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为什么Techno音乐和《黑客帝国》是绝配?
《黑客帝国4:矩阵重启》(The Matrix Resurrections)还未在国内上映 , 但这篇文章的主角不是电影 , 是《黑客帝国》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Techno音乐 。
文章图片
《黑客帝国4:矩阵重启》剧照
今天的世界 , 离《黑客帝国》预言的未来又跨近一大步 。 只要我们继续奔跑 , 就会轻易跑进那个世界 。 这一切尚未发生之前 , 已有先兆之音 。 它以系列电影中配乐基调的techno形态存在 。 导演拉娜·沃卓斯基是柏林Techno俱乐部Berghain的常客 。 人们自愿钻入发电站改造的俱乐部 , 在“咚咚咚咚”的黑洞中体验与世隔绝、浑然忘我的超自然感觉 。 Techno制作人马塞尔·戴特曼(Marcel Dettmann)是那间俱乐部的驻场艺术家 , 沃卓斯基邀他担任《黑客帝国4》的配乐 , 因为这种音乐与她对未来的幻想相契 。
拉娜·沃卓斯基在techno俱乐部中提前进入未来 。 电影中有一句台词:“我们看不见它 , 我们都被囚禁在这些古怪重复的loops中” 。 Techno音乐是工业之声的重复出现 , 剔除旋律与和声 , 瓦解传统歌曲的结构形态 。 有人觉得它无比冷漠 , 严谨恭肃 , 有人觉得它充满感情 , 自由自在 。 显然沃卓斯基是后一种人 。 在Techno的世界里 , 人们可以任情任性 , 凭感情冲动任意妄为 , 摘掉符号类别 , 顺从本心 。
1980年代Techno俱乐部在底特律兴起时 , 非裔美国音乐人把这座后工业时代的城市变作未来幻想的原型 。 “底特律 , 废城哟 。 ”我念书的城市距离底特律一个多小时车程 , 去之前一个重庆妹子用方言念出“废城”二字 , 语音婉转 , 印象尤深刻 。 底特律城市空旷 , 建筑的筋肉发达 , 但街头漫步时一个步行的白人都没有看见 。 白人包在铁壳里移动 , 黑人散落城市各处 , 工厂的噪音早已停歇 , 场景殊为奇异 。
诞生在底特律的电子音乐组合Cybotron受德国导演弗里兹·朗经典电影《大都会》(Metropolis , 1927)和日本“黄种魔术交响乐团”(The Tokyo of Yellow Magic Orchestra)单曲《Techonopolis》的影响 , 创作出反乌托邦单曲《Techno City》(1984) 。 Cybotron的瑞克·戴维斯比“黑客帝国”更早用“矩阵”(Matrix)形容“在大脑、灵魂和赛博空间的间隙” , 阐释“将人类的精神性扩展至自动化矩阵的必要性” 。
电影中角色的名字:Neo、Trinity、Morpheus , 和Techno大神们的绰号(Function、DVS1、Cadency……)神似 。 “黑客帝国”宇宙中 , 人如何看待自己 , 进入矩阵后就会变成什么样子 。 毫无疑问 , 这些人将变身成柏林Techno俱乐部成员的模样 , 穿PVC材质黑衣 , 蹬重靴 , 戴超窄墨镜 。
推荐阅读
- 人物|周鸿祎不理解35岁被职场抛弃:不知道为什么 中国人好像35岁就老了
- 视点·观察|从核酸检测到健康码,为什么系统总是“崩了”?
- 一财网|从核酸检测到健康码,为什么系统总是“崩了”?
- 规则|为什么说自动驾驶安全、合规地融入现有道路系统还面临很大挑战?
- 检测|为什么核酸检测结果要等这么久?原来是这样
- Tesla|为什么特斯拉销量几乎不受“缺芯”影响?
- 网友|从书走向短视频!陪伴一代代人长大的《十万个为什么》上新了
- 年轻人|为什么年轻人总放不下深夜的手机?
- 班里|你会因为什么事情秒退游戏?
- 网络|电子阅读时代,为什么我们还要订阅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