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蛋|4 种天天吃的食材,吃错了长胖还可能伤身


炒蛋|4 种天天吃的食材,吃错了长胖还可能伤身
本文图片

油 , 是一种令人又爱又恨的食物成分 。 它是食物变美味的秘密 , 但吃得太多又会变为健康的负担 。
为了美食健康两不误 , 很多人都会注意少吃油腻的食物 , 例如肥肉、鸡皮等 。
但实际生活中 , 除了这些自身带有油的东西外 , 很多食物原本油很少 , 但特别能吸油……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整理了常见食材的吸油率 , 最让人震惊的是:鸡蛋这个超家常的食材居然排在第二位 。

炒蛋|4 种天天吃的食材,吃错了长胖还可能伤身
本文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16 版》
过量的油脂的摄入不仅容易长胖 , 还和 2 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密切相关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 , 每天的油脂摄入总量不要超过总能量的 30% , 按一个成年女性每天 1800 千卡能量摄入来看 , 也就是每天的油脂摄入建议不超过 60 克(大概 6 汤勺) , 其中来自烹调油的含量建议不超过 25~30 克 。
60 克油是多少?大概也就是 6 勺油的量 , 真不算多 , 一不小心就会吃超标 。

炒蛋|4 种天天吃的食材,吃错了长胖还可能伤身
本文图片

上一期我们盘点了偷偷加了很多油的零食(点击查看) , 今天我们再来盘点 4 类可能每天都出现在你家餐桌上的超吸油食物 。
富含淀粉的煎炸食品
典型代表:薯条、油条
淀粉类食物怎么做最好吃?十个人里有九个会说:煎炸 。
例如炸薯条、炸春卷、煲仔饭里的锅巴、裹了面糊的炸鸡……香香酥酥就是它们的标志 。
之所以那么香脆 , 主要是因为淀粉表皮在和高温的油接触时 , 表面温度会迅速升高 , 食物外层的水分会和油交换 , 让表面变得干燥 , 产生脆皮 , 带来外酥里嫩的口感 。

炒蛋|4 种天天吃的食材,吃错了长胖还可能伤身
本文图片

食物在进行水、油交换 , 脱水变得干燥的同时 , 发生一系列淀粉糊化、蛋白质变性、美拉德反应等化学反应 , 产生了油炸食品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
你能吃到的酥酥脆脆的大部分食物都经历了这个油炸的过程 , 油可真不少 。 来看一份数据:
常见淀粉类食物的吸油率

炒蛋|4 种天天吃的食材,吃错了长胖还可能伤身
本文图片

吸油率=(油炸后油脂含量-油炸前油脂含量)/食物原本的重量 , 通常指的是充分油炸的情况 。
其实如果只是做到了表面薄薄一层的脆皮 , 吸油量并不会很高 。
但我们也会发现 , 淀粉类食品的吸油率差距很大 , 最高的吸油率可以高达 80% , 这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 比如接触面积和油炸时间 。
接触面积越大吸油越多 。
比如常见的薯条和薯片相比 , 薯条的含油量往往低于薯片 。

炒蛋|4 种天天吃的食材,吃错了长胖还可能伤身
本文图片


炒蛋|4 种天天吃的食材,吃错了长胖还可能伤身
本文图片

75 克薯条含脂肪 10 克
75 克薯片含脂肪 26 克
油炸时间越久 , 吸油也越多 。
正常薯片的含油量在 30% 左右 , 不信可以看看自己吃的薯片背后的脂肪含量 。
但如果油炸时间超过 15 分钟 , 含油量就可能达到 60% 左右 , 也就是 100 克的薯片 60 克是油!

炒蛋|4 种天天吃的食材,吃错了长胖还可能伤身
本文图片

油炸时间越长 , 内部形成的孔的孔径越大 , 孔数越多 , 孔壁越薄 , 多孔结构就越明显 , 油脂可吸附的空间就越大 。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日常生活中怎么判断呢?咱们简单点说 , 油炸的东西油都少不了 , 越酥脆油越多 。
本身孔洞组织较多的食材
典型代表:茄子
除了油炸还有啥油最多?很多人就会想到茄子 。
这和它的内部结构有关 , 我们可以来看下茄子内部的组织 , 是这样的:

炒蛋|4 种天天吃的食材,吃错了长胖还可能伤身
本文图片

图片来源:
《Contrasting effects of high-pressure-assisted freezing and conventional air-freezing on eggplant tissue microstructure》
没错 , 它看起来就像海绵一样 , 吸吸吸吸吸油能力的确不弱 。
茄子的表皮比较光滑 , 刚遇高温油脂的时候 , 在短时间内会阻挡油脂和水蒸气通过 。 做菜的人都知道 , 烤茄子的前几分钟 , 其实并不太吸油 。
但随着表皮持续受热 , 表皮的微观结构会被破坏 , 油脂就有了进入内部的机会 。
同理 , 如果做茄子前先切一切 , 直接破坏果皮露出果肉 , 也就越容易吸油 。
露出的果肉越多 , 其中的水分蒸发速度会越快 , 海绵一样的果肉组织就像有无数根小吸管一样 , 在压力差的作用下 , 疯狂吸收周围油脂 , 填补缝隙 。

炒蛋|4 种天天吃的食材,吃错了长胖还可能伤身
本文图片

油炸过程中的油脂吸收与食物本身的微观结构密切相关 , 油经毛细作用进入到茄子内部 。
通常 , 茄子的吸油率在 14~17% 左右 , 也就是差不多一盘茄子(200 克)可以吸 30 克左右的油 。
不过 , 当食物孔隙中是水时 , 油就比较难进入到食物内部 , 想要少油 , 可以试试先把茄子蒸熟 。
表面容易附着油的食材
典型代表:叶菜、菜花
怕油多 , 很多人会选择吃蔬菜 。 吃火锅的时候 , 更是会选择点一些蔬菜撑一撑健康的场面 。
讲真 , 叶菜的油含量可真不一定少 。
炒菜过程很难让油进入到蔬菜的深层(本身很薄 , 也吸不了啥油) , 但叶菜类表面的结构 , 让油能更好的吸附在表面 , 形成一层浮油 。

炒蛋|4 种天天吃的食材,吃错了长胖还可能伤身
本文图片

油脂的吸收会随食物的表面粗糙程度与疏松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 也因为粗糙的食物表面与油脂的接触面积变大了 。
可别小看这层浮油 , 它让明明没有脂肪的蔬菜也变得油油油油油 , 能有多少油?
有研究者拿了常见的三种蔬菜油麦菜、茄子和土豆做了个实验:

不同烹调方式蔬菜脂肪含量差异
采用 30 克的油和 100 克原料
_
烹调方式
脂肪含量
油麦菜
凉拌
19.3 克
清炒
19.8 克
焯后炒
18.9 克
餐馆
8.5 克
茄子
凉拌
13.8 克
清炒
18.6 克
餐馆
13.9 克
土豆
未洗淀粉炒
10.5 克
洗淀粉炒
12.6 克
餐馆
3.4 克
油麦菜可以吸收的油量居然超过了茄子!
每 100 克可以吸将近 20 克的油 , 常见的猪腿肉的脂肪含量也就 12.8 克/100 克 。
和茄子相比 , 油麦菜凉拌的脂肪含量和清炒的脂肪含量差距并不大 , 看来叶菜包裹油脂的能力真是强 。
除了常吃的炒菜 , 你下到火锅里的每一片菜叶子 , 被捞起来的时候 , 可能也已经浸满了油脂 。
每一斤肥肉 , 都不是无辜的 。
最意想不到的吸油大户
鸡蛋
没错!炒鸡蛋真的超级吸油 。
划重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到了鸡蛋的吸油率高达 43% 。 炸散鸡蛋(炒鸡蛋) 的吸油率仅次于炸面包片 , 比茄盒的吸油率高出了 26% 。
为了实际展示鸡蛋是不是真的那么吸油 , 我们实测了一下:
1 个 47 克的鸡蛋液 , 充分搅打后 , 倒入 15 克的油中 ,1 分钟后我们夹起被油滋润的炒鸡蛋 。
1

炒蛋|4 种天天吃的食材,吃错了长胖还可能伤身
本文图片

2

炒蛋|4 种天天吃的食材,吃错了长胖还可能伤身
本文图片

3

炒蛋|4 种天天吃的食材,吃错了长胖还可能伤身
本文图片

4

炒蛋|4 种天天吃的食材,吃错了长胖还可能伤身
本文图片

5

炒蛋|4 种天天吃的食材,吃错了长胖还可能伤身
本文图片

6

炒蛋|4 种天天吃的食材,吃错了长胖还可能伤身
本文图片

图片来源:自己拍的(太香了) , 食物吸油受时间、油的品种、油温等影响 , 实验仅供参考 。
鸡蛋是真吸油啊!平时家里做炒鸡蛋少说也要放 3~4 个鸡蛋 , 吸走 30~40 克的油太容易了 。
如果按 1 克油 9 千卡的热量计算 , 一份炒鸡蛋光吸的油就足足增加了 270 千卡 , 相当于半斤蒸米饭的热量 , 妥妥的增肥大菜!
目前没有具体的研究解释鸡蛋为啥吸油 。 我们猜测 , 这可能是因为打散的鸡蛋和油的接触面积较大 , 而且在搅打过程产生较多气泡 , 让油脂更容易进入鸡蛋中 。
另外 , 蛋黄中的卵磷脂本身也具有乳化作用 , 可以让油、水分更稳定的存在 。 这也是炒鸡蛋看起来并不会很油的一个原因 。
平时吃到的香喷喷又嫩滑的炒鸡蛋真不知道加了多少油 , 出门在外点炒鸡蛋的时候一定请三思!
【炒蛋|4 种天天吃的食材,吃错了长胖还可能伤身】自己在家做菜可以适当控制炒鸡蛋的油量或者考虑用不粘锅 。

炒蛋|4 种天天吃的食材,吃错了长胖还可能伤身
本文图片

图片来源:见水印
但也有不少人觉得 , 少了油的炒鸡蛋口感差了好多 。
有研究者发现 , 在打散鸡蛋的过程中加入牛奶增加脂肪含量 , 这样可以保证在少油的情况下 , 还能保持鸡蛋的嫩滑 。
油脂多当然香 , 不过对健康并不利 , 还可能让你长胖 , 该控制还是要控制 。 最后帮大家总结下少油的一些技巧:
自己在家做饭版
? 在保证食物熟的前提下 , 减少油炸时间;
? 油炸食品尽快出锅 , 并用吸油纸吸掉表面的油;
? 蔬菜可以选择蒸煮的方式 , 减少油摄入;
? 炒鸡蛋试着加点牛奶更嫩滑 。
爱点外卖版
? 酥酥脆脆的食品(包括脆皮) , 油都不少 , 偶尔吃吃就好;
? 绿叶蔬菜、茄子都吸油 , 尽量选择白灼或者清汤;
? 吃前可以拿水涮一涮 , 可以去掉叶菜的浮油;
? 炒鸡蛋、番茄炒蛋还是算了吧 , 选个蛋花汤 。

炒蛋|4 种天天吃的食材,吃错了长胖还可能伤身
本文图片


炒蛋|4 种天天吃的食材,吃错了长胖还可能伤身
本文图片


炒蛋|4 种天天吃的食材,吃错了长胖还可能伤身
本文图片

营养师 兰晓芳 对本文亦有贡献
监制  Feidi
插画 亚亚
封面图来源 图虫创意
拓展阅读

炒蛋|4 种天天吃的食材,吃错了长胖还可能伤身
本文图片


炒蛋|4 种天天吃的食材,吃错了长胖还可能伤身
本文图片


炒蛋|4 种天天吃的食材,吃错了长胖还可能伤身
本文图片

参考文献
[1]颜未来. 不同加工工艺对油炸香芋片品质特性的影响研究[D]. 南农业大学, 2013.
[2]余诚玮, 胡蒋宁, 邓泽元. 不同食物在油炸过程中吸油量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5, 36(21):49-51.
[3]齐金峰, 贾俊强, 王俊,等. 煎炸食物吸油机理探讨[J]. 中国油脂, 2018, 043(010):32-35. [4]李晓琴. 北京市餐馆就餐者饮食状况调查与菜肴营养成分研究[D].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何健. 降低油炸食品含油率的研究[J]. 食品科技, 2002, 000(006):20-22.
[6]杨春梅. 控制油炸食品吸油率的有效途径[J]. 四川粮油科技, 1997, 000(003):38-39.
[7]林俊虹, 李汴生. 油炸食品控油机理及方法综述[C]// "食品工业新技术与新进展"学术研讨会暨2014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 
[8]苏宗祧, 何定兵, 徐斐,等. 油炸食品吸油过程的机制分析[J]. 食品工业科技, 2010, 000(005):157-159,163.
[9]Ufheil G , Escher F . Dynamics of Oil Uptake during Deep-Fat Frying of Potato Slices[J]. Lebensmittel-Wissenschaft und-Technologie, 1996, 29(7):640-644.
[10]Moreira R G , Sun X , Chen Y . Factors affecting oil uptake in tortilla chips in deep-fat frying[J].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 1997, 31( 4):485-498.
[10] 贾丽立, 范志红, 宋歆. 蔬菜烹调后油脂含量及消费者相关认知和选择的研究[J]. 食品科技, 2009 (11): 270-275.
[11] 美国实验厨房的编辑群 , 《料理的科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