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扩容,西部为何是它?

牛年首周 , 工业领域的第一个重磅消息落在了“人工智能”上 。
昨日晚间 , 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发布公告称 , 支持创建北京、天津(滨海新区)、杭州、广州、成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 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深圳、济南-青岛3个先导区后的第二批先导区名单 。
至此 , 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已增至8个 。 从地理分布上看 , 此次扩容中 , 长三角、粤港澳各新增1个先导区 , 京津冀实现了“从零到二”的突破 , 以成渝双城经济圈为核心的西部地区 , 则终于迎来了成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
事实上 ,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难点并非前端研发能力 , 在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国际联合研究院院长 , 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会长 , 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蒋涛看来 , 作为中间产业 , 人工智能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同其他产业的结合 , “不同地区的差距 , 体现在技术与应用结合水平的高低” 。
红星新闻注意到 , 去年发布的《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0》显示 , 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企业总数占全国的83%——人工智能企业数量 , 被视为是技术与应用嫁接的能力体现 。
“先导区扩容后的新格局 , 意味着‘十四五’期间 , 全国人工智能产业有望打破东强西弱的格局 。 ”在蒋涛看来 , “西部将出现以成都为引领的人工智能发展新格局” 。
01、寻找场景
成都将搭建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
除了公布扩容名单 , 工信部的公告还分别对新增的5个先导区有不同分工 , 比如 , 北京要打造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 , 杭州要打造城市数字治理方案输出地、智能制造能力供给地、数据使用规则首创地 。
成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则要立足“一带一路”重要枢纽与战略支撑点的区位优势 , 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 , 以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为重要抓手 , 聚焦医疗、金融等优势行业 , 释放应用场景清单 , 促进技术-产业迭代发展 。
划重点 , 区域发展、中小企业 , 将是成都乃至西部地区发展人工智能的关键词 。
蒋涛指出 , 与东部地区相比 , 西部地区的头部企业资源、资本活跃程度 , 以及人才层次和集聚度都存在一定差距 , “这些是难以短期解决的现实问题” 。 以上海为例 , 仅是张江人工智能岛 , 就聚集了20多家世界AI领域的头部企业、以及重点科研院所和近百家大中小企业 , 可以极大扩展“人工智能+”的产业场景 。

成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扩容,西部为何是它?
文章图片

▲人工智能将运用在电子信息产业 , 图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实景图
如若复制“上海模式” , 最大化地将人工智能与过多产业结合起来 , 对西部地区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 蒋涛指出 , “人工智能+”的场景很重要 , 接下来成都的重要工作 , 就是要找准优势产业和潜在市场 。
比如刚刚实现万亿规模的电子信息产业 。 蒋涛表示 , 成都电子信息的产业集群效应强 , 意味着拥有较大的生产规模 , 可以应用在安全生产、质量管控、检验检疫等环节的场景 , 同时 , 工业、智能、服务机器人的应用也有相当巨大的市场规模 。
另一个有潜在市场的是智慧交通 , 因为 , 西部地区拥有平原、丘陵、山地等较为复杂的地形 , 衍生出巨大的公路场景价值 。 在交通应用上 , 通过建立人工智能模型 , 结合交通大数据对交通系统的红绿灯、道路管控、优化设计、疏散、应急方案等领域进行智能化规划 。
对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 成都也正在进行更明晰的规划 。 成都市经信局负责人表示 , 下一步 , 成都将推动中西部地区协同发展 , 坚持场景营城 , 突出产业特色 , 以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为重要抓手 , 聚焦医疗、金融等重点领域、优势行业 , 搭建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 , 释放城市场景清单 , 助力企业共享城市场景机会 , 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应 。
同时 , 将以成都天府新区、高新区为重点 , 打造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人工智能产业格局;在政策、机制、模式创新上积极探索实践 , 深化国内、国际合作 , 健全产业生态环境 , 辐射带动区域人工智能融通发展 。

成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扩容,西部为何是它?
文章图片

【成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扩容,西部为何是它?】▲人工智能将运用到智慧交通领域
02、丰富资源:
“揭榜挂帅” , 从培育人才 , 到培育企业
成都作为西部首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并不令人意外 。 蒋涛提到 , 成都在人工智能的产业发展和场景打造上确实较为突出 。 成都市经信局数据显示 , 2020年成都人工智能产业企业达550余家、产业规模达200亿元 , 较2019年分别增长83%、67% 。
红星新闻注意到 , 为实现这一突破 , 成都曾在过去几年针对人工智能密集发文 , 针对人工智能进行产业培育和目标设定 。 根据规划 , 到2022年 , 成都人工智能的产业规模将突破500亿元 , 带动关联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 。
蒋涛认为 , 如此大力度的政府推动 , 帮助成都很快减少了与产业发达地区的差距 。 尤其在企业、人才等资源领域 , 过去几年里 , 成都拥有百度、商汤、科大讯飞等行业龙头企业 , 并培育川大智胜、四方伟业、考拉悠然等本土企业崛起 , 国星宇航、博恩思等8家企业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工智能创新重点任务揭榜目录 , 占全国1/17 , 基本形成从基础支撑、核心技术到上层应用的全产业链企业集群 。

成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扩容,西部为何是它?
文章图片

▲科大讯飞
但当产业发展要以创新应用先导区为目标 , 成都仍有发展的空间 。 比如 , 龙头企业的数量还有待增加 , 一个直观的体现是 , 对中小企业和产业生态的集聚和带动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 。
此外 , 在对市场和企业的深度调研中 , 蒋涛还发现 , 复合型人才的短缺是成都在人工智能研究和产业衔接匹配度不够的重要难题 , “懂融资的不懂技术 , 所以不敢早期介入有自主技术的企业 , 最终留下来发展的 , 只能成为跟跑者” 。
不过 , 提升已经在进行 。 蒋涛注意到 , 近期成都高新区启动了揭榜挂帅型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岷山行动”计划——明确未来5年将投入300亿元建设50个新型研发机构 , 首批14个揭榜挂帅型研发机构需求榜单涉及功率半导体、光电集成、太赫兹、细胞工程、工业互联网等多个新兴领域 。 揭榜团队最高可获得1亿元产业扶持资金 , 重大新型研发机构无支持上限 。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邹悦
编辑 官莉
(下载红星新闻 , 报料有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