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不敢杀故意放走的中共大将究竟是谁?(图)( 六 )


采访人员:陈赓将军是一个乐天派 , 平时喜欢和战友朋友们开玩笑 , 他和他的战友、上级领导、下属的关系都非常好 。当他的战友们听到陈赓将军去世的消息是不是也非常悲痛?
陈知建:父亲的战友们哭得哟 , 真让我们吃了一惊 , 他们比我们哭得还厉害呢 , 都是号啕大哭 。据说李克农也是这样 , 从父亲去世那天起再也不说话了 , 第二年就去世了 。我父亲去世以后 , 李克农很少说话 , 他们是在上海进行地下工作时结下的友谊 。父亲去世后 , 宋庆龄还写了一封信 , 说我这几天总是睡不着觉 , 吃不下饭 , 怎么好人这么早、这么年轻就去了 。
父亲刚去世时 , 中央一开始不敢告诉宋庆龄 。怕她过来看父亲 , 怕刺激她 。宋庆龄身边的工作人员就把收音机做了点手脚 , 让她那天听不到收音机 , 等我父亲的骨灰送到北京以后 , 才告诉她 。然后宋庆龄写了一封信给廖仲恺的女儿廖梦醒 , 说为什么好人都早死 , 还说陈赓无论哪一方面都堪称共产党员的楷模 。最近我们才知道 , 这封信是用英文打字机打的 。
采访人员:陈赓将军是黄埔一期的学生 , 是“黄埔三杰”之一 , 而周总理在大革命时期曾担任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 ,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们又在上海一起进行地下工作 , 周总理更是陈赓将军的直接领导 , 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好 。听说陈赓将军去世后 , 周总理专门从外地赶回来参加追悼会了 。
陈知建:当时总理说必须等我回来才能开追悼会 , 总理当时在广州开会 , 下飞机回来 , 哪儿都没去 , 直奔中山堂 , 当时是在中山堂举行吊唁活动 。
黄埔三杰
中国军事史上有许多将领都是黄埔军校培养出来的 , 而陈赓在黄埔军校是比较出名的人物 , 是“黄埔三杰”之一 , 和许多国民党高级将领私交甚好 , 更是得到蒋介石的信任 。
采访人员:在许多黄埔军校毕业的人中都有一个说法 , 就是黄埔军校有三杰:蒋先云、贺衷寒、陈赓 。“黄埔三杰”的称号是怎么得来的呢?有什么背景故事吗?
陈知进:“黄埔三杰”不是很确切的说法 , 但这三个人确实是蒋介石最喜欢的 。他们黄埔同学中流传着一句话 , 叫“蒋先云的笔 , 贺衷寒的嘴 , 灵不过陈赓的腿” 。大革命中在第二次东征的时候 , 蒋介石打惠州把一个师派出去了 , 指挥所没人 , 而这个师是个杂牌军 , 不禁打 , 败下来了 , 怎么堵也堵不住 。我父亲是个连长 , 蒋介石就任命我父亲当代理师长 , 重新组织再上去打 , 但是兵败如山倒 , 陈炯明的部队就要打过来了 。我父亲对蒋介石说 , 赶紧转移吧 , 不转移就要被抓了 , 结果蒋介石在那儿又哭又闹 , 他说 , 这样回去就无颜见江东父老了 , 我要共存亡什么的 。我父亲说你 , 还是赶紧走吧 , 于是我父亲背起他来就跑 , 跑了20里地 , 渡了一条河 。
后来 , 我父亲给蒋介石收拾桌子 , 发现蒋介石的一个花名册 , 所有共产党员下面他都画个圈 , 一个红圈 。那时候蒋介石要准备“清党”了 , 他在每一个共产党员下面都画了个圈 , 下面还有一句话 。我父亲名字下面的话是“我印象中好像此人是共产党员” , 蒋介石在共产党员后面画了一个问号 , “不可带兵” 。蒋介石原来在我父亲的评语中写的是:“此人貌似文弱 , 但是生性坚强 , 可以带兵 。”原来是可以带兵 , 现在180度大转变 。原来写的评语 , 是父亲救蒋介石之前写的 。当时黄埔一期的学员 , 蒋介石会给每一个毕业生写一个评语 , 评语都贴在墙上 , 这是后来几期的学生看到的 。
采访人员:早期黄埔军校是培养中国革命人才的摇篮 , 那些在各自家乡都算精英的青年为着理想荟萃于此 , 他们一同成长 , 又因坚持不同的主张而最终分道扬镳 。中国现代历史最大的两股政治力量的分裂 , 首先撕开的就是这些黄埔学生 , 从此赋予他们截然不同的命运 。南昌起义以后 , 很多黄埔军校的同学校友就从校园里共同学习进步 , 变成了战场上的持戈相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