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贾跃亭回国有望?网传珠海国资20亿入股FF,格力、华发集团参投

一石激起千层浪 。
尽管吉利和法拉第未来(Faraday Future , 以下简称“FF”)的合作尚未得到官方确认 , 但双方“对市场传闻不予置评”的一致回应让“FF即将回归中国”的消息甚嚣尘上 。
1月27日 , 有知情人士对外透露 , 在FF最新一轮融资中 , 珠海市国资参与投资20亿元 , 同时珠海两大龙头国企——格力集团与华发集团——携手参与了此次投资 , 但投资金额低于20亿元 。
随后 , 有消息称珠海市相关部门正与法拉第未来洽谈FF融资及落地合作 , 法拉第未来已在横琴新区注册成立新公司 , 未来会以合资公司形式落地 。 目前珠海市方面已经在投资后就生产基地的建设等加紧进行各项前期的准备工作 。 在春节后 , 各方的合作速度会进一步加快 。
此外 , 消息指出 , FF在美国借壳上市后 , 将在珠海建立生产基地 , 吉利或将作为合作方主导FF产品的生产和制造 。
消息称 , 如果此次能在珠海顺利落地 , FF 91 有望在2022年下半年实现量产 。
贾跃亭能否翻身?
“一切皆有可能 。 ”1月27日 , 有熟悉汽车行业的投资人士对采访人员表示 , “贾跃亭在去年完成个人破产重组 , 就是为了消除FF的融资难题并推动FF 91回国量产 。 既然破产重组完成了 , 贾跃亭回国寻求融资也在意料之中 。 ”
事实上 , 自2017年乐视金融危机爆发 , 作为FF的实控人的贾跃亭也确实给FF的融资带来了诸多阻碍 , 尤其是在中国市场 , 贾跃亭的个人信用早已破产 。 而融资难也一直是FF 91难以量产的主要问题 。
据了解 , 自2018年8月底 , FF 91的首台预量产车下线以来 , FF 91的量产时间从2019年一再推迟 。
为了打通国内外融资渠道 , 2019年 , 贾跃亭正式提出个人破产重组、辞去CEO职务转任公司CPUO(首席产品和用户官) , 并迎来宝马“i8之父”毕福康出任FF首席执行官 。
“个人破产重组方案的实施 , 将使贾跃亭个人担保义务和债务得以解除 , 从而可以回国推动和落实FF中美双主场战略 , 这对FF成功融资和未来IPO都是重大利好 , 尤其对FF中国业务的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 ”此前 , 贾跃亭债务处理小组表示 。

21世纪经济报道|贾跃亭回国有望?网传珠海国资20亿入股FF,格力、华发集团参投
文章图片
图1/1

自赴美造车以来 , 贾跃亭一直在寻找机会回归中国市场并推动中美双主战场战略 。
在2018年与恒大牵手又迅速分手之后 , 贾跃亭在2019年申请个人破产重组 , 推动FF 91回国量产计划 。 贾跃亭认为 , FF 91如果实现中美两地大规模量产 , 将有望实现成本大幅下降 , 这在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将有极大的市场潜力 。
而随着2020年7月贾跃亭个人破产重组的完成 , FF似乎正迎来转机 。
去年10月初 , FF传出将在海外筹备以SPAC(特殊目的并购)的方式寻求美股IPO 。 去年10月14日 , FF宣称其获得了美国两大金融机构提供的高达4500万美金(超3亿元人民币)的债权融资贷款 。 该贷款将被用于支持其旗舰电动车FF 91项目的最终投产 , 以及FF 81的下一步研发工作 。
“与FF全体合伙人一起把FF做成 , 回国推动中美双主战场战略 , 依然是我人生下一阶段的核心使命 。 ”贾跃亭曾表示 。
值得关注的是 , 去年12月22日 , 贾跃亭债务小组宣布第二批债权人守约协议签署完毕 , 涉及22.81亿美元 。 这一守约协议涉及8家债权人向法院申请解除或删除贾跃亭为双限或失信被执行人的案件 。
“近期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热捧也是FF的机会 。 如果FF能够顺利在美国借壳上市 , 贾跃亭或许可以借此翻身 。 ”前述投资人士表示 。
媒体消息称 , FF最快在近两周就会提交SPAC上市材料 , 国内的融资事项届时也有望公布 。
值得注意的是 , 在过去的一年里 , 新造车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有目共睹 。 特斯拉一年内股价翻了7倍;蔚来从2019年跌到不足2美元 , 一年内上涨35倍;即便是刚登陆美股市场不足一年的小鹏和理想也分别上涨102%和75% 。
而这一趋势在2021年得到延续 , 截至1月26日收盘 , 特斯拉市值已高达8371亿美元;蔚来、小鹏、理想市值分别为942亿美元、423亿美元和292亿美元 。 这也意味着 , 仅4家新造车企业 , 就创造了接近万亿美元的市值 。 而传统车企中 , 全球销量排名第一的丰田汽车 , 总市值才不过2382亿美元 。
而押宝蔚来的合肥市政府 , 也被业内称为“最牛风投” 。
而与珠海国资的牵手的消息传出 , 也给了贾跃亭和FF无限的想象空间 。
珠海需要FF吗?
在传出珠海国资入股FF之前 , 就有消息称 ,FF在珠海横琴成立了新公司——法法汽车(珠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FF珠海公司”) 。
启信宝显示 , FF珠海公司于2020年12月14日正式成立 , 注册资本为2.5亿美元 , 由FF Hong Kong Holding Limited 100%持股 。 公司法人为贾晨涛 , 其同时担任乐视生态汽车(浙江)有限公司的监事 。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新能源汽车生产测试设备销售;汽车零部件研发;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软件开发;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智能车载设备制造等 。
这也被业内认为是FF将落户珠海的前奏 。
FF的到来也被业内解读为“促进珠海汽车产业高层次人才聚焦 , 加快产业资本流通 , 加速产业链完善 , 促进珠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 ”
事实上 , 作为全国重要汽车制造基地 , 珠海一直大力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 。
早在10年前 , 珠海发布《珠海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规划》”)指出 , 珠海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 积极引进新能源汽车及其上下游企业 , 涌现出像银通新能源有限公司等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 , 从整车制造到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和充电设备的产业链条已具雏形 。 初步统计 , 珠海已有十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 , 200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27亿元 。
按照《规划》 , 到2015年 , 珠海要实现100亿元以上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 , 成为全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的优秀城市 。 到2020年 , 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要达到800亿元以上 , 建成全省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 , 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的优秀城市 。
2010年珠海首批20辆纯电动公交车被投放到2条公交线路上运行 , 在广东省首开纯电动公交商业运营先河 。
2016年董明珠的投资让长期默默无闻的珠海银隆获得广泛关注 。 同一年 , 传统手机设备生产商中兴通讯收购珠海广通客车 , 组建中兴智能汽车有限公司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 , 2019年11月 , 珠海金湾中兴智能汽车新基地建成投产 , 单班年产大中型客车达5000辆 。
拥有银隆新能源、中兴智能汽车的珠江金湾区被评为“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 生产的产品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LNG汽车等)整车生产、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 。
值得注意的是 , 银隆新能源和中兴智能汽车主要在电动客车领域发力 , 珠海在新能源乘用车方面表现羸弱 。
【21世纪经济报道|贾跃亭回国有望?网传珠海国资20亿入股FF,格力、华发集团参投】而自2018年年底两大股东董明珠和魏银仓的“内斗” , 也让珠海银隆在内耗中逐渐“掉队” 。
在这期间 , 上海先后引进特斯拉、投资威马并打造出智己品牌 , 合肥在引进蔚来之后再度投资零跑 , 珠海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的布局几乎空白 。
为了加快汽车产业集群 , 珠海近两年加大了在相关产业的投资 。
公开资料显示 , 珠海市属国企近两年来新增产业投资项目200多个 , 涉及投资金额200多亿元 , 为珠海市各级各部门推荐引进企业超过200家 , 促成超过60家高科技企业签约或落户 。 战略投资方面 , 珠海市属国企通过投资并购成为8家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控股和并表上市公司6家) , 总市值约500亿元 , 私有化1家 。
2020年5月 ,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中明确提出 , 坚持传统与新能源汽车共同发展 , 推广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 , 扩大高端车型比例 , 提升新能源车比重 。 优化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肇庆为重点的汽车产业区域布局 ,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汽车产业集群 。
目前珠海正加快培育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打印设备为重点的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
在业内看来 , 距离量产就差临门一脚的FF , 拥有多项技术专利 , 尤其是电动车三电核心技术、软件、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方面的专利优势尤为明显 , 如果进展顺利 , 或许可以补足珠海在高端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的短板 。
“贾跃亭在国内的信誉尚未完全挽回 , FF还有与恒大‘对簿公堂’的前科 。 ”也有业内人士担心 , 与FF合作 , 风险不可控 。
值得关注的是 , 目前FF 正在推进预量产车的相关测试工作 。 去年12月9日 , FF在其社交媒体账户上表示:“又一辆预量产车完成 , 它将加入测试车队上路测试 , 继续推进FF 91量产计划前行 。 ”
(作者:杜巧梅,宋豆豆 编辑:张若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