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急了:李书福万字动员书背后的激流


|吉利急了:李书福万字动员书背后的激流
文章图片
图1/9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海星
来源:锦缎(ID:jinduan006)
这个周末 , 小造车消息霸屏媒体 , 很大程度上压制了李书福“汽车产业革命已经开始‘暴动’”的万字内部动员书的全网曝光度 。 但分析小米造车之前 , 我们还是须将注意力放到吉利汽车上 。
这家在上个周期里最豪情四射的中国本土车企 , 真的要革自己的命了 。
今年1月11日 , 吉利宣布与百度组建智能电动汽车公司 , 新组建的汽车公司将面向乘用车市场 , 旨在让用户购买到更极致的智能电动汽车 。 紧接着两天后 , 吉利官宣与富士康组建合资公司 , 为全球汽车及出行企业提供代工生产及定制顾问服务 。
而就在两天前 , 2月20日 , 李书福还透露了两个蓝色吉利行动计划 , 包括主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和主攻纯电动智能汽车 。 该计划显示 , 吉利将组建全新的纯电动汽车公司 。 这代表除与巨头合作外 , 吉利还将正面参与智能纯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 。
吉利汽车全面转向新能源的前景 , 还能一如既往的“吉利”吗?
01
起底吉利基本盘
【1】品牌力
2020年 , 吉利汽车销售132万辆 , 再度摘得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桂冠 。 自2017年以来 , 吉利汽车已连续四年蝉联销量冠军 。
未来 , 吉利汽车将继续稳固行业地位 , 公司已将2021年的销量目标定为153万辆 , 同比增长16% , 有望与对手拉开更大差距(注:关于吉利的基本情况请查看我们此前报告《对决比亚迪 , 吉利汽车不想“单押”宁德时代》) 。

|吉利急了:李书福万字动员书背后的激流
文章图片
图2/9
图1:2020年1-12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排名TOP 15(单位:万辆) , 资料来源:中汽协
【2】杀手锏
一直以来 , 吉利就对新能源汽车野心勃勃 。 早在2015年 , 吉利提出宏大的新能源战略-蓝色吉利行动 , 放出“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吉利整体销量90%以上”的目标 , 不过现在看来 , 蓝色吉利行动是雷声大、雨点小 。
有了上次被打脸的经历 , 加上汽车电动化的不可逆趋势 , 吉利一直在默默的发力新能源汽车 , 终于在去年9月份推出纯电平台-浩瀚架构SEA(Sustainable Experience Architecture) 。

|吉利急了:李书福万字动员书背后的激流
文章图片
图3/9
图2:吉利的浩瀚架构
这个吉利耗时4年 , 投入180亿研发的纯电平台将成为吉利汽车征战新能源领域的杀手锏 。
挑重点讲 , 浩瀚架构有两大亮点:
【|吉利急了:李书福万字动员书背后的激流】一是浩瀚架构是全球最大带宽的智能纯电架构 。 突破物理局限 , 轴距覆盖1800-3300mm , 可以打造A-E级车全尺寸汽车 。 在物理形态上 , 可以打造轿车、SUV、MPV、皮卡、未来出行车等全部造型 。 简单说就是 , 小到奔驰Smart , 大到皮卡都可以在该平台上量产 。

|吉利急了:李书福万字动员书背后的激流
文章图片
图4/9
图3:来源网络
其次 , 浩瀚架构拥有全球最高效的智能电动车解决方案 。 传统嵌入式软件开发周期需要36-44个月 , 无法满足快速更新迭代的需求 , 而浩瀚架构可以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 使得汽车软件开发时间至少缩短50% , 能够快速响应用户的需求 。
未来的汽车将更加注重智能化 , 即硬件、软件的高度融合 。 但是传统燃油车靠硬件支撑的架构 , 在软件方面薄弱 , 无法满足智能汽车的需求 。 而浩瀚架构共有三层架构 , 分别是传统硬件层、浩瀚OS的系统层、以及承载商业模式的生态层 。 不仅考虑了软件可升级的预埋 , 同时也考虑到了硬件方面可更换 。 举例说 , 浩瀚OS整车智能解决方案可实现全场景、全生命周期的FOTA(在线固件升级) 。
如上所述 , 浩瀚架构拥有驶向智能汽车的前瞻性 , 而吉利与百度、富士康成立的合资公司也正是基于SEA浩瀚智架构展开 。
【3】李书福的夙愿
自吉利将沃尔沃收入囊中之后 , 吉利向沃尔沃提供资金 , 沃尔沃也向吉利提供技术、人才 , 看起来双方合作亲密无间 。 不过很多人可能不清楚 , 当时吉利掏家底的收购了沃尔沃 , 但收购协议规定“吉利汽车不得直接使用沃尔沃汽车的发动机技术” , 吉利仍旧是吉利 , 只能眼巴巴的遥望沃尔沃的核心技术 。
其实这也在情理之中 , 毕竟发动机技术是燃油车的核心 , 几十年来苦心钻研的成果怎能拱手让人 。 作为当时不堪重负的沃尔沃 , 所有工厂、生产线和相关技术都可以出售 , 唯独发动机技术 , 这在收购当时是沃尔沃的底线 。
当然吉利与沃尔沃也有许多深度合作 , 比较典型的就是领克 。 这是由吉利和沃尔沃共同孵化的品牌 , 由吉利和沃尔沃联合开发的CAM平台打造 。 首款车型领克01不仅用上了沃尔沃XC40同款发动机 , 外观和内饰的设计也由沃尔沃团队亲自操刀 , 安全配置方面更继承了沃尔沃的优秀基因 。
自2017年底首款车型投放市场至今 , 领克累计销量超过了43万台 , 2020全年领克总销量达到17.5台 , 疫情影响下逆势同比增长约37% , 已然成为国内成功的中端汽车品牌 。
多年磨合之后 , 吉利终于迎来转机 。 去年2月10号 , 吉利发布公告称正在筹划与沃尔沃业务重组 , 吉利掌舵人李书福盼了10年的愿望夙愿即将实现:重组完成后 , 吉利可以直接使用并学习沃尔沃的核心技术 , 同时吉利自身也能更上一个台阶 , 成为一家年销量过200万 , 真正覆盖高、中、低端车型的全球汽车品牌 。
而且合并之后的吉利 , 将更具规模优势 , 拥有更强技术能力和资源 , 可以降低研发、采购和管理等方面的支出 。 还有吉利在A股科创板上市的日程也越来越近 , 未来吉利将有更多的资金和精力角逐全球汽车市场 。

|吉利急了:李书福万字动员书背后的激流
文章图片
图5/9
图4:吉利-沃尔沃的战略协同效应 , 资料来源:Wind、公司历年年报、方正证券
综合来讲 , 正是吉利稳固的品牌地位和行业领先的浩瀚架构赢得了对方的青睐 。 不过深究其中 , 百度、富士康等巨头也迫切需要破局 , 各有各的算盘 。
02
巨头们的算盘
【1】百度的自动驾驶野望
众所周知 , 百度是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平台型公司 , 同样在自动驾驶领域 , 百度也处于全球领先位置 。 算下来百度押注自动驾驶已经8年 , 早在2013年 , 理工男李彦宏就已经看到了未来自动驾驶的前景 。
作为唯一承担自动驾驶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的企业 , 百度交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 截至2019年底 , 百度自动驾驶全球专利申请超过1800余项 , 位列国内第一;在美国测试里程为10.33万英里 , MPI(Miles Per Intervention , 即每两次人工干预之间行驶的平均里程)为18050 , 排名全球第一;目前百度已获得国内唯一的最高级T4牌照 , 及120张载人测试牌照 , 测试里程超过300万公里(关于百度智能驾驶的详细分析 , 参考我们此前的报告《“第四类造车玩家”登上历史舞台 , 中美欧暗战自动驾驶》) 。
再好的技术 , 没有实实在在的落地 , 也只能算作“镜中花、水中月” 。 看着近一年来小鹏、蔚来等造车新势力把自动驾驶玩的风生水起 , 技术领先的百度自然再也坐不住 。
百度与吉利成立合资汽车制造公司后 , 由吉利提供浩瀚架构 , 负责整车制造 , 百度多年积累的AI及自动驾驶方面的技术终于可以正式落地 , 同时也避免了过度重资产投入汽车生产造成的资本负担 , 可谓一举两得 。

|吉利急了:李书福万字动员书背后的激流
文章图片
图6/9
图5:车路协同系统示意图 。 来源:网络
【2】富士康的“造车梦”
作为全球消费电子代工的绝对龙头 , 富士康也有中年危机 。 手机业务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 代加工利润持续下滑 , 根据财报显示:2019年 , 富士康净利润下滑11% , 连续第3年下降 。 富士康必须要找到第二增长曲线 。
六年前 , 富士康曾联手腾讯、和谐汽车成立了和谐富腾 , 负责生产制造部分 , 但是不久便停止投资 , 项目随之搁浅 , 后来投资了小鹏汽车 。 到了2020年 , 富士康的电动汽车布局走上快车道 , 先后与菲亚特克莱斯勒(FCA)、裕隆汽车成立合资公司 。 到今年1月份 , 与拜腾汽车、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达成战略合作 。
从最近与吉利成立合资公司事件看来 , 富士康的第二增长曲线确定无疑就是电动汽车的代加工业务 。

|吉利急了:李书福万字动员书背后的激流
文章图片
图7/9
图6:富士康近年汽车领域事件梳理 , 资料来源:公司资料
富士康的现任董事长刘扬伟此前曾表示 , 富士康目标在2025-2027年拿下全球10%的电动车生产份额(合计约3000万辆) ,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 要知道去年一整年特斯拉全球工厂满负荷生产也才50万辆 。 所以 , 富士康必须要有吉利这样庞大的整车厂来完成“造车梦” 。

|吉利急了:李书福万字动员书背后的激流
文章图片
图8/9
图7:吉利与富士康线上签约仪式 , 来源:网络
03
向左还是向右?
【1】“油改电”怪圈破局
此前吉利一直没有专属的纯电动汽车平台 , 主要的产品帝豪EV还是来自油改电 , 甚至单独成立的纯电品牌—几何汽车也没能跳出“油改电”的怪圈 。
所谓的“油改电”即在燃油车的主体结构上 , 把油箱、发动机、变速箱等部件 , 更换为动力电池、电动机以及电控系统 。 好处是可以用原来的平台 , 降低整车价格 , 但是缺点也很致命 , 电池布局不合理、侵占空间、影响操控 , 甚至还会有安全问题 。
这也导致吉利的几何品牌一直销售低迷 , 在2020年的销量只有区区6万多辆 , 跟比亚迪的年销43万辆新能源车比起来 , 顿时黯然失色 。
当造车新势力和比亚迪汉、五菱mini卖的热火朝天的时候 , 由于吉利一直没有打造出一款爆款纯电动车型 , 吉利的新能源车仍处于被动境地 , 真是“起了大早 , 赶了个晚集” 。
不过 , 在领克zero上市后 , 吉利在新能源的被动局面有望得到缓解 。
作为浩瀚架构的首款量产车型 , 吉利对领克zero可是寄予厚望 。 一来领克品牌本身具有良好的客户基础及销售渠道;另外从官方发布的参数来看 , 领克zero配置的续航、零百加速、热管理系统、自动驾驶等方面属于行业主流以上水平 , 有可以跟Model 3、比亚迪汉、小鹏P7等车型正面刚的潜力 。

|吉利急了:李书福万字动员书背后的激流
文章图片
图9/9
图8:领克zero的亮点 ,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
【2】浩瀚架构的成本约束
未来车企的路线是做大平台、共享平台 。 平台下的车型销量越多 , 自然车均成本越低 , 而共享平台不仅可以均摊研发成本 , 同时也能为车企带来一定的收入 。
比如大众的MEB平台 , 在2019年日内瓦车展上 , 大众对外宣布开放MEB平台 , 邀请其他车厂共用该平台进行纯电动车的开发 , 大众在该平台上已经耗时五年 , 耗费了数十亿欧元 , 现在却愿意共享出来 , 无非是为了降成本、增收入 。
上文说到浩瀚架构可是吉利耗时4年 , 投入180亿元打造的平台 , 吉利花了这么多钱自然也要找更多的合作方来把浩瀚架构物尽其用 。
根据吉利介绍 , 目前的浩瀚架构 , 在研车型包括吉利、领克、沃尔沃、Smart等7个品牌超过16款车型 , 这显然无法满足吉利的需求 , 未来得益于合资公司的输出 , 通过浩瀚架构研发的新品牌和新车型数量有望逐步提升 。
【3】智能化后进生的觉醒
未来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为趋势的汽车“新四化” , 将重塑传统汽车行业格局 。 作为国内传统车代表的吉利 , 自然也围绕“新四化”做了不少布局:通过旗下的曹操出行探索共享出行领域;与中国铁路投资有限公司、腾讯成立国铁吉讯科技有限公司 , 打造全球融合出行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同时还跟中国电信 , 在车家互联网、云计算等领域开展合作 。
但吉利在智能化上 , 步伐仍旧太慢 , 尤其是自动驾驶技术 。
近几年 , 吉利将主要研发精力都投入在了G-Pilot 3.0自动驾驶平台上 , 根据吉利在2019年宁波龙湾论坛上表示说法 , 吉利将于2020年实现L3等级自动驾驶车型的大规模量产 , 局部工况实现L3级别的高度自动驾驶 , 但从其去年11月最新上市的车型星瑞来看 , 还远远未达到L3级别要求 , 吉利的量产能力仍徘徊在L2级自动驾驶辅助功能上 。
而长安、广汽已于2020年开始量产准L3级自动驾驶汽车了 , 去年6月份 , 具备准L3级别功能的广汽埃安V和长安UNI-T陆续上市 。
好在吉利与百度达成合作后 , 吉利有望获得后者先进的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技术 , 通过百度的Apollo自动驾驶、小度车载、百度地图等 , 提升智能化水平 。
总结下来 , 吉利与百度、富士康等巨头的合作可以有效补足吉利的短板 。 但是想要在新能源领域扭转乾坤 , 还要能扛住多方势力的打击:
首先 , 对外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电动车企 , 以及转型的大众;
其次 , 还要面对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强势崛起;
第三 , 随时会有跨界新对手加入这个竞技场 , 比如最近传闻拟花200多亿投资三方传统主机厂的苹果 。
除此之外 , 外界也有不少担忧 , 吉利近几年一直在“买买买”的路上 , 摊子也铺得很大 。 前期收购宝腾、路特斯 , 这两年又收购力帆、托管猎豹汽车 , 甚至还参与重卡 , 飞行汽车制造 , 最近吉利又参与贾总的FF造车——吉利还有多少精力做研发 , 会不会变成下一个“富士康”?
同时 , 国内长安、上汽、广汽等传统车企也纷纷联手阿里巴巴、华为等互联网巨头 , 推出新一代的智能汽车品牌 。
向左是“下一个富士康” , 向右则是无法预期结果的修罗场 。 看样子 , 吉利的大时代仍旧任重而道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