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器|Kindle,过气了吗( 二 )


在一次采访中 , 他被问到“你是否认为传统的纸质印刷书籍会最终消亡”时 , 贝佐斯回答道“我想是的 , 虽然我不知道这个过程需要多长时间 。 但金属活字印刷术已经有500多年历史了 , 这可能是最为成功的技术 。 但没有什么技术会永远存在” 。
后来Kindle不断更新迭代并风靡全球 , 许多人成为这块黑白屏幕的“死忠粉” 。 2011年 , 称得上是Kindle的巅峰时期 , 共销售了2320万台 。
2013年 , Kindle进入中国 。 初时虽然有一些小众 , 但在爱书人之间口口相传 。 当时 , 每一个拥有Kindle的人都有一个共识 , 当你捧起它时 , 就仿佛走入了一座只属于你的秘密图书馆 。
在中国 , 庞大的人口基数是销量的支撑 , 后来亚马逊中国一直保持和全球同步发布 Kindle 新品 , 2016年底 , 中国成为Kindle销售的第一大市场 。 在2013-2018年的五年时间里 , Kindle在中国累计销售数百万台 。
而在一些文艺青年眼里 , Kindle一直是送人最好的礼物之一 。 有里儿有面儿 , 即便最后被用来盖泡面 , 也是最有格调的泡面盖 。
时代的眼泪
Kindle , 在成为产品名之前 , 其原意是“开始燃烧”或者“激起兴趣、感情” , 类似于evoke、arouse 。
据说 , 在Lab 126的邀请下 , Michael Patrick Cronan为亚马逊的电子阅读器起了这个名字 。 他和伴侣Karin Hibma认为这个名称含义丰富 , 暗喻着书籍和智慧所带来的兴奋 。
到目前 , Kindle已经推出了整整十代 , 有低中高三种配置的版本 。 在亚马逊官网 , 一直有一栏专属于Kindle电子书 。 只不过 , 在超万亿市值的亚马逊帝国里 , 比起电商零售、云服务、广告 , Kindle的比重弱了不止一星半点 。
Kindle的失宠有其必然性 。 从硬件上来说 , 当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日益普及 , Kindle的阅读功能有了更多的代替者 , 同为电子阅读器的竞争对手也越来越多 , 特别是当后来者拥有更便捷、先进的特色 。
至于内容 , 长短视频夹击 , 听书直播兴起 , 阅读的时间被花样繁多的网上冲浪一再挤压 , Kindle只能在泡面盖子上发挥余热了 。 而纸质书 , 多少还有些情怀打底 。
在亚马逊败退过的中国市场 , Kindle的窘境更甚 。 文学艺术博主“洛之秋”感慨:“很可惜 , Kindle设备本身不赚钱 , 自身功能上的进化又不如其他电子书阅读器品牌 。 到后期中国亚马逊只能卖点中文电子书 , 种类和价格折扣方面又比不上微信读书这类平台 。 连我这样的电子书死忠粉都很少碰Kindle了 , 只能怪大浪淘沙的无情 。 ”
Kindle没能让纸质书消亡 , 却在新时代的路上有些步履蹒跚了 。
其实Kindle也努力过 , 诸如发布青春版、搞联名、增加调光 , 还有更轻的重量和更大的内存 。 特别是在最大的中国市场 , 为中国用户推出白色版Kindle、推出故宫文化和敦煌文化联名礼盒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