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财经社|一姐加注创投圈、辛巴直播锐减:网红逃离直播带货
文/唐煜 何畅
编辑 /董雨晴
创投圈 , 一哥一姐的新钱途?
在直播带货领域冲顶之后 , 一姐薇娅又决定进军创投圈了 。
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的“青岛谦喵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 在2021年1月28日这天悄然诞生 。 天眼查APP显示 , 该公司由谦寻(杭州)控股有限责任公司100%持股 , 其背后的实控人正是董海锋 , 而他的另一重身份是薇娅的丈夫 。
这家新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服务等 。 不过 , 目前由于其尚未备案 , 通常这一流程也需要2个月以上 , 再加上6个月时间的产品备案才能进行投资活动 , 最快也要到2021年年底才能看到成果 。
文章图片
图1/4
图/视觉中国
除了薇娅 , “一哥”李佳琦也早就开始构建自己的投资版图 , 同样据天眼查APP显示 , 电商“直播一哥”李佳琦已直接或间接拥有10家公司的股权 。
“暴富”这一年 , 李佳琦在采访中吐露过他的隐忧 , 他甚至称“很担心自己会失业” 。 实际上 , 伴随着直播带货泡沫的膨胀与破碎 , 在人设崩塌、政策监管、新人辈出这些不确定因素影响下 , 越来越多网红都在寻找事业的第二春 。 而从国内外网红来看 , 电商变现、创立自有品牌、IP授权、资本化运作是网红们主选的四大路径 。
顶流网红在国外做股权投资其实并不少见 。 美国著名变装博主Jeffree Star就非常有商业头脑 , 拍美妆视频走红以后 , 除了开化妆品公司 , 他同时在加州投资了大麻产业(在当地合法)和一个物流中心 , 还加持房地产业……几乎同时有10多个商业项目在运转 , 赚得盆满钵满 。 这意味着 , 哪怕他不再是YouTube的红人 , 也依旧可以继续在自己价值上亿美元 , 满是LV、Gucci的粉红魔仙堡里继续数钞票 。
对比之下 , 国内的红人们就略显焦虑 。 薇娅虽然已经做到了直播带货一姐的位置 , 但生活状态难说舒适 。 《人物》杂志曾记录薇娅和其背后MCN机构(指网红经纪公司)的状态 , 日均工作时长14小时 , 经常半夜开会 , 每场直播都类似于一场小型晚会 , 需要7-8个人在现场布置 。 而作为舞台主角的薇娅 , 日程表细到按小时划分 。 行程紧张时 , 她需要一天奔赴三个城市 , 每天的睡眠时间普遍只有4-5个小时 , 每个月只有一天时间可以陪女儿 。
从2016年开始成为购物主播以来 , 薇娅一直采取“昼夜颠倒”的工作生活制 , 但也是这样的苦熬让她一步步登上了一姐的位置 。
李佳琦也是如此 , 从在南昌当地从业的一名彩妆柜员 , 到今天万人瞩目的“巨星” , 李佳琦的每一次上升都伴随着日以夜继的巨大工作量 , 熬夜到午夜后是常态 , 一周上播六天 , 还要时常为流量焦虑 。
巅峰时期 , 李佳琦的年收入可以做到上亿元 , 网络上说他买了价值上亿元的上海豪宅 , 但即便已是业内一哥一姐的存在 , 他们依旧要为明天焦虑 。 “不火是一定会有的 。 我有恐惧过 , 哪天突然没有人来看你直播了 。 ”去年9月 , 薇娅在接受采访时坦然地说 , 她一直告诉自己 , 不管是做哪个行业 , 不可能永远都那样 , 人生肯定有起起伏伏 。
落魄辛巴 , 复出路难
在直播带货领域 , 每个平台都有一张名片 , 辛巴曾经也是一张名片 。
不过 , 辛巴自己觉得 , 他和薇娅、李佳琦存在本质上的不同——“我不会把这个当成职业” , 不仅他自己不认可带货主播的身份 , 许多人都认为辛巴贩卖的是成功学 , 他和他一手构建的家族生态 , 只是把鸡汤灌输给粉丝 。
文章图片
图2/4
图/视觉中国
当然 , 他也有值得分享的成功学经历 。 据新浪科技对辛巴的专访报道 , 辛巴的人生起点是东北农村 。 19岁那年 , 辛巴就有了属于自己的水果超市 , 日入账就有两三千元 。 不过就因为赚到了钱 , 认识到一些城市的“富二代” , 很快就被这些人带跑偏 , 生意不仅越做越差 , 不知不觉中还欠下了六七十万元的债务 。
那时东北的年轻人间很流行去日本打拼 , 辛巴也从已在日本扎根的亲戚口中听说一年能赚个十几万 , 他为此只身前往 。 但过程并不顺利 , 在日本和亲戚闹矛盾后 , 他一度露宿街头 , 靠过期食品果腹 。 举步维艰之际 , 辛巴发现了倒卖纸尿裤的商机 。 可好景不长 , 随着业务摊子越铺越大 , 他被日本警方盯上了 , 那一年 , 辛巴24岁 , 以“雇佣违法罪”被逮捕 , 并在日本监狱度过了63天 。
辛巴不愿就此倒下 。 回国后 , 他开了一家淘宝店 , 就在这期间 , 想继续做生意的他与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的快手相遇了 。
如今回头看 , 辛巴与快手之间既彼此成就 , 又相互牵制 , 关系曾经十分微妙 。 在辛巴离开YY、初入快手的2016年 , 他的目标是通过涨粉为自己的店铺导入客流 , 而彼时的快手也在加码直播业务 , 需要树立头部典型 。 于是 , 辛巴一头扎进了被喊麦和社会摇主宰的直播世界 , 以给网红主播砸钱获取连麦机会的方式 , 辛巴迅速打开了知名度 。 同时 , 他开始自建品牌 , 不仅有“棉密码”卫生巾 , 也包括其个人标签明显的“辛有志严选” 。
受益于浓厚的“老铁”氛围 , 相较其他平台 , 快手用户对网红具有天然的信任 , 直播带货业务在快手发展的十分顺畅 。 2019年双11 , 是辛巴在快手的高光时刻 , 辛巴以近4亿带货额成为快手新一届带货王 , 此后凭借天价婚礼 , 辛巴迅速走红网络 , 并被配以“快手一哥”的名号 。
但许多人也评价 , 辛巴十分膨胀 , 不仅公开喊话快手擦亮眼睛看待他的价值 , 还常常为了打造“宠粉人设”置合作的品牌方于尴尬的境地 。 辛巴曾因未能争取到赠品耳机怼过荣耀 , 在看到粉丝被推搡时怒骂酒店工作人员 。
而快手也逐渐意识到 , 它放任了一个个私域流量帝国的壮大 , 而像辛巴这种不可控因素 , 也对平台的发展不利 。 2020年 , 快手加速补齐基础能力 , 同时筹备上市 , 平台生态日渐完善 , 辛巴本人对于快手的价值也正在走低 。
在这场破碎的友谊里 , 辛巴直到很久之后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 在多次被快手暂停直播后 , 辛巴曾前往快手总部讨要说法 。 面对这个拥有巨大私域流量 , 但也十分不可控的主播 , 快手无法真正“封杀” , 却也不能继续放任 。
为了摆脱这种生态困境 , 快手也开始执著于电商基础设施的完善 , 与京东合作意在提升供应链和货品端能力 , 同时也是在规范平台主播的选品 。 除此之外 , 快手加快了开放MCN机构及垂类主播入驻的脚步 , 进一步培养中腰部主播 , 发力公域流量建设 , 以打破头部主播带来的家族式顽疾 。
效果是有的——2020年上半年 , 辛巴及旗下主播在快手GMV份额中占比不超过6% , 而在2019年 , 辛巴团队公布的GMV为133亿 , 是快手当年GMV的近四分之一 。
辛巴曾经希望能够和快手成为“兄弟公司” , 但上市首日市值就突破1.23万亿市值的的快手 , 终究还是与辛巴渐行渐远了 。
“燕窝事件”经历了闹剧般的几个回合后 , 辛巴终于低头认错 , 除了自掏腰包赔偿6000多万元 , 他的账号也面临封停60天的处罚 。 过去 , 情绪化的辛巴没少在自己的直播间流泪 , 被粉丝骂几句要哭 , 卖货卖得感动了要哭 , 宣布解散家族时也要哭......被立案调查那天 , 他闪现徒弟直播间 , 有别于一周前的醉酒痛哭 , 这一次 , 他鞠躬道歉 , 眼睛红红 。
时间也“杀不死”的罗永浩?
和薇娅、李佳琦、辛巴都不一样 , 罗永浩是一个已经红了十几年的“活化石”网红 。 时间可以带走任何网红 , 但罗永浩已经是例外 。
2月初 , 多家机构披露了一份2021年1月直播带货销售Top 50排行榜 , 除了薇娅、李佳琦继续稳坐前两名 , 罗永浩异军突起冲到了第三名 , 抖音上成交金额超过6亿元 。 虽然这个数额还不到李佳琦带货量的一半 , 不过作为一个转行才一年的“初代网红” , 老罗在带货还债的路上也算是苦尽甘来 。
文章图片
图3/4
图/视觉中国
虽然在两个月前 , 老罗刚遭遇了第五次创业的滑铁卢 , 直播间销售的“皮尔卡丹”品牌羊毛衫被消费者质疑并非纯羊毛制作 。 最后他也认栽 , 声明这是因为他和合作的渠道商都被供货商骗了 。 就在2020年末 , 相关部门接连发文 , 火爆的直播带货将迎来强监管 。 因此有人调侃 , 从手机、社交App、电子烟再到直播带货 , 老罗果然不负“行业冥灯”的称号 。 在监管新规下 , 这个初代网红还能继续穿越时间周期吗?
2005年 , 人民教师罗永浩第一次被贴上了“网红”的标签 。
当时还是中文互联网世界一霸的百度 , 出了一份年度十大网络红人榜单 , 33岁的“老罗”排在第六名 , 和他一同上榜的有芙蓉姐姐、水仙妹妹、ayawawa以及红衣教主 。 这个教主指的可不是360董事长周鸿祎 , 而是一个穿着火红皮衣去参加成都超女海选的科技公司董事长 。 除了老罗 , 这些人都是因为出格奇葩的言行在网上一炮走红 , 芙蓉姐姐也以各种“S”型的迷惑造型满足了一些人的审丑趣味 。
夹在一大堆娱乐人物中间 , 凭着一张嘴出圈的老罗倒有些精神领袖的味道 。 在新东方的第五年 , 鲜少听说罗老师有什么过人的教学成就 , 课堂上的段子和金句倒是广为传颂 , 类似“像我这种牛人 , 想找个人佩服一下的时候我就去照镜子 。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这些幽默夹杂着愤世嫉俗的言论被学生偷偷录下来 , 冠以“老罗语录”在网上疯狂传播 。 虽然罗永浩在2020年才在《脱口秀大会》上完成自己真正意义上的首秀 , 但在十多年前 , 老罗早已在中文世界播撒下了脱口秀的火种 。
后来在谈及这份榜单时 , 他心里还有些窝火 , “人民教师是一个端庄体面的工作 , 其他并列的九个 , 从一般意义上都被认为是妖魔鬼怪型的 , 只有我一个人民教师放在那 。 ”
但这就是老罗网红生涯的开始了 。 除了在课堂上讲段子 , 罗永浩在当时几个博客上也非常活跃 , 但是因为一些脏字和不当言论常被平台屏蔽 , 不爽受到管制 , 2006年他辞别新东方的讲堂 , 创办了博客网站“牛博网” , 邀请柴静、李银河、韩寒等大帮知识精英入驻 。 什么是好的博客?除了文章要写得牛 , 罗永浩给牛博网出了6条规则 , 其中一条是:“不能剽窃 , 万一不小心剽窃了 , 要懂得道歉 , 不能像郭敬明 。 ”
牛博网不仅成了众多意见领袖的大本营 , 还参与了汶川地震中募捐、厦门PX项目和拯救黑窑奴工 , 这些都让罗永浩成了一个有些理想主义的网红 。 2008年他获得了《南方周末》的年度传媒人物 , 致敬辞评价牛博网 , 是“一个独立、客观且闪耀着智慧之光的意见平台 。 ”
后来牛博网关闭后 , 罗永浩把微博当成了他的下一个舞台 , 他打脸星巴克、怒砸西门子冰箱、质疑方舟子、炮轰链家 , 无论是普通网友还是敌手 , 他锱铢必较 , 成了微博上最有争议的网红KOL , 也始终活跃在网络舞台 , 而和他同时期的网红早已被尘封在互联网里 。
2012年 , 罗永浩创立了锤子科技 , 从网红变成了网红企业家 。 他在舆论一线辛勤奋斗 , 与他的支持者、反对者不断互动 , 紧紧绑上热点公司炒作自己 , 苹果、三星、小米、OPPO都被老罗完美的“利用”过 。 “如果不是为了做手机 , 还玩微博我是你孙子” , 完成了大公司上千万营销才有的效果 。 通过一场场声势浩大的“罗云社”相声会 , “老罗语录”的拥护者转变为“老罗创业者”的支持者 。
非科班出身的老罗带着一身人文情怀闯进了这个科技世界 , 但却因为不懂市场 , 对产品细节过于吹毛求疵 , 6年后 , 锤子手机的故事悲情谢幕 。
原本网红脆弱易逝 , 昙花一现 , 但这个定义在罗永浩身上似乎失效了 。 无论他做什么 , 都能引来外界的关注 , 人们关注的不是某张脸 , 某种表演艺术 , 而是老罗这个活生生的人物 , 以及他每一次创业延续下来的那种带有反叛、戏谑、天真的理想主义精神 。
为了还债 , 2020年罗永浩被迫开始了自己的直播带货人生 。 从微博宣布进军直播卖货、公开招商 , 引得三家直播平台竞价争抢 , 到抖音上连发五条预热视频 , 他成功引起了各界的关注 。 人们试图在这里找回曾经富有激情、幽默的网红老罗 , 但在分秒必争的直播间 , 准备好的段子也没时间讲了 , 他像一个闯进陌生领域的小孩 , 呈现了一台史诗级无聊的直播处女秀 。 经过近一年的摸索 , 他才慢慢摸到了门道 。
虽然刚树立起的励志还债人设转眼因为卖假货崩了 , 但在老罗的预期里 , 2021年他就能还完债 。 他曾在采访中说 , 即使直播是个严肃的好生意 , 但不是他的理想和热爱的方向 。 相比做网红 , 他更想做回一名网红企业家 。
近日在带货直播间里 , 他又谈到了锤子科技 。 他澄清 , 公司没有倒闭 , 只是手机业务停了 , 别的业务都还在 。 “未来等还完债 , 一定要去复兴锤子科技 。 ”
铁打的韭菜 , 流水的网红
在直播与短视频平台的风口期之下 , 网红也成为经纪公司希望批量打造的新星 。
只是互联网的记忆太过短暂 , 理想中的“江山代有才人出 , 各领风骚数百年” , 到了网红这里 , 不过是一夜成名、一时风光后的一地鸡毛、一声叹息 。
成名甚至也是偶然的 。 有MCN机构负责人对AI财经社提到 , 其旗下的头部网红之所以广为人知 , 有赖于短视频内容的兴起 , 用户被新的表达形式吸引了注意力 。 “其实就是在特殊的时间节点获得了行业关注 , 天时、地利、人和多方加成 。 ”
文章图片
图4/4
图/视觉中国
但这只是第一步 。 遍地网红背后 , 其实是整个行业的焦虑——然后呢?随着新人不断涌入 , 掉队时有发生 , 长红不易 , 尤其是在风口急速变换、人设极易崩塌的当下 。
让·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一书中提到 , 在消费社会中 , 大众文化的本质是一种消费文化 , 内在精神丧失后 , 文化不断追求翻新 , 形成了消费社会的“文化再循环” 。 大众所参与的其实是“每月或每年对自己的整套文化进行翻新” , 而非文化意义本身 。 网红其实也相当于一种在“文化再循环”定义中生产出的符号 , 迭代频繁 , 花期短暂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如何尽可能地延长生命周期成了网红及其背后机构最关心的问题 , 自身聚拢的流量如果未能赶上时代风口并最大化利用 , 可能依然要走向沉寂的结局 。
有人坐等风来 , 有人主动出击 。 去年 , 网红林小宅参加了《青春有你2》 , 切入选秀赛道 。 初舞台表演时 , 导师Ella很好奇她的参赛初衷:“你在你的领域已经是一个非常知名的人物了 , 为什么你会放下那一切来到这里?”林小宅直言:“因为觉得网红的生命周期很短 。 ”她知道粉丝的关注和喜爱都不会是永远 , 所能做的只有学习更多的技能 。
另一方面是寻找新的变现方式 , 将名气转化为真金白银才是网红的事业之道 。
一位内容产业投资人认为 , 在目前已被验证的网红变现手段中 , 自建电商由于涉及选品、供应链搭建等多个环节 , 结构较为复杂 , 盈利周期久 , 对专业性具有一定要求 。 比之稍微退一步的直播带货所占时间长 , 依赖内容输出的网红很难满足高强度、多场次的连续直播 , 反而可能是一种消耗 。 广告合作模式最轻、获利最快、表达也最直接 , 相对而言没什么门槛 , 在考虑消费群体匹配度的前提下 , 具备较高粉丝黏性的网红均可尝试 。
不过 , 在各行各业全面线上化的进程中 , 直播带货一下子变得更为炙手可热 。 从网店到实体店 , 从快消到旅游、300位明星、600位总裁......用吴晓波的话说 , “2020年不做直播不看直播 , 基本就属于白过” 。
一次次“带货战报”中的数据神话使越来越多的网红跃跃欲试 。 然而 , 热闹之外 , 刷量、翻车、虚假宣传等乱象也为直播带货浇了一泼冷水 。 监管应声而至 , 规范提上日程 , 昔日的野蛮生长状态一去不复返 , 新入局者想要分一杯羹 , 似乎越来越难 。
即使领先如薇娅 , 也开始寻求拓宽商业化道路 。 其背后的谦寻一路发展 , 除了近日涉足的创投圈 , 还有红人孵化、整合营销等多个方面 。 不仅如此 , 薇娅还将目光投向了食品领域 , 成立了杭州锋味派食品有限公司 , 正式跨界 。 无论是薇娅或李佳琦 , 都没忘了把鸡蛋放进不同的篮子里 。
【AI财经社|一姐加注创投圈、辛巴直播锐减:网红逃离直播带货】网红易碎 , 风口难留 , 直播带货之后 , 网红的下一站又将在哪里?这个问题需要停下来慢慢思考 , 但作为网红的他们 , 可能并没有时间 。
推荐阅读
- Top10|中国十大科技富豪2021创最惨纪录:财富蒸发5000亿元
- 运营|Yiwealth面向百家金融机构免费提供百万元智能内容产品及服务,打造财富管理行业智慧运营新基建
- 银行|聚焦“财富管理”首届中信银行APP节全程直播
- the|反垄断下狂“敛财”?美国五大科技公司年营收有望达到9万亿
- 信息|财报识别系统教你怎样做好金融信贷审批工作!
- Top10|2021年财富增长最快十大富豪:马斯克增加1098亿美元居首
- 销售额|【行情】OPPOFindN折叠屏首销战报出炉 7699起新任理财产品?
- 人物|马斯克称未采取避税手段,财富是“完全透明的”
- 人物|马斯克:我的财富完全透明 我的纳税非常简单
- Microsoft|微软成为雅虎财经2021年年度最佳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