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小米造车传言再起:官方态度“扑朔迷离”,欲寻求智能领域新“抓手”?

每经采访人员:董天意 每经编辑:孙磊
随着百度、阿里、华为、苹果等科技公司在汽车领域的活跃度越来越高 , 国内另一家科技巨头公司小米也被曝将亲自入局造车 。
2月19日 , 据《晚点 LatePost》报道 , 小米已确定造车 , 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 , 不过具体形式和路径还未确定 , 或仍有变数 。 该报道称 ,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 小米造车项目将由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亲自带队 。 对此 , 小米方面回应媒体称 , “晚点等公告” , 更多信息暂不予回应 。

官方|小米造车传言再起:官方态度“扑朔迷离”,欲寻求智能领域新“抓手”?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每经采访人员 张建 摄(资料图)
虽然小米造车传闻仍未获官方证实 , 但资本市场已是“闻风而动” 。 据悉 , 受此消息推动 , 港股小米集团(01810.HK)盘中股价一度涨幅近10% 。 截至收盘 , 小米集团报30.65港元/股 , 上涨6.42% , 公司最新市值升至7722.80亿港元 。
事实上 , 小米近年来相继投资造车新势力及相关产业链企业 , 并在车联网和车载服务方面积极布局 , 这也引发外界对其即将造车的猜测 。
小米造车仍是“悬案”
【官方|小米造车传言再起:官方态度“扑朔迷离”,欲寻求智能领域新“抓手”?】据《晚点 LatePost》报道 , 小米已确定造车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 。 而消息传出后 , 小米集团就造车传闻进行了回应 , 给出的说法是“等等看看 , 暂时没有” , 对更多消息则暂不回应 。 此外 , 有部分接近小米和雷军的人士均表示 , 未听到小米要造车的消息 , 而这或意味着小米最终是否亲自造车仍“悬而未决” 。
事实上 , 这并非小米首次被传造车 。 2020年12月 , 小米就曾被曝将与比亚迪联合发布“年轻人的第一辆汽车”——青悦S1 , 但小米方面在第一时间对该消息进行了否认 。 前小米公关部总经理徐洁云更是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但凡说小米要造车的 , 都是假新闻” 。
虽多次否认造车 , 但小米在汽车领域的积极布局却引发外界关注 。 公开资料显示 , 小米在2014年投资了地图厂商凯立德;2015年雷军创立的顺为资本投资了新造车公司蔚来汽车;2016年和2019年 , 顺为又两次投资小鹏汽车;2020年4月 , 小米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车载服务系统厂商博泰的B轮融资 。

官方|小米造车传言再起:官方态度“扑朔迷离”,欲寻求智能领域新“抓手”?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每经采访人员 张建 摄(资料图)
另在研发方面 , 小米也正发挥其科技公司的技术优势 , 积极踏入智能汽车领域 。 2020年初 , 小米曾公开了一项名为“一种变速车档位自动推荐的方法和装置”相关专利 。 2月19日 , 北京小米松果电子有限公司公开一项名为“共享交通工具的调度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发明专利 , 其专利摘要显示 , 共享交通工具的调度方法应用于共享交通工具 , 可实现共享交通工具的自主调度 , 提升共享交通工具的智能化 。
而在具体业务方面 , 小米此前已公开的发力点是物联网大版图里的车联网车载服务系统 。 2019年6月 , 小米宣布与梅赛德斯-奔驰合作 , 推动旗下虚拟语音助手小爱同学进入汽车人机交互系统 。 同时 , 小米MIUI负责人也公开表示 , 小米正在考虑研发基于MIUI的车载服务系统 。 此外 , 2020年6月 , 小米则进一步申请注册了小米车联商标和相关图形商标 。
面对外界对小米造车的猜测 , 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 , 小米资金充足 , 可以进行技术整合 。 同时 , 小米对于消费者有深入的了解 , 且对进入汽车行业没有任何包袱 。 “随着汽车的科技属性越来越强 , 未来科技公司在汽车行业的涉足会越来越深 。 ”钟师说 。
造车路径:从头自研的可能性较低
在日前某访谈节目中 , 雷军曾评价自己是“极度保守下的极度冒进”:在大方向相对明确 , 风险可控时 , 小米推进得很快;局面相反时 , 他的决策就会变得克制和谨慎 。 而此次再被曝出“有心”造车的小米 , 或是被汽车智能化前景所“打动” 。
据IHS Markit的报告预测 , 到2025年 , 全球汽车市场智能汽车的渗透率将提升到60%;届时 , 中国市场的智能汽车渗透率将达到75% , 高出前者15个百分点 。 另据国务院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文件要求 , 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 , 将在2025年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 。

官方|小米造车传言再起:官方态度“扑朔迷离”,欲寻求智能领域新“抓手”?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
此外 , 资本市场也对智能电动汽车情绪高涨 。 公开资料显示 , 2020年全年 , 特斯拉市值涨幅近7倍 , 目前市值为7558亿美元(截止美股2月18日收盘) 。 2020年中上市的小鹏和理想 , 市值与IPO时相比最高涨幅达300% 。 在2019年跌入谷底的蔚来 , 2020年内最高股价涨幅达14倍 , 市值一度超过小米 。 而随着以百度、阿里、华为、苹果等为代表的科技公司在新能源车领域的活跃度越来越高 , 小米自然不愿错失“风口” 。
“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车联网等智能汽车的新技术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和热点 , 也是新的利润增长点 , 智能手机及互联网企业有良好的技术‘基因’ , 其开发相关新技术并不令人意外 。 ”中南大学交通运输研究中心研究员时蔚然表示 。
不过 , 目前科技公司参与造车和打造智能汽车生态多以与车企合作为主 。 如 , 腾讯等公司只做智能网联方案的供应商 , 华为则还为其他车企提供“三电”、芯片等硬件 。 而即便是深入参与到造车环节的百度 , 也是与吉利控股成立合资公司进行合作 。 基于此 , 有分析认为 , 小米造车的具体形式和路径或与上述科技公司相同 , “从头自研的可能性很低” 。
中信证券方面则认为 , 随着小米在智能手机业务逐渐触及天花板 , 估值跟着受限 , 必然要寻找在智能领域全新的增长点 。 而从目前的市场情形来看 , 新能源智能汽车无疑是未来发展的主要风口之一 , 同时也契合小米“万物互联”的理念 。
每日经济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