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心脏支架降价后使用情况如何?专家解读来了
老百姓的看病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民生焦点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最近几年降价的药品越来越多,而医疗器械耗材的降价,也在刚刚过去的一月全面落地,这其中就包括老百姓非常关心的心脏支架 。国家集采冠脉支架落地一个月来各地使用情况如何?面对仍然虚高的高值医疗耗材,集采机制还将如何发力?
《新闻1+1》今日连线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副研究员蒋昌松,共同关注:降价的支架,用的人多吗?
“降价”支架已在全国全面落地实施
文章图片
2021年1月1日“降价”支架首批在18个省区市落地实施,到今天已经实现全面覆盖 。
文章图片
冠脉支架产品从1万3千元的价格降到平均700元后,在一些地方,人工晶体、血液透析和骨科创伤类等医用耗材产品,也开始试点集中采购 。
“降价”支架落地实施一个月,患者、医生和医院各方均受益
文章图片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副研究员蒋昌松:
①患者:这次受益最大的是患者群体 。首先经济负担有非常明显的下降;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层次,也就是常说的提高了产品档次;此外,也扩大了可及性 。以前有一些患者因为经济负担选择保守治疗,现在就可以使用中选的高质量、价格合适的支架 。
②医生:以前可能因为经济的原因跟患者沟通使用产品的时候要费点劲,现在产品价格降下来了,沟通成本大幅降低,所以医生也拥抱这一次改革 。
③医院:从医院的角度,他们拿到了预付款,提高了现金流,各方都是受益的 。
心脏支架降价后,使用量小幅增加,说明临床使用规范性良好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副研究员 蒋昌松:从同比和环比数据来看,去年1月份和今年1月份比,以及去年12月跟今年1月份比,通过折算成相同的工作日天数来看,中选支架,包括所有支架的使用量,都是小幅增加,没有出现较大波动 。既没有大幅增加,也没有大幅的减少,是略微增加 。这个也符合我们之前的预判,这说明我们临床使用支架的规范性是比较良好的 。
不用担心!心脏支架降价不降质量
文章图片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副研究员 蒋昌松:质量完全没有打折扣,降价不降质量得到了充分体现 。从中选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到医生使用产品的手术技术,还有疗效,都没有打任何折扣 。
①产品质量负责的第一主体是企业,企业不会拿自己的信誉来开玩笑;
②中选的产品还是以前的产品,跟集采前是一模一样的,并没有打折扣;
③能够纳入到这次集采范围的合金支架,本身就是质量高层次的产品;
④药监部门、医疗部门将会通力配合,加大检查力度,加大不良反应事件上报力度 。产品的质量是相当的有保障的,老百姓是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的 。
【IT|心脏支架降价后使用情况如何?专家解读来了】心脏支架降价后,如何保障医疗机构的利益?
文章图片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副研究员蒋昌松:
医院的利益是有保障的:①医保基金的预付款,按照全年约定采购量的采购规模,30%是一次性到位的,这样医院的现金流比较好 。
②按项目结算的医疗部门,也就是按产品本身来收费的医院,年底医保结算时,有结余留用政策,不高于医保结余留用资金50%会奖励给医院 。按照这个数据测算,医疗机构使用一个中选产品,最后能够得到医保结余资金的奖励可能有两千到三千块钱 。
③如果医疗机构是DRG或者DIP打包付费的机构,也强调第一年不降低医保支付标准,也就是说以前医院使用一个产品是一万块钱的成本,现在只要七百块钱了,那省下来的9300块钱全是医院自己得了,这样也能够保证医疗机构的利益 。
心脏支架降价落地实施后,中选和未中选企业都需关注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副研究员 蒋昌松:除了关注患者、关注医生和医院的利益,我们也关注企业的利益 。比如中选产品的企业,量有没有得到保障?回款有没有得到保障?规模化生产之后成本有没有降低?中选之后销售费用有没有降低?回款财务成本有没有降低?中选企业的这些方面我们都需要关注 。另外我们也关注未中选企业,现在出现可吸收支架、药物球囊等等,这些会不会对中选产品产生替代作用,这些问题我们都在关注 。
心脏支架降价后,医生的利益如何保障?
①医保基金它会结余下来50%或者40%奖励给医疗机构,结余流动资金将主要用于医生的绩效分配 。通过奖金或者其他形式最后给到医生,成为阳光性收入,鼓励他们使用中选产品 。
②心脏支架价格下降后,适时会对相关手术项目的服务费进行提高 。比如说冠脉造影术、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这几个跟冠脉介入手术直接相关收费项目,在北京、上海和江苏都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对于手术费价格我们也进行了统计,冠脉介入手术,在全国以三级医院为例,大概这三个收费项目加起来平均应该在8500元左右 。但是上海价格比较低,只有4000多元,北京也只有5000多元,相应的北京这一次马上提高了1000元钱,这样对于医生的收入也有保障 。
心脏支架降价后,各省积极牵头推动相关辅助材料带量采购
文章图片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副研究员 蒋昌松:除了心脏支架的带量采购,之后地方上,省里、市里面还会做冠脉球囊导丝的一些带量采购 。今天就是四川七省联盟、广东七省联盟、贵州三省联盟,湖北、湖南等等大概24个省份做了冠脉球囊的带量采购,从3000元钱降到300元钱 。内蒙也牵头做了14个省的导丝带量采购 。
医疗耗材降价后,还需配套解决哪些方面?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副研究员 蒋昌松:刚刚出的2020年医保51号文《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贯彻执行15项医疗保障信息业务编码标准的通知》就提到很多配套措施 。比如对企业回款,4月底就要回款到位;医院30%的预付款;未中选产品挂网的价格;医保的支付标准;各种结算的要求;备货的要求……各方面、全方位、多角度保障中选产品的使用,让患者扎扎实实的能够用得上,用得起中选产品 。此外,中选产品现在也是零加成,医院买多少钱,卖给患者也是多少钱,让患者能够享受到实在的福利 。
未来可期!医药、医疗耗材还将不断、持续降价
文章图片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副研究员 蒋昌松:总的来讲,老百姓的期待是可以持续的 。就某一个品种来讲,比如冠脉支架,这一次做完集中带量采购之后,下一次可能就不会做支架了,可能会做别的产品 。心内科相应的经济负担在减少,也许下一个就会做骨科,这样有一个持续的、轮换的扩大患者群体的工作 。
医疗耗材领域“带金销售”弊端在哪?无异于麻将桌上“出老千”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副研究员 蒋昌松:“带金销售”我们用老百姓的话来讲,就跟麻将桌上“出老千”似的,本身应该是正大光明销售产品,凭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卖一个合适的价格 。但现在产品价格越高,销售空间越大,能够提供到各利益相关方的销售费用越高,卖得就越好,这就是一种“作弊”行为,其实是“不耻”的行为,所以说大家是“苦带金销售久矣” 。另外“带金销售”模式也产生不了国际性的大企业,我们的医疗器械产业一万多家企业跟国外相比,实际上规模化差距还是很大的 。
(编辑 刘立江)
老百姓的看病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民生焦点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最近几年降价的药品越来越多,而医疗器械耗材的降价,也在刚刚过去的一月全面落地,这其中就包括老百姓非常关心的心脏支架 。国家集采冠脉支架落地一个月来各地使用情况如何?面对仍然虚高的高值医疗耗材,集采机制还将如何发力?《新闻1+1》今日连线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副研究员蒋昌松,共同关注:降价的支架,用的人多吗?
“降价”支架已在全国全面落地实施
文章图片
2021年1月1日“降价”支架首批在18个省区市落地实施,到今天已经实现全面覆盖 。
文章图片
冠脉支架产品从1万3千元的价格降到平均700元后,在一些地方,人工晶体、血液透析和骨科创伤类等医用耗材产品,也开始试点集中采购 。
“降价”支架落地实施一个月,患者、医生和医院各方均受益
文章图片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副研究员蒋昌松:
①患者:这次受益最大的是患者群体 。首先经济负担有非常明显的下降;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层次,也就是常说的提高了产品档次;此外,也扩大了可及性 。以前有一些患者因为经济负担选择保守治疗,现在就可以使用中选的高质量、价格合适的支架 。
②医生:以前可能因为经济的原因跟患者沟通使用产品的时候要费点劲,现在产品价格降下来了,沟通成本大幅降低,所以医生也拥抱这一次改革 。
③医院:从医院的角度,他们拿到了预付款,提高了现金流,各方都是受益的 。
心脏支架降价后,使用量小幅增加,说明临床使用规范性良好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副研究员 蒋昌松:从同比和环比数据来看,去年1月份和今年1月份比,以及去年12月跟今年1月份比,通过折算成相同的工作日天数来看,中选支架,包括所有支架的使用量,都是小幅增加,没有出现较大波动 。既没有大幅增加,也没有大幅的减少,是略微增加 。这个也符合我们之前的预判,这说明我们临床使用支架的规范性是比较良好的 。
不用担心!心脏支架降价不降质量
文章图片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副研究员 蒋昌松:质量完全没有打折扣,降价不降质量得到了充分体现 。从中选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到医生使用产品的手术技术,还有疗效,都没有打任何折扣 。
①产品质量负责的第一主体是企业,企业不会拿自己的信誉来开玩笑;
②中选的产品还是以前的产品,跟集采前是一模一样的,并没有打折扣;
③能够纳入到这次集采范围的合金支架,本身就是质量高层次的产品;
④药监部门、医疗部门将会通力配合,加大检查力度,加大不良反应事件上报力度 。产品的质量是相当的有保障的,老百姓是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的 。
心脏支架降价后,如何保障医疗机构的利益?
文章图片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副研究员蒋昌松:
医院的利益是有保障的:①医保基金的预付款,按照全年约定采购量的采购规模,30%是一次性到位的,这样医院的现金流比较好 。
②按项目结算的医疗部门,也就是按产品本身来收费的医院,年底医保结算时,有结余留用政策,不高于医保结余留用资金50%会奖励给医院 。按照这个数据测算,医疗机构使用一个中选产品,最后能够得到医保结余资金的奖励可能有两千到三千块钱 。
③如果医疗机构是DRG或者DIP打包付费的机构,也强调第一年不降低医保支付标准,也就是说以前医院使用一个产品是一万块钱的成本,现在只要七百块钱了,那省下来的9300块钱全是医院自己得了,这样也能够保证医疗机构的利益 。
心脏支架降价落地实施后,中选和未中选企业都需关注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副研究员 蒋昌松:除了关注患者、关注医生和医院的利益,我们也关注企业的利益 。比如中选产品的企业,量有没有得到保障?回款有没有得到保障?规模化生产之后成本有没有降低?中选之后销售费用有没有降低?回款财务成本有没有降低?中选企业的这些方面我们都需要关注 。另外我们也关注未中选企业,现在出现可吸收支架、药物球囊等等,这些会不会对中选产品产生替代作用,这些问题我们都在关注 。
心脏支架降价后,医生的利益如何保障?
①医保基金它会结余下来50%或者40%奖励给医疗机构,结余流动资金将主要用于医生的绩效分配 。通过奖金或者其他形式最后给到医生,成为阳光性收入,鼓励他们使用中选产品 。
②心脏支架价格下降后,适时会对相关手术项目的服务费进行提高 。比如说冠脉造影术、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这几个跟冠脉介入手术直接相关收费项目,在北京、上海和江苏都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对于手术费价格我们也进行了统计,冠脉介入手术,在全国以三级医院为例,大概这三个收费项目加起来平均应该在8500元左右 。但是上海价格比较低,只有4000多元,北京也只有5000多元,相应的北京这一次马上提高了1000元钱,这样对于医生的收入也有保障 。
心脏支架降价后,各省积极牵头推动相关辅助材料带量采购
文章图片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副研究员 蒋昌松:除了心脏支架的带量采购,之后地方上,省里、市里面还会做冠脉球囊导丝的一些带量采购 。今天就是四川七省联盟、广东七省联盟、贵州三省联盟,湖北、湖南等等大概24个省份做了冠脉球囊的带量采购,从3000元钱降到300元钱 。内蒙也牵头做了14个省的导丝带量采购 。
医疗耗材降价后,还需配套解决哪些方面?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副研究员 蒋昌松:刚刚出的2020年医保51号文《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贯彻执行15项医疗保障信息业务编码标准的通知》就提到很多配套措施 。比如对企业回款,4月底就要回款到位;医院30%的预付款;未中选产品挂网的价格;医保的支付标准;各种结算的要求;备货的要求……各方面、全方位、多角度保障中选产品的使用,让患者扎扎实实的能够用得上,用得起中选产品 。此外,中选产品现在也是零加成,医院买多少钱,卖给患者也是多少钱,让患者能够享受到实在的福利 。
未来可期!医药、医疗耗材还将不断、持续降价
文章图片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副研究员 蒋昌松:总的来讲,老百姓的期待是可以持续的 。就某一个品种来讲,比如冠脉支架,这一次做完集中带量采购之后,下一次可能就不会做支架了,可能会做别的产品 。心内科相应的经济负担在减少,也许下一个就会做骨科,这样有一个持续的、轮换的扩大患者群体的工作 。
医疗耗材领域“带金销售”弊端在哪?无异于麻将桌上“出老千”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副研究员 蒋昌松:“带金销售”我们用老百姓的话来讲,就跟麻将桌上“出老千”似的,本身应该是正大光明销售产品,凭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卖一个合适的价格 。但现在产品价格越高,销售空间越大,能够提供到各利益相关方的销售费用越高,卖得就越好,这就是一种“作弊”行为,其实是“不耻”的行为,所以说大家是“苦带金销售久矣” 。另外“带金销售”模式也产生不了国际性的大企业,我们的医疗器械产业一万多家企业跟国外相比,实际上规模化差距还是很大的 。
推荐阅读
- 技术|降价!折叠屏手机有点火,是时候入手了?业内人士建议“再等等”→
- 手机|折叠屏“降价潮”:华为降价后三星“跳水”自保,离普及不远了?
- 开端|知网降价只是一个好的开端
- 材料|中科院成功研制出 4D 打印血管支架
- 检测|华人科学家研发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检测工具,或取代心脏检测膜片钳技术
- 医疗|心脉医疗Hercules?-LP支架系统在印度获批上市
- 芯片|iQOO Z5x 全版本降价 100 元:1499 起,天玑 900 芯片
- 个案|“知网降价”能否推动机制完善
- 版权|知网光是降价还远远不够
- the|美国疾控中心公布2020年十大死因:心脏病排名第一 癌症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