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采访人员从国家博物馆获悉 , 由嫦娥五号携带回地球的珍贵月壤已于2月22日运抵国家博物馆 , 成为国博GB93484号藏品 , 并将于3月份面向公众展出 。
“小时不识月 , 呼作白玉盘 。 又疑瑶台镜 , 飞在青云端 。 ”远在青云端的月土 , 如今近在咫尺 。 你与月亮之间 , 只差一段到国博的距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月22日 , 月壤运抵中国国家博物馆
【嫦娥|你与月亮只差一段到国博的距离!珍贵月壤即将在国博展出】为了让观众更好地欣赏月土真容 , 国家博物馆特意设计了精美的容器予以盛放展示 。
据月壤容器设计师介绍 , 这个月球样品的容器材质为人造水晶 , 整体造型借鉴自国博馆藏的系列青铜“尊”造型 , 以体现稳重大方之感 。
文章图片
盛放月壤的水晶容器
容器整体外部造型高38.44cm , 象征地球与月亮间的平均间距384400km;外部造型宽22.89cm , 象征嫦娥五号自发射到返回的任务时长22.89天 。 从时空两个纬度展现中国探月领先地位 。
内部造型由地球、中国地图、月球、月壤等组成 , 月壤储存在中心部位的空心夹层球体造型之中 。 通过填满在其中的月壤得以呈现形似月球的造型特征 。
下部地球造型磨砂透光 , 其上中国地图造型透光突出 , 象征华夏大地对月亮的长久情意 。
特别是容器内设计了地球与月球间相隔9.9cm , 取意古人所描绘的“天有九霄” , 寓意中国探月突破极限、跨越“九重” 。
文章图片
2020年12月17日凌晨 , 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降落 , 带回两公斤左右的月土样本 。 在当天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 ,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表示 , 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将有三类用途:第一类是最主要的目的 , 用于科学研究;第二类 , 为了早日与公众见面 , 部分样品将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 向公众展示 , 进行科普教育;第三类 , 一句国际合作的公约和多边双边的合作协议 , 我国将发布月球样品和数据管理办法 , 与有关国家科学家共享 , 也有一部分按照国际惯例 , 作为国礼相送 。
推荐阅读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语境|B站2021个人年度报告发布:你共计看了多少个视频
- 人物|造车三兄弟的“喜与忧”:销量暴增但问题加剧,一人舒服两人困难?
- Insight|太卷了!太不容易了!
- IT|美国CDC:无论接种疫苗与否 民众应避免邮轮旅行
- 支持|神评 | 你涨任你涨,我买算我输
- 车型|买车一定要有OTA?别克来告诉你答案
- 硬件|Intel 11代酷睿4核15瓦超迷你平台 仅有信用卡大小
- 模式|荣耀60和iQOO Neo5S,全面对比告诉你谁更值得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