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声音培训,新风口下的行业想象( 三 )


嗓音哑 , 音量小 , 总让别人听不清 , 自认为有缺陷的声音条件直接影响了小莉对自己事业的信心 。 虽然她仔细准备课件 , 认真排练备课 , 但小莉对自身声音的严格审视 , 让她凭借努力搭建起来的信心往往在上台讲出第一句话的时刻崩塌 。
在小莉前往韩国继续教师生涯后 , 现实更是每况愈下 。 逃不掉的自我审视 , 生疏的外国语言 , 讲台下的同学们窃窃议论她的声音难听 , 都让独在异乡的小莉倍感压力与孤独 。
有时 , 转机的到来只需要来自外部的一些推动力 。
学校新来的中国籍老师听闻小莉的烦恼后 , 反而认为小莉声线独特 , 有辨识度 。 “我不觉得你的声音难听啊!”她对小莉说 。 要学会悦纳自己的独特声线 , 学会接受自己的发声瑕疵 , 在新来的老师鼓励下 , 跨过心理障碍的小莉开始走上自己的练声之路 。
深呼吸 , 肩部不动 , 气流穿过胸腔继续下沉 , 横膈膜打开 , 小腹微胀 , 略作停顿 , 再缓缓吐气 。 加入梨花声音研修院后 , 一次次的腹式呼吸练下来 , 小莉掌握了正确的发声方式 , 明显减轻了由于长时间讲话授课给嗓子带来的损伤 。
虽然选择了国内的声音训练课程 , 但由于网络课程的课程规划自由度高 , 身在异国的小莉也能按时按量完成课堂学习与课后练习 , 量变最终积累成质变 , 与声音一同改善的还有小莉的事业 。
她发现 , 自己讲课的声音开始变得悦耳 , 台下那些隐约地、窃窃地讨论声陆续消失了 , 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们日渐集中于课程内容 , 再没有人会因为老师的声音而分神 。 同行的老师也开始愿意邀约小莉一同聚会 。
诚实面对自己的声音 , 正视自身的不足 , 小莉在声音训练课程里学会的是发声技巧 , 但心态上的转变才是突破个人职业瓶颈的关键 。 “让我逐渐接纳了自己的声音 , 帮我成功击溃了自己的心魔 。 ”小莉说道 。
与寻求个人职业突破口的小莉不同 , 42岁的全职妈妈阮昭阳想要探寻的 , 是充斥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家庭日常生活以外的可能性 。
她心里一直埋藏着配音的理想 。 “我从小就很喜欢听小说联播 , 喜欢看动画片和译制片 , 我在各种各样的声音里学习知识 , 感受世界和人生 , 很多声音演播者令作品更加真实饱满 , 深深地打动了我 。 所以我曾经有一个梦想 , 就是成为一个配音演员 。 ”
在短视频平台上 , 阮昭阳获得了梨花声音研修院的一次体验机会 , 之后 , 又报名参加了整个声音训练的专业课程 。
纵然是线上教学的课程 , 但是长达六个月的培训周期里 , 不同老师带来不同方向的课程 , 班里设置了声音教练检查督促学习进度 , 这些安排都意味着课程的学习强度并不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