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建设人工智能高地
培育产城融合的科技创新“优等生”
从人工智能到机器人产业 , 从芯片制造到生物医药 , 历经多年积累 ,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致力成为产城融合的科技创新“优等生” 。
“未来 , 张江高科技园区将站在更高的战略高度 , 思考产业下一步发展方向 , 与全球顶尖的科学城、科学中心对标 。 ”上海张江集团董事长袁涛日前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我们将一张蓝图绘到底 , 努力构建真正‘硬核’的主导产业、创新创业生态 。 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 , 加快重点产业集聚发展 ,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 培育发展产业集群 。 ”
智能岛勾勒未来产业场景
空中有识别河流污染的无人机 , 地面有AI垃圾分类箱、人脸识别视网膜摄像机、无人餐车 , 地下还有水下机器人和水下物联网……采访人员注意到 , 有31个智慧未来的应用场景在名叫“张江人工智能岛”的人工智能高地上展现 。
IBM中国研发总部、微软AI&IoT Insider实验室、云从科技……一个个名头响亮的人工智能企业在这里集聚 , 5000多名人工智能研发人员在这里忙碌 。 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核心区域的“张江人工智能岛” ,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就驰名中外 , 20多家世界AI领域的头部玩家、新锐企业、重点科研院所 , 近百家大中小企业 , 在这座6.6万平方米的“小岛”上共同勾勒未来产业场景 。
上海黑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就是落户在智能岛上的“岛民” 。 这是一家专注于金融领域反欺诈的公司 。 “与行业内同类产品相比 , 我们的核心优势是数据孤岛突破 , 将原本独立毫无关联的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关联 , 实现数据价值‘1+1+1>3’ 。 ”上海黑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闵丹说:“我们将海量数据与全球领先的知识图谱、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相结合 , 突破了智能反欺诈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难题 。 ”
为帮助更多企业“云”探索落地为实际应用 , 在去年上海举办的2020智慧城市体验周上 , 张江人工智能岛被正式认定为上海首批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 。
“张江具有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基因’ 。 依托原有集成电路、数字信息、生命健康等优势产业 , 张江科学城在人工智能基础支撑、软件算法、行业应用层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 ”袁涛表示:“我们正在以人工智能岛为核心 , 以张江中区为主战场 , 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 。 ”
袁涛说 , “在各类优势下 , 智能岛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成长 , 除AI领域巨头项目纷至沓来 , 还有大批基础研究机构落户” 。 截至目前 , 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超算中心、复旦大学张江创新中心、上海交大张江科技园等已汇聚张江人工智能岛所在的张江中区 。
加快走向商业化应用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英表示 ,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高地 , 不仅是科研和实验室的聚集地 , 还要有商用落地能力 , “一些场景需求直击社会热点 , 重点解决新时代城市管理的痛点以及工业、商业等领域的瓶颈问题 。 同时 , 进一步增强‘大场景’落地推广 , 形成系统化、整体性解决方案 , 增强市民感受度和获得感” 。
在“人工智能”这一类新兴科技的持续引领下 , 整个张江高科技园区正在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迈进 , 向活力四射“张江科学城”迈进 , 形成了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为重点的主导产业 。
“在保证精度情况下 , 我们的视觉芯片每秒最快能计算181帧(张)视频(图片) , 可广泛应用于包括各种形态机器人、AGV、无人机、可穿戴设备等多个领域 。 ”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创业的上海肇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CEO冯歆鹏表示 , 视觉芯片又“快”又“准”的性能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 。 他说:“不愿忍受基础研究的长期寂寞 , 不愿等待艰难漫长的投资回报 , 就不能在底层技术上实现真正的创新 。 ”
无独有偶 。 肇观电子的隔壁“邻居”上海天数智芯半导体有限公司1月15日宣布 , 公司旗舰7纳米通用并行(GPGPU)云端计算芯片BI成功“点亮” , 这是国内第一款全自研、真正基于GPU架构下的7纳米制程通用并行训练芯片 。 公司董事长蔡全根表示:“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 , 天数智芯技术团队进行了一系列硬件、软件等近百项指标的测试 。 未来 , 我们将携手国内重要行业合作伙伴 , 从源头对设计进行定义和本土优化 , 尽快走向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 ”
激发人才双创活力
正是因为有一群“敢坐冷板凳”的创业者 , 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创新底色才格外鲜亮 。 数据显示 , 目前整个张江高科技园区已经汇聚企业2.2万余家 ,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9家 , 外资研发中心171家 , 高新技术企业1300余家 , 基本形成了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 。 一方面 , 创新资源持续汇集 , 上海光源、上海超算中心等一批重大科研平台以及上海科技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近20家高校和科研院所落地张江 。 另一方面 , 创新人才集聚也显著加快 。 张江现有各类科技型人才达40多万名 , 堪称全国创新人才集聚高地 。
“目前 , 公司核酸检测试剂盒产能可以达到50万人份/天 。 公司拥有的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还能有效检测变异的新冠病毒 , 将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保障 。 ”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创业的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月18日迎来了“高光时刻” , 正式登陆科创板 , 该公司董事长邵俊斌表示 , 未来 , 公司将进一步向高通量测序、全自动分子诊断流水线等领域拓展 。
采访人员在采访中注意到 , 类似的创新成果在张江正持续“井喷” 。 近两年来 , 中芯国际14纳米芯片在这里实现量产;华虹半导体第三代90纳米嵌入式闪存工艺平台在这里实现量产;和记黄埔医药在这里研制出首个国产直肠癌抗肿瘤新药呋喹替尼胶囊 , 上海药物所和绿谷制药在这里联合研发出抗阿尔茨海默病原创新药“九期一”……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建设人工智能高地】“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 。 张江高科技园区承担着国家战略的责任和使命 , 我们不仅希望能集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 更希望能率先建设成为最具创造力、最具影响力的人才‘特区’ 。 ”袁涛表示 , 未来他们将坚持在全球配置人才资源 , 以更宽广的胸怀引才用才 , 充分激发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 。 本报采访人员 李治国
推荐阅读
- 国家|2022上海国际热处理、工业炉展览会
- 银行|银行卡、社保卡可直接刷卡坐公交 上海公交开始试点
- 集聚|向全球应用创新策源地持续迈进 上海“双千兆”应用体验中心正式揭牌
- 上海|上海供水热线与城投水务官网合并上线,一站式服务更便民
- 器件|6G、量子计算、元宇宙…上海市“十四五”聚焦这些前沿领域
- 领域|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十四五”规划:以集成电路为核心先导
- 前瞻|6G、量子计算、元宇宙……上海市“十四五”聚焦这些前沿新兴领域
- 底层|上海:加强元宇宙底层核心技术基础能力前瞻研发
- Hotel|向光前行,点亮未来 -- 2022上海国际商业及工程照明展
- IT|银行卡、社保卡可直接刷卡坐公交 上海公交开始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