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地方直播电商政策频出 沪杭两地谁更受行业青睐?
_原题是:地方直播电商政策频出 ,沪杭两地谁更受行业青睐?
2020年 , 已有超过10个地方发布直播电商相关政策 。
晚8点到凌晨1点 , 这是主播葱葱双十二的直播安排 。
“李佳琦以特殊人才落户上海时 , 大家都在转发 , 当时在朋友圈里刷了屏 。 我们会觉得 , 上海的这个案例在告诉所有的主播——努力是会被看到的 。 只要大家努力 , 直播这行有希望 , 国家也会给予认可 。 ”葱葱说 。
不仅是越来越多的主播对直播电商抱有乐观态度 , 多地政府也在积极布局 。 广州要打造“直播电商之都” , 杭州到2022年直播电商成交额要达万亿……2020年 , 已有超过10个地方发布直播电商相关政策 。
老牌电商之都杭州感到了危机 。 2020年初 , 杭州提出到2022年直播电商成交额10000亿元的发展目标 。
同为长三角的核心城市 , 上海则在这一年的年末终于“下场” , 开启了对直播电商高地的抢夺 。 大力发展“直播+” , 并提出推荐直播人才纳入人才工作重点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目录 。
政策频出 , 直播电商市场“放水养鱼” 。 多位专家向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表示 , 地方发展直播电商要避免同质化的竞争 。
对于同属长三角的沪杭两地 , 上海应该发展的是更适应本地产业特点、城市特性的围绕品牌、新品、引领性消费的直播产业 。 杭州则应构建大而全、普适性的直播产业 , 可能会涵盖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客户价值、不同内容类型的直播业务生态 。
上海“上播”
继李佳琦以特殊人才身份落户上海后 , 上海在2020年末给直播电商行业再打了一针强心剂 。
2020年12月7日 , 上海市商务厅委员会发布《关于促进本市直播电商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下简称《通知》) , 提出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消费城市 , 培育发展在线新经济 , 打造直播电商高地 , 并针对直播电商平台、直播电商基地、MCN机构和直播服务机构等分别提出一定的扶持政策 , 并大力发展“直播+生活服务业” 。
上海市布局直播电商行业有其先天优势 。
据《2020淘宝直播新经济报告》 , 在国内一线城市中 , 上海的淘宝直播用户观看数量和各类品牌的参与规模 , 均为全国第一 , 已迅速成为具有旗舰意义的“品牌直播第一城” 。
地方扶持政策的出台透露出城市对直播行业的未来规划 。
在MCN机构从业人员李邓等(化名)看来 , 地方政策无疑是在向全国直播相关企业展现一种姿态 , 决定了在未来形成网商集约经济的可能性有多大 。
2020年6月23日 , 上海市崇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2020年第一批特殊人才引进落户公示名单 , 李佳琦名列其中 , 一时引发直播电商行业震动 , 不少行业人员纷纷转发 。
“我们会觉得 , 上海的这个案例在告诉所有的主播——努力是会被看到的 。 只要大家努力 , 直播这行有希望 , 国家也会给予认可 。 ”葱葱说 。
值得注意的是 , 李佳琦的落户将不仅是个例 。
《通知》指出:“依据本市人力资源相关政策 , 推荐直播人才纳入人才工作重点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目录 。 ”
“如果上海能有相关的落户政策 , 绝对会成为主播选择工作城市的关键性影响因素 。 ”葱葱说 。
【21世纪经济报道|地方直播电商政策频出 沪杭两地谁更受行业青睐?】复旦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副主任邵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采访时认为 , 在当前直播浪潮来袭之时 , 上海发布这一《通知》十分及时 。 直播对第一、二、三产业的赋能升级有着显而易见的强大促进作用 。 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 , 电商战疫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
1亿元起评
沪杭同属长三角 , 在直播电商领域各具优势 。 与上海类似 , 老牌的电商之都——杭州对于直播电商一直抱有开放支持的态度 , 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 。
相较于上海 , 杭版政策更加细化 。
比如 , 杭州给予贡献突出的电商直播企业(人才团队)每年若干自主认定的人才名额 , 可享受落户、子女入学、购买首套住房、车牌竞价补贴政策 。
不仅如此 , 杭州还给出了百万级的奖励措施 。
《杭州市商务局关于印发加快杭州市直播电商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下简称《意见》)指出 , 对在杭州落地且排入全国(全网销售)前100位的头部主播 , 年销售额(含一定比例杭产品)在5亿元以上的 , 按贡献给予200万元以上的奖励;年销售额(含一定比例杭产品)在1亿元(含)-5亿元的 , 按贡献给予100万元以上的奖励 。
邵明认为 , 百万级奖励金是一个合理的数字 。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 , 叠加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 , 一些企业的确生存较为困难 。 他建议 , 直播电商作为一个新业态 , 政策力度还可以适当再大一点 , 放水养鱼才能把市场打造得更好一些 , 让直播电商行业能逆势上扬 , 一方面得到消费者的喜欢和认可 , 另一方面带动更多的商家、企业加入 。
但业内人士也有担忧 , 1亿元起评的销售额是否过高?
李邓等算了一笔账 , 按照年销售1亿元的标准算 , 每月销售额833万元 , 假设每月直播15场 , 基本上是隔天直播的频次 , 退货率保守估计在50% , 那么单场直播也要有百万级GMV , 但实际上能达到这个标准的主播着实不多 。
对比沪杭两地政策 , 上海更为宏观 , 聚焦直播电商对其他业态的赋能 。 如“直播+生活服务业”“直播+产业供应链”“直播+消费扶贫”“直播+会展活动”“直播+跨境电商”等 。 此外 , 上海还将直播电商与当前重点发展的夜间经济、品牌经济、首发经济等进行了结合 。
而杭州市的《意见》相对更细化 , 在资金支持、办公场地租金减免、人才福利等方面都落实到了具体的条款 , 在着力打造的直播电商产业链、直播电商园区中也针对性地进行了特色化的延伸 。
在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所执行所长崔丽丽看来 , 从两地的政策可以看出杭州和上海在电商(含直播)和产业上的差异化发展 。
“上海在营商环境、品牌、消费市场等方面具有优势 , 对新业态具有强劲的吸引力 , 同时品牌、企业在保持行业领先的动力驱使下 , 也会最快拥抱最新的模式 。 因而 , 上海应该发展的是更适应上海本地产业特点、城市特性 , 围绕品牌、新品、引领性消费的直播产业 。 ”崔丽丽说 , “杭州则应构建大而全、普适性的直播产业 , 可能会涵盖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客户价值、不同内容类型的直播业务生态 。 ”
邵明也给出了类似的建议 。 他强调 , 两地同属于长三角经济圈 , 首先是要避免同质化的竞争 。 上海作为平台经济的发展的沃土 , 总部经济也经过多年发展 , 因而在直播电商行业发展规划中应该有更高的站位 , 而杭州要从平台的打造、产业链的高附加值等层面 , 进行差异化竞争 。
建议从业人员分级认定
不仅是长三角 , 直播电商已然成为2020年全国最受关注的行业之一 。
据不完全统计 , 2020年全国已有十数地出台了与直播相关的政策意见 。 比如 , 3月广州市出台了《广州市直播电商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 , 提出要打造直播电商之都 。 5月 , 重庆市出台《重庆市加快发展直播带货行动计划》 , 提出将重庆打造成为直播应用之都、创新之城 。 同月 , 青岛也出台《青岛市直播电商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 , 提出打造直播电商领先城市等 。
政策激励下 , 行业发展迅速 。
杭州市商务局数据显示 , 2020年2月以来 , 广州淘宝直播商家激增4倍 , 开播场次反超杭州 , 拿下全国第一 。 为应对不同城市的竞争 , 杭州市商务局提出 , 杭州不应在政策层面落后其他城市 , 应从数字经济新兴产业的角度看待网红经济 , 尽快出台重量级政策 , 推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
“城市间的直播政策大战的本质是对于直播产业的争夺 , 一方面是对直播产业高地的占领 , 另外一方面是直播产业对于城市现有产业(特别是消费品行业)的带动作用 。 因为直播是采用一种新的方式促销费 , 而且在未来3-5年应该是线上销售的必选项 。 ”崔丽丽表示 。
与过去野蛮生长相比 , 直播电商行业的规范度有了大的提升 ,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 , 行业仍需要政府加紧监管 , 为行业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
以人才引进为例 , 多位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表示 , 希望直播行业也有一个工种等级划分 , 依据等级不同给予直播电商从业人员区别化的奖励 。
葱葱还建议 , 可以带货量为衡量指标 , 分级给予相应的补贴和福利 。 “奖励的内容可以涵盖住房补贴、现金奖励、子女就学等方面 , 甚至是政府是否会给工作室一些宣传的渠道 , 给予主播个人一些身份上的认可 , 参与官方的活动、会议等 。 ”
对此 , 邵明表示 , “直播电商可以列为一种新的工种 , 并增加对相关人才的标准制定 。 通过体制机制保障 , 不仅有利于直播产业更好发展 , 同时也是对直播从业人员的一种认可 。 ”
(作者:易佳颖 , 卜羽勤 , 黄恬静 编辑:李博)
推荐阅读
- 地方|华为发布六大数据存储新品,打造专业存储解决方案
- 人物|美地方法官:马斯克为推文支付罚款而设立的基金未按规定缴纳报表
- 热点|荐号 | 把你的闲暇时间花在这些更有价值的地方!
- 贺正|陈省身:21世纪的数学
- 21世纪经济报道|电商“失速” 代运营机构谋变
- 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5G连接数已近4.3亿 加速探索垂直应用市场
- 简介|把你的闲暇时间,花在这些更有价值的地方
- 实验|上课铃响了!回顾奇妙天宫课堂 走近梦开始的地方
- 思考|七宝德怀特“男神”教师:21世纪,千万别缺少这种底层思维
- 难题|全力突破21世纪最大数学难题,新入职华为数学家有多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