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皇帝”朱由校实为励精图治的铁腕明君?( 三 )


天启整顿财政的效果十分明显,仅浙江一地的茶税,每年都收到20万两 。之前万历皇帝煞费苦心,几次派税监冲锋,每年也不过收十来万 。至于严重后果,除了让他招来不少骂外,最直接的参照便是物价:天启年间的平均米价,一直稳定在一两半一石左右 。是崇祯年间的一半,民生总算平稳 。
为民做主魏忠贤
除了常规手段外,天启还抓了个典型:南京铸币案 。明光宗年间(天启他爹)起,掌握大明朝货币发行的南京铸币局,便成了东林党的自留地 。明朝的铜钱,本来该是铜六铅四的含量,等着东林党把持了铸币局,便开动脑筋,从中捞好处 。
到了天启二年的时候,铸币局发行的铜钱,竟丧心病狂的降到了铜三铅七,成色连民间的假钱都不如 。中间的好处,全被东林清流们捞光 。而且这帮人不但能捞,还很能吹,给天启的奏报里大言不惭:说我们虽然捞了点好处,但那是为了补贴国库,从中的利钱没几万两 。
这样胡闹的后果十分严重,不但明朝货币制度败坏,老百姓也自发抵制 。眼看群众不答应,东林党干脆流氓到底,强制商家接受他们发行的烂钱,结果闹得大批商人纷纷逃亡 。因此造成的动乱,竟持续八个月之久 。
在这危急时刻,天启终于下定了决心,派来了自己贴身的维稳干将——魏忠贤 。正憋着捏东林党把柄的魏忠贤,好似出笼的恶狼一般,不但火速查办了相关贪腐人员,充公其贪墨家产,稳定了群众情绪,而且做出一个果断的决策:鉴于铜钱信誉极度败坏,东南的丝绸棉布商人,可以只用白银交税 。
这场经济战意义重大,于魏忠贤而言,他借此抄了东林老窝,顺便借抄家致富,更兼彻底打趴下政敌,于天启而言更重要:朝廷总算有钱了 。
太监也有真感情
魏忠贤普遍被指责的一个罪状,就是他有“谋反”嫌疑 。然而天启七年(1627年),当天启皇帝朱由校最终驾崩时,《明实录》里记载,素来冷静的魏忠贤当场失态,在皇宫灵堂上哭得昏天黑地,最后哭不出声了,就呆呆的望着朱由校的棺材发呆,别人给他说什么都听不见 。虽然作恶多端,但对相处了二十多年的皇帝,他确实是真感情 。
天启帝朱由校
朕其实全都明白
朱由校在位时期,最著名的事件,便是宦官魏忠贤专权 。后人说起魏忠贤干过的坏事,常说他“矫旨”,也就是说,他干的坏事,全是假借天启皇帝朱由校的名义做的 。然而天启七年(1627年),就是在朱由校病逝十天前,朱由校还强撑病体,视察内阁,并说魏忠贤做过的一切,都让他非常高兴 。自始至终,他都对魏忠贤保持着绝对的信任 。
乱拍马屁倒靠山
朱由校在位仅七年,二十三岁那年就过世 。关于他的死因,《明史》上认为,真正的导火索,是一次游玩,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朱由校和太监王体乾,魏忠贤等人一起乘船饮酒,却突然一阵大风刮来,朱由校失足落水,后虽被救起,却夜夜咳血不止 。
这种病按照现代医学说法,叫“肺积水” 。而后,尚书霍维华进献“神药”,美其名曰灵隐露,其实就是米汤,喝了没多久,朱由校病情加重,全身起了水肿 。
八月十一日朱由校召弟弟朱由检进宫,遗言说:弟弟啊,你一定要坐个尧舜一样的圣君啊 。而后病逝 。按照《起居注》的记载,朱由校患病的这些天里,除了神药外,从来没有服用过太医的药方,换句话说,他是被耽误死的 。
【“木匠皇帝”朱由校实为励精图治的铁腕明君?】进献神药的霍维华,是阉党魏忠贤的铁杆亲信,他也许没想到,正是自己的乱拍马屁了,毁掉了他们的最大靠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