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餐饮业数字化服务率不足10% 京沪力推线下小店“上云用数赋智”
_原题是:餐饮业数字化服务率不足10% 京沪力推线下小店“上云用数赋智”
疫情成为餐饮等生活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进程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 。
2020年堪称线下实体经济向数字化迈进的元年 。 2020年4月 , 发改委、网信办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 强调要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 , 推进企业级数字基础设施开放 , 为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 。
在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下 , 数字化正在赋能更多细分领域 。 此前 ,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 , 67.6%被调研的企业表示 , 疫后将筹划提升供应链或企业数字化转型 。 可以说 , 疫情成为餐饮等生活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进程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 。
日前 , 北京、上海两地相关部门都启动了相关措施 , 以促进餐饮行业进一步升级 。 北京烹饪协会负责实施的“北京市餐饮业数字化升级行动”正式启动 , 该计划将面向全市餐饮商户开展经营管理、营销推广等六方面的数字化改造 , 预计能帮助商户线上化营收平均增长30%、平均线上化曝光提升50% 。 无独有偶 , 位于复旦大学附近的大学路 , 也将作为首条数字化小店示范街 , 近期也在上海市杨浦区落地 。
小店数字化意义深远 。 未来 , 上海市还将联合美团打造10条数字化小店示范街 。 杨浦区副区长赵亮表示 , 通过此次与美团的合作 , 能有效加快小店数字化、智能化和现代化经营模式升级 , 打造成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数字化门店 , 实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 为大学路特色商业街能级提升 , 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
线上收入至少增长三成
面对2020年的特殊情况 , “小店经济”依托数字化转型表现出了强大的韧劲 。 2020年8月 , 上海市杨浦区出台在线新经济区级行动计划 , 旨在以数字经济为引领 , 推动“小店经济”在线上线下融合、货品质量、销售服务、金融支持、数据管理等方面实现质的提升 。
【21世纪经济报道|餐饮业数字化服务率不足10% 京沪力推线下小店“上云用数赋智”】这一计划率先在大学路落地 。 作为杨浦区“小店经济”的典范 , 大学路早年就被评为市级特色商业街区 , 毗邻多所高校 , 沿街露天咖啡馆、文化书吧、特色餐厅、酒吧、创意零售等特色小店 , 已成为创新创业群体 , 以及年轻人消费的新去处 。
2019年底 , 曾在互联网公司工作多年的上海人毛先生和朋友在上海大学路开了一家小店:江湖二十八度·江湖菜酒馆 。 非常不巧的是 , 刚刚开业不久便遇到疫情暴发 , 这家位置偏僻的非沿街小店停业了两个月 , 但不久后 , 毛先生依靠互联网思维 , 通过数字化升级让小店挺过了困境 。 疫情期间 , 这家小店通过美团餐饮系统上提供的数据分析 , 实现了菜品的更新与优化 。 “在美团上线了优惠活动后 , 店里的营业额提升了50% 。 目前 , 数据分析已经是进行菜品和酒品更换、选择的最主要指标 。 ”毛先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采访时透露 。
据统计 , 使用该系统的门店 , 平均人员效率提升20% , 食材成本降低了5% 。 在上海 , 越来越多小店迈上数字化升级的快车道 。 此外 , 在全国范围内 , 一批老字号的传统餐饮企业 , 也踏上了数字化快车道 。
位于广州市宝华路十五甫三巷内的陈添记平日一度门庭若市 , 依靠40年来的经营 , 招牌爽鱼皮让无数食客慕名而来 。 2019年11月 , 在广州市商务局“老店焕新”活动的推动下 , 陈添记、新兴饭店、惠食佳等十家城中知名老广店正式上线外卖 , 迄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 。
在疫情的冲击下 , 这家老字号小店也一度陷入亏损 。 该店负责人陈映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采访时透露 , 疫情期间 , 线下实体店营业额只有此前的20%左右 , 外卖订单数量却并没有太大的跌幅 , 甚至还有所上升 , 帮助陈添记在疫情冲击下也能保持盈亏平衡 。 目前 , 外卖的收入已占到店铺总收入近四成 。
“老店要传承 , 就应该要尝试创新 。 ”陈映华表示 , 正如陈添记所处的这条恩宁路 , 老城区、老字号不能保持不变 , 一定要创新求发展 , 疫情期间 , 陈添记还在美团开通了全城送的服务 。
数字化需更具“人性化”
美团研究院数据显示 , 餐饮行业商户数字化程度弱 , 除外卖和线上点单外 , 其它数字化服务渗透率相对较低 , 甚至不到10% , 商户数字化转型还有较大空间 。
2020年以来 , 北京市餐饮业遭受疫情多次冲击 , 尽快恢复正常经营 , 寻找新的增长点 , 成为整个行业最迫切的诉求 。 同时 , 大批餐饮商家对于怎么做数字化、如何评估效果等 , 仍然缺乏系统了解 。 聚德华天旗下的知名老字号峨嵋酒家也不例外 。
这家创建于1950年的“老字号”别看门脸不大 , 可却常是“客大” 。 不仅梅兰芳 , 许多名人都光顾过峨嵋酒家 。 郭沫若、老舍、赵朴初、马连良、齐白石等都曾经是店里的常客 。 “在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 , 我们一天也没停业 。 不管是利用微信公众号还是外卖 , 一些居家不敢出来的居民都可以无接触点餐 。 (2020年)4月份的时候外卖做得最好 , 整个店160万的流水中 , 美团和饿了么两个平台加起来占了35%左右 。 疫情过后 , 整个店的营业收入到现在至少又增长了50% , 外卖订单金额的占比一直保持在25%到30%之间 。 ”聚德华天控股有限公司北京峨嵋酒家总经理张玉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采访时认为 , 数字化的趋势将会越来越重要 , 必然会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 作为餐饮从业者 , 也需要不断调整去适应趋势和消费者的习惯变化 。
不过 , 他也希望未来的数字化平台开发能够越简便越好 。 “最好是方便不同的群体 , 别光顾及年轻人 , 老年人也要都顾及到 。 另外 , 平台也需要多给经营者、管理者一些数字化的指导 。 这个不能过多的依靠设备 , 关键还是人的主动性、能动性 。 比如在营销层面 , 可以针对性根据数据进行精准的个性化推广 , 像女性客户就可以赠送甜品 , 老年人则相应送发糕之类的食品 。 经营方式和技巧可以调整 , 但产品质量这条线和理念绝对不能变 。 ”
公开数据显示 , 2020年以来 , 餐饮行业每月的营收数据同比2019年有所下降 , 2020年4月之后便开始有了稳步回升 , 降幅逐步缩小 。 客如云数据显示 , 自2020年2月到12月 , 每个月购买POS智能收银机的商家 , 连锁化比例都在不断提升 。 一系列数字化商家开始推出数字化整体方案 , 从门店数字化、营销数字化、后端数字化全都包含在内 。
尽管行业遇挫 , 但危机之中也蕴藏了诸多机会 。 上海市商务委商贸处处长居新平表示 , 大街小巷中的小店是一座城市的形象展示窗口和魅力所在 , “小店经济”作为城市总体经济的毛细血管 , 为创新创业、就业起到了“稳定器”“倍增器”作用 , 也为城市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力与动力 。 未来 , 上海市商务委将在上海全市推动超过万家门店的数字化改造升级 。
(作者:陶力 编辑:张伟贤)
推荐阅读
- 贺正|陈省身:21世纪的数学
- 21世纪经济报道|电商“失速” 代运营机构谋变
- 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5G连接数已近4.3亿 加速探索垂直应用市场
- 思考|七宝德怀特“男神”教师:21世纪,千万别缺少这种底层思维
- 难题|全力突破21世纪最大数学难题,新入职华为数学家有多牛?
- 21世纪经济报道|南财快评:互联网“拆墙”是一个正和博弈
- 21世纪经济报道|被马斯克抛售后,特斯拉股价暴跌13%后企稳,背后有何隐情?
- 21世纪经济报道|元宇宙大爆炸:泡沫还是风口?
- 21世纪经济报道|奔跑的“剧本杀” 行业乱象频现
- 21世纪经济报道|俞敏洪高调带货 新东方却在悄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