进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 以解释水星的进动 , 暗示一种新的万有引力理论将解决这一难题;
·也许最令人信服的是 , 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也在研究非欧几何 , 并提出了一个“作用量” , 与爱因斯坦为引力背景下的运动所提出的作用量实际上是等同的 , 之后该作用量又引出了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 。 尽管希尔伯特并没有完全正确地理解其中的物理含义 , 但我们今天仍然称之为“爱因斯坦-希尔伯特作用量” 。
在爱因斯坦取得的所有科学成就中 , 广义相对论尤为超前 。 当爱因斯坦提出该理论时 , 其他同辈科学家还远远落后于他 。 不过 , 尽管可能落后几年甚至几十年 , 但毋庸置疑的是 , 有一些科学家已经非常接近爱因斯坦的思维 , 并且正沿着相同的路线展开思考 。 这让我们相信 , 即使没有爱因斯坦 , 广义相对论最终也会出现在人类的知识领域中 。
对于科学的发展 , 人们往往习惯于这样一种叙述:某个人凭借天才般的灵光一现 , 就发现了其他所有人都忽略的关键突破或思维方式;如果没有这样一个人 , 人类就永远无法积累起非凡的知识成就 。
这个动画显示了当一个质量实体穿过时空时 , 时空会如何反应;从定性的角度来看 , 时空不仅仅是一个结构整体 , 而是整个空间本身会因宇宙中物质和能量的存在及其属性而发生扭曲 。 请注意 , 在描述时空结构的时候 , 我们不仅需要知道大质量物体的位置 , 还必须知道该质量在整个时间中的位置 。 瞬时位置和过往位置决定了物体在宇宙中运动时所受到的力 , 这使得广义相对论的微分方程比牛顿的理论还要复杂 。
然而 , 当我们更细致地审视这些科学研究时 , 就会发现 , 许多科学成就在出现之前 , 就已经包含了众多研究者的贡献 。 事实上 , 当我们回顾历史时 , 会发现同一时期已经有很多人取得了相似的认识 。 阿列克谢·斯塔罗宾斯基在阿兰·古斯之前 , 就已经把许多关于宇宙暴胀的理论成果综合在一起;在哈勃之前 , 乔治斯·勒梅特和霍华德·罗伯逊就构建了宇宙膨胀的理论宇宙;还有朝永振一郎 , 他在朱利安·施温格和理查德·费曼之前就完成了量子电动力学的计算 。
【如果没有爱因斯坦,世界会有什么不同?】在许多引人注目的物理学前沿问题上 , 爱因斯坦是第一个跨越终点线的人 。 但如果他从来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 , 也会有其他研究者走完他走过的路 。 在许多人看来 , 爱因斯坦拥有一种独属于他的耀眼天才 , 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天才并不像我们通常认为的那样独特和罕见 。 通过大量的努力和一点点运气 , 几乎任何受过适当训练的科学家 , 只要在正确的时间找到正确的方法 , 就能取得革命性的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