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千元修复个人征信报告?银行回复称都是骗局( 三 )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征信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征信机构应当采取合理措施,保障其提供信息的准确性,无论是征信机构还是商业银行等信息提供者,都无权随意更改、删除信用报告中正确展示的信用信息 。征信领域不存在“征信修复”这一说法,所有声称是合法的、商业的、收费的“征信修复”都是骗局 。
损害社会诚信体系
处罚力度亟须加大
在采访中,有些征信修复公司的客服人员称,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四章第二十五条,每个公民对自己的不良逾期记录都可以申诉复议,因此公司的操作合法合规,客户只需提供所需资料,后续由他们来处理 。
实际上,采访人员发现,上述客服所说的内容与《征信业管理条例》的具体表述有明显出入 。
“征信系统不存在‘征信修复’的概念,网络上关于个人征信可以进行修复的说法属于虚假宣传,实质是故意混淆了其与征信异议的区别,让信息主体误以为可以随意更改或删除征信信息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征信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
对此,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涛进一步解释说,征信修复和征信异议有很大的区别 。征信修复是产业链上的一种说法,甚至是一种违法违规行为;征信异议是监管部门规定的,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等规定,无论是征信机构还是商业银行等信息提供者,都有如实报送信用信息的义务,无权随便更改、删除征信报告上展示无误的不良信息 。然而,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 。征信异议本质上是一种“改正错误”的纠错机制,有别于“失信后”为重塑信用而进行的修复 。
赵占领认为,所谓的征信修复机构,实际上是通过非法恶意投诉等手段逼迫金融机构作出让步,若这种方式得逞,会导致信用记录失真,影响整个征信体系的客观性、独立性和真实性 。具体来说,征信体系应用广泛,如果某家银行审核不严甚至辅助作假,不仅会导致个人征信报告失真,也会影响其他金融机构,比如其他银行在进行放贷发信用卡时,银行风险控制能力就会降低,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
尹振涛指出,随着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及金融体系不断完善,金融服务日益发展,征信信息及信用数据对个人的价值和意义凸显,因此才形成征信产业链存在的土壤 。必须增加违法违规成本,对寻找征信修复机构进行征信修复的征信主体要进行相应处罚,对从事征信修复的机构也要进行严格的处罚 。
【警告!|千元修复个人征信报告?银行回复称都是骗局】
推荐阅读
- Windows|微软发布补丁 修复HTTP协议堆栈远程执行代码漏洞
- 警告!|合肥:严禁生产销售老年代步车 过渡期后上路将查扣
- 警告!|新墨西哥州一监狱遭勒索软件攻击 监控摄像头与门禁系统被破坏
- 客服人员|揭秘“论文工厂”:低至千元起订,代写代发“一条龙”
- 操作|微软发布 Win10 KB5009543 累积更新:修复日语输入法问题
- 功能|微软发布 Win11 KB5009566 累积更新:修复多项安全问题
- 新浪科技|小鹏汽车而美股初盘涨0.4% 全系价格上调数千元
- 市场资讯|摩根大通CEO向不接种疫苗的纽约员工发出警告
- 警告!|全球上层海洋温度连续第六年打破纪录
- IT|因新能源车补贴退坡 小鹏汽车全系价格上涨数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