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鹿群中检测到至少3种新冠病毒变体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

据近日英国《自然》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 , 科学家在美国俄亥俄州东北部数个地点自由放养的白尾鹿中检测到至少3种导致新冠的病毒变体感染 。

由美国农业部领导的先前研究显示了野鹿体内存在抗体的证据 。 此次新研究首次报告 , 实验室中病毒分离株的生长支持白尾鹿新冠感染活性 , 这表明研究人员已经恢复了新冠病毒的可行样本 , 而不仅仅是它的遗传痕迹 。

根据对2021年1月至3月间收集样本的基因组测序 , 研究人员确定感染野鹿的变异毒株与当时在俄亥俄州新冠患者中流行的毒株相匹配 。 样本收集发生在德尔塔变种广泛传播之前 , 并且在这些鹿中未检测到该变种 。 研究团队正在测试更多样本以检查是新变种还是旧变种 , 这些变种的持续存在表明该病毒可在该物种中停留并存活下来 。

俄亥俄州立大学兽医预防医学副教授、该论文的资深作者安德鲁·鲍曼说 , 野鹿可能被感染的事实“导致我们可能实际上已经在人类之外建立了一个新的维持宿主” “这可能会使新冠疫情的未来缓解和控制计划复杂化”。

研究团队在俄亥俄州东北部的9个地点采集了360头白尾鹿的鼻拭子 。 使用PCR检测方法 , 科学家们在129头(35.8%)的采样鹿中检测到来自至少3种不同病毒株的遗传物质 。

分析表明 , 2021年头几个月在俄亥俄州占主导地位的B.1.2病毒多次溢出到不同地点的鹿群中 。 证据表明6种不同的病毒引入了这些鹿群 , 因此并不是说一头鹿感染了一次就传播开来 。

每个地点被采样1到3次 , 总计18个样本收集日期 。 根据调查结果 , 研究人员估计这9个地点的感染率从13.5%到70%不等 , 其中在人口稠密社区的4个地点观察到的感染率最高 。

鲍曼说 , 白尾鹿作为新冠病毒库 , 可能会导致两种结果:该病毒可能在鹿体内发生变异 , 从而可能促进新毒株向其他物种(包括人类)传播;或者该病毒可以在未感染变异的鹿中存活 , 同时继续在人类中进化 , 并且在某些时候 , 人类对感染鹿的毒株没有免疫力时 , 这些变体可能会蔓延回人类 。

不过 , 病毒最初是如何在这些鹿中传播的 , 它是如何跨物种传播的 , 这些都是与新发现相关的悬而未决的问题 。 研究小组推测 , 白尾鹿是通过环境途径感染的 , 如可能是因为饮用了受污染的水 。 研究表明 , 该病毒会在人类粪便中传播 , 并可在废水中检测到 。

编辑:王宇
【美鹿群中检测到至少3种新冠病毒变体】审核:王小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