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昨天中国的两名宇航员成功出舱活动 , 引起极大关注 。 据悉这是神州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的第二次出舱活动 , 由航天员王亚平驻守舱内配合操作 , 航天员叶富光与航天员翟志刚先后走出舱门 , 一句“我已出舱 , 感觉良好”一时间引爆网络热点 。 而航天员翟志刚也因为这是他的第三次出舱 , 成为了出舱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 。
对于长期生活在地球的我们来说 , 进进出出在我们眼中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 , 但对于身处太空中的宇航员们来说 , 就算是一个小小的转身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每次进出舱门宇航员们都是以生命做赌注 , 因为哪怕有一个小小的意外 , 都将可能导致宇航员们有去无回 。 所以在太空环境中 , 可以说是处处存在风险 , 而为了保证宇航员们的安全 , 科研人员也是没少下功夫 。
【宇航员出舱活动风险极大!他们都有哪些安全措施?其中一个黑科技满满】
首先就是大家熟知的航天服 。 航天服经过几代的发展 , 可谓是集各种黑科技于一身 , 是宇航员在太空活动中的重要保障 。 其不仅可以防止真空环境、太阳辐射、微流星等环境因素对宇航员造成危害 , 保持宇航员的体温以及宇航员身体的压力平衡 , 还能够为宇航员提供氧气抽出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 , 甚至能够为宇航员处理排泄物等 。
当然集成众多黑科技的宇航服也是不便宜的 , 根据新一代的“飞天”舱外服的造价 , 其一克的造价与一克黄金相当 , 可见其价值 。
当然 , 光有宇航服也不能保证宇航员们的绝对安全 , 大家都知道在太空的真空环境中 , 物体都是处于失重状态 , 宇航员们也不例外 , 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漂浮在太空中 。 所以宇航员们出舱必须要通过安全带和一些限制装备与空间站链接 , 以防止宇航员们在太空中走失 。
其次就是每个载人航天器上必备的气闸舱 。 气闸舱是内部空间与太空外部空间的连接处 , 其有两个舱门一个与内部空间相连接 , 称之为内闸门 , 另一个通向外太空的则称为外闸门 , 当宇航员要从内部外出到太空环境中执行任务时 , 就必须通过气闸舱 , 在气闸舱中将舱内气压调整到与外部气压相当时才能打开外闸门进入太空中 。
宇航员在舱内调整气压的同时适应在太空中的环境 , 否则直接出舱的话很容易患上减压病 。 当任务结束返回舱内时也要经过步骤相反的操作 。 这也能有效保证宇航员的安全 。
最后就是空间机械臂 。 空间机械臂是具有视觉识别能力以及具备精确操作能力的智能机器人 , 同时也能够由宇航员进行遥控操作 。 当宇航员外出到太空环境中执行任务时 , 就可以在空间机械臂的辅助下完成 。 不仅如此 , 空间机械臂还可以遥控操作或由宇航员在舱内操作 , 完成对舱外物体的抓取、搬运以及维修等 。 这也能降低宇航员们出舱的频率 , 保障宇航员们在太空环境中面临的风险更少 。
但虽然有这些防护措施 , 也并不能保证宇航员们的绝对安全 , 每次出舱依旧是冒着生命危险 , 毕竟在太空中不可预料的危险太多 。 希望在将来科技发展的同时 , 对于宇航员们安全的保障会越来越完善 , 能让宇航员们在绝对安全的环境下工作 , 最后为这些奋斗在科研一线的宇航员们致敬!
这里是科学兴趣屋 , 关注我不迷路 , 将会持续更新一些科学类的小知识!
【图片源自网络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 地球的岩石,和月球的岩石有相同之处吗?
- ?了解更多关于俘获离子量子计算的详细信息
- 远隔38万公里,为何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却偏偏不敢回头看地球?
- 私人公司也能训练宇航员,美国首个私人宇航员任务将于3月底发射
- 太空温度达零下270摄氏度,为什么太阳光到达地球后反而变热了?
- 在国际空间站中,人类可能受到的伤害
- 中国天眼收到外太空“警告”? 霍金生前或说对一件事!
- 1978年NASA发现金星生命,为何没公布,到底隐瞒了什么?
- 美俄真的做过太空受孕实验吗?失重状态下,对繁衍的影响多大?
- 如果你在3月4日观察天空,也许,将望见一艘火箭的残骸坠入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