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年多 , 全球通信业的风向标又再次回归线下 。
2月23日 , MWC2021上海正式开幕 , 这也是该系列活动停办了1年多之后 , 年度全球首秀回归线下 。
主办方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大中华区总裁斯寒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今年2月的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全球首发只有中国才可以成功举办 , “是因为中国实施了最有效的防疫措施 , 并拥有最强劲的移动生态 , 而上海也是全球5G发展的领导者之一 。 ”斯寒说道 。
意义为何
MWC是通信界最负盛名的国际平台之一 , 每年举办三场 , 分别是2月的MWC巴塞罗那、6月的MWC上海、10月的MWC洛杉矶 。 特别是2月的巴塞罗那全球首发活动 , 更被视为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 由于新冠疫情 , 2020年的三场大会全部被取消 。
斯寒介绍 , MWC系列活动往年首发是在巴塞罗那 , 众多移动行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会在该展上进行全球首发 。 由于目前全球疫情形势仍然严峻 , GSMA研究决定将2月MWC巴塞罗那与6月MWC上海进行“对调” 。
“这次能如期在线下举办就是成功 。 ”在斯寒看来 , 不管是中国还是上海都有着非常开放的心态 。 谈及和以往MWC有何不同 , 斯寒认为 , 最大的不同是与会者的心态上 。
“我们已经有一年没有这种线下的活动 , 特别是这种全球性的活动 , 所以大家都非常期待 。 ”她说 , 尽管受国际疫情的影响 , MWC上海的国际嘉宾与展商只能通过线上参与 , 但是得益于中国移动通信生态的强大以及中国5G在全球的引领地位 , MWC上海依然当之无愧地是一个国际展 , “目前统计有200家展商 , 其中有50家是海外的品牌 , 海外展商参展主要由它们在国内的分支机构承办 。 ”
在全球疫情仍在蔓延的情况下 , 国际展会相继取消 , 通信企业更期待一场国际规模的线下交流 。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欣已经参加了十年的MWC , 在他看来 , 这次回归线下也意义非凡 。
“线下的展会对于展示实物和技术都更加便利 , 另外人际关系的维护 , 这种线下的沟通也必不可少 。 ”袁欣告诉第一财经 , 今年MWC线下线上并举 , 对于他们也是一种新的尝试 。 “比如我们不仅有线下的展馆 , 线上也有专业的直播和展示 , 目前我们的线上平台也挺热闹 。 ”
而在紫光展锐(上海)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楚庆看来 , MWC在上海回归线下 , 也让全球通信产业参与者、中国同行们保持对话和合作 。 “线下展会最大程度拉近了我们与客户、合作伙伴、用户的交流距离 , 向他们更全面地展示展锐的技术、产品和服务 , 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 。 过去一年中国有着最有效的防疫体系 , 保障了整个通信生态的持续有序发展 。 我们希望把5G、AI、消费电子、工业电子等领域取得的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成果与全球伙伴分享交流 。 ”楚庆告诉采访人员 。
与会者期待全球合作
新冠疫情正在重塑世界 , 行业也正处于关键时刻 , 需要有正确的领导力和思想力 , 借助科技的力量带领社会和经济走向复苏 。 此外 , 在全球动荡和不确定性日益加剧之际 , 中国在5G方面的进步及其对全球化的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 全球产业期待与中国的决策者和行业生态系统继续保持对话与合作 。
MWC主办方GSMA会长葛瑞德(Mats Granryd)23日在线上演讲中提到 , 5G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以及智能互联所带来的机会将前所未见 。 到2025年 , 运营商将投资1.1万亿美元在5G网络上 。
GSMA大中华区总裁斯寒在会上表示:“2020年尽管暴发了疫情 , 中国运营商仍新增5G基站60万个 , 并宣布计划在2021年继续增加5G基站的部署 。 ”
工信部数据显示 , 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 , 累计建成5G基站71.8万个 , 推动共建共享5G基站33万个 。
对于今年的会议主题——和合共生 , 与会嘉宾也多次谈到了合作的重要性 。
在23日举行的开幕式上 , 工信部副部长刘烈宏在致辞时表示 , 工信部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 与各方互惠合作 , 推动移动通信技术产业发展迈向新台阶 。 他提出三点倡议:一是协同构建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 , 二是协同培育蓬勃发展的融合应用 , 三是协同维护公平健康的合作环境 。
在22日华为携手GSMA等举办的“互联共荣”论坛上 , 新任联合国驻华协调员Siddharth Chatterjee表示 , 全球挑战需要全球应对 。 数字技术有助于经济复苏 , 更能加速世界向低碳未来的转型 。 我们必须重新思考企业的投资和经营方式 , 推动科技造福社会 , 并促进政策实践以加快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
华为高级副总裁、董事陈黎芳在“互联共荣”论坛发表在线演讲时表示 , 要充分相信并发挥技术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 各种技术的发展跨越了国界 , 人类福祉极大提升 , 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管理 。 我们已经进入数字时代 , 网络安全、隐私保护、可信AI等各种数字治理规则也正在推出或酝酿之中 , 我们对技术的发展应该更有信心、更加开放 。 对于企业来说 , 就是“从小做起” , 采取坚决的行动 , 让科技真正发挥效力 , 创造更大价值 。
助力上海数字化转型
有着产业、资金、人力资源多个要素集聚的上海在ICT(信息通信技术)产业上有明显优势 。
作为信息产业的基础 , 集成电路一直是上海的优势产业 。 第一财经从上海市经信委获悉 , 2020年 , 上海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 , 增长超过21% , 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 , 集成电路领域投资增长68% 。
楚庆认为 , 去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上海市政府在防疫工作的巨大投入和对产业、企业的精准支持 , 这也保障了包括它们在内的集成电路企业尽快复工复产 。 “集成电路产业的产业链较长 , 通过长期政策引导 , 产业自我累积循环 , 上海形成了全国最完善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 ”
作为5G发展高地 , 上海发挥技术研发和应用创新综合优势 , 也吸引了大量5G人才 。 据行业初步统计 , 主流5G核心产业企业在上海占比超过52% 。 从全国来看 , 5G设备研发企业有华为上研所、中兴上海研发中心、诺基亚贝尔、中国信科等 , 在上海的研发人员占比超54% 。 而在5G终端的芯片领域 , 国内主要有海思、紫光展锐、高通、联发科等企业 , 上海在全国占比超56% 。
上海经信委数据显示 , 2020年 , 上海累计建设5G室外基站超3.2万个、室内小站超5.1万个 , 实现5G网络中心城区和郊区重点区域室外连续覆盖 。 2020年底 , 上海实现千兆固定宽带覆盖960万户家庭、固定宽带平均可用下载速率达到50.32M , 率先建成“双千兆宽带城市” 。 并在十大领域推进了400余项5G应用项目 , 发布《上海“双千兆宽带城市”加速度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 。
此外 , 上海也在加速城市数字化转型 。 早在去年11月25日的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上 , 上海就提出 , 要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 。 这也是首次提出了上海要“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论断 。 1月24日 , 上海市市长龚正作政府工作报告表示 , 2021年 , 上海将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 加快发展在线新经济 。 大力推进一批新基建重大项目 , 新建5G室外基站8000个 , 加快建设国际数据港 。
在袁欣看来 , 不管是会议的专业度、国际化程度还是影响力 , MWC都是一场全球ICT界的重要展会 。 在这样特殊的时刻 , 上海能够率先支持开办世界顶级的专业盛会 , 更体现了上海面向未来打造数字化产业、转型数字化城市的决心 。
【全球|MWC重回线下首秀上海 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这次MWC在上海首发也有特殊的意义 。 上海移动研发创新人才在全中国也是聚集最高的一个城市 , 比如主要的通信设备厂商 , 还有无线研发团队主要就聚集在上海以及长三角 。 此时的召开对上海整个数字化转型 , 包括数字产业的发展都有很好的推动意义 。
推荐阅读
- 测试|图森未来完成全球首次无人驾驶重卡在公开道路的全无人化测试
- ASUS|华硕预热ROG Flow Z13:称其是“全球最强悍的游戏平板”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IT|全球供应25亿剂疫苗 科兴上半年营收110亿美元
- IT|全球每日新增确诊病例首超100万例 世卫:两大毒株正掀起“疫情海啸”
- Tesla|特斯拉在美国召回约47.5万辆汽车 接近其去年全球交付总量
- 堆芯|全球首座,世界领跑!
- 集聚|向全球应用创新策源地持续迈进 上海“双千兆”应用体验中心正式揭牌
- 疫苗|中国生物:全球首支获批使用二代新冠疫苗将在阿联酋用于序贯接种
- 电子商务|国际品牌崛起 亚马逊在全球购物应用安装量中下滑至第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