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灭性|历史上曾有3次“毁灭性”的太阳风暴

1859年的卡林顿事件是有观测记录以来人类经历过最剧烈的一次太阳风暴 , 然而2012年 , 日本名古屋大学的三宅芙沙带领的研究团队发现 , 公元775年左右发生了一次超级太阳风暴 , 强度是卡林顿事件的10倍到100倍 。 这些超级太阳风暴可能来自万年一遇的超级耀斑 。 如果今天地球被这样的超级耀斑击中 , 全球联网的社会将会受到毁灭性破坏 , 所有的电子数据可能都会被抹去 。
科学家已经发现 , 超级太阳风暴发生的频率比我们想象的要高得多 。 最近 , 科学家在研究近代地质化学史时 , 发现了历史上存在着另外两次超级太阳风暴的证据 。
同位素揭示超级太阳风暴
一篇已发表的研究论文表明 , 科学家发现了两次可怕的超级太阳风暴事件 , 一次发生在公元前7176年 , 另一次发生在公元前5259年 。 研究人员认为这两次太阳风暴的强度至少与公元775年的太阳风暴相当 。
为了寻找这类太阳风暴 , 研究人员需要对地球极地冰盖样本以及一些古树样本进行化学分析 。
当太阳粒子撞击地球大气层时 , 大气层中的多种元素会变成具有放射性的不稳定形式 , 即变成了同位素 。 太阳活动所形成的碳14同位素 , 会被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吸收 。 由于树干上的每一圈年轮对应着一个年份 , 科学家就能据此获知由太阳活动增加所引起的同位素峰值的准确时间 , 即一圈年轮中的碳14越多 , 对应年份撞击地球大气层的太阳粒子就越多 。
通过研究极地冰芯中铍10和氯36的浓度 , 也可以进行类似的测量 , 但精度略低 。 所以 , 科学家将以上两种方法结合 , 就可以精确描述太阳活动的历史事件 。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尼古拉斯·布雷姆及其团队正是先发现了冰芯中铍10峰值的初步证据 , 接下来对年轮数据进行分析 , 发现了与之对应的碳14峰值 , 揭示了公元前7176年的太阳耀斑事件 。
而英格兰历史遗产保护局的科学测年负责人亚历山德拉·贝利斯则注意到公元前5259年考古数据有一个空白 , 之后在研究这一时期树木年轮中碳14的数据时 , 发现了另一个峰值 。 布雷姆说:“这两个时间点上都出现了碳14含量激增 。 ”而且其增长幅度类似于用来确认公元775年太阳耀斑事件中所用的样本 。
起初 , 科学家并不确定是什么导致了这些放射性同位素含量的激增 。 2013年 , 美国沃什本大学的布赖恩·托马斯领导的一项研究表明 , 太阳耀斑很可能就是幕后推手 。
托马斯说:“有人曾认为公元775年的峰值可能来自超新星爆发或是伽马射线暴 , 但这些现象实在太罕见 , 不可能导致如此频繁的峰值 。 所以 , 这些解释都不如太阳活动的解释合理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