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Arm发表49页报告自揭短板:移动市场饱和 营收利润陷困境( 二 )
由于 IP 公司无法像下游芯片设计厂商、芯片制造厂商一样 , 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或推进芯片制程获得成本上的缩减 , Arm 的盈利能力一直是个大问题 。
在人工智能、物联网、自动驾驶、5G 等新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 , Arm 面临着越来越高的研发成本和难以快速增长的 IP 授权和版税收入 。
2016 年 , 软银以 320 亿美元(约合 2038 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 Arm 。软银首席执行官孙正义称 , 这是软银有史以来最重要的收购之一 , 希望 Arm 成为软银今后增长战略的重要支柱 。
但 Arm 被收购后 , 其营收和发展 。Arm 的年报显示 , 其在移动处理器上的市场份额已达 90% , 市场基本饱和 。这一观点也在英伟达、Arm 和软银三方的申诉信中被强调 。
2018 财年-2021 财年(软银每一财年截止到当年的 3 月份) , Arm 的营收分别为 2023.44 亿日元(约合 111.27 亿人民币)、2026.99 亿日元(约合 111.46 亿人民币)、2066.52 亿日元(约合 113.64 亿人民币)和 2098.48 亿日元(约合 115.40 亿人民币) , 四年仅增长了 3.7% 。
问题更加严重的则是 Arm 的盈利能力 , 根据软银财报 , Arm 从 2018 财年到 2021 财年 , 只有 2019 财年盈利 1339.66 亿日元(约合 73.67 亿人民币) , 2018 财年、2020 财年和 2021 财年 , Arm 分别亏损 313.80 亿日元(约合 17.25 亿人民币)、428.19 亿日元(约合 23.54 亿人民币)和 338.73 亿日元(约合 18.62 亿人民币) 。
文章图片
▲ Arm 2018 财年-2021 财年营收与利润变化
物联网软件业务增长受困 , 前高管爆料增速缓慢
对 Arm 来说 , 它很清楚自身的营收情况 , 也一直在寻找新的营收增长市场 。
2017 年被软银收购后 , Arm 在年报中称将“更快地开发新技术” , 重点是人工智能(AI)、计算机视觉(CV)、增强现实(AR)等领域 。此外 , Arm 还将投资物联网(IoT)等市场 , 以创造新的收入来源 。
为了在这些新的市场取得成功 , Arm 在软银的支持下开始大手笔地扩充团队 。
自此开始 , Arm 的员工人数在 2018 财年-2020 财年分别增加了 1034 人、101 人和 751 人 , 2021 财年 Arm 的员工人数仍继续增加了 7.9% 。随着技术团队规模的不断上升 , Arm 的经营成本随之提高 。
和人员规模不断扩充相比 , Arm 开拓新市场的举动则没有那么顺利 。
在物联网领域 , Arm 的 Cortex-M 架构具有低功耗、小体积、高性价比等特性 , 占据了 90% 的物联网处理器市场份额 。但在传统的处理器 IP 之外 , Arm 物联网软件业务的发展却不尽人意 。
推荐阅读
- 一财网|28页文件“上书”英国监管机构 英伟达收购Arm进入最后博弈
- ARM|英国监管机构考虑阻止并购交易 英伟达联手Arm反击
- 新浪科技|收购截止期限将近!英伟达ARM提交长文反击:ARM的市场影响力被夸大
- 问题|Win11 第三方 Files v2.1 标签式文件管理器发布:原生支持 ARM64
- 旗舰|华为Mate X2推送鸿蒙HarmonyOS 2.0.0.221
- IT之家|华硕发布新款Arm Win11平板,搭载骁龙7c Gen 2
- 芯片|华硕发布新款 Arm Win11 平板,搭载骁龙 7c Gen 2
- 张国全|小米12 Pro安卓S+ArmV9并行发布,张国全谈三方App卡顿闪退等问题
- 操作|华为手机鸿蒙HarmonyOS智慧语音新版本测试
- 市场|高通与微软再次联手推广Arm架构电脑生态,与英特尔针锋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