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亮瞎眼!北极闪电数量或突破记录
来源:Nature Portfolio
原文作者:Alexandra Witze
一项研究指出 , 北极目前出现的闪电次数比十年前更频繁 , 频率或很快翻倍 。 这一发现指出了地球气候在全球变暖下的另一种可能变化 。 不过 , 并非所有研究人员都认同这一趋势确实存在 。
领衔该研究的美国华盛顿大学大气物理学家 Robert Holzworth 为研究结果辩护道 , “我们正在见证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征兆 。 ”Holzworth是全球闪电定位系统(WWLLN)的负责人 , 该系统的一系列地面传感器收集了该研究的数据 。 他在2020年12月8日举行的美国地球物理学会虚拟会议上报告了他们的发现(并在接受同行评议前将结果以预印本的形式发表) 。
文章图片
图1/2
闪电的形成通常需要暖空气的帮助 , 这也是为何历史上闪电在北极非常罕见 。 图片来源:123RF
另一个闪电探测系统并没有发现这种增加趋势 , 但该系统的记录历史不及Holzworth所用系统久远 。
北极闪电是否增加或对该地区影响很大 。 过去的两年里 , 被野火燃烧的土地面积创下新高 , 其中一些正是被闪电点燃的;北极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打破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 。 闪电增加意味着野火被点燃的可能性更大了 , 也意味着更多能改变气候的烟尘和气体会被排放进大气中 。
极地闪电
闪电的产生是因为对流风暴云中充满了由暖空气引起的翻滚气流 , 裹挟着冰晶不断碰撞并且转移电荷 , 一旦电荷分离达到一定的阈值 , 就会释放出一道雷击 。 一些研究人员预测 , 由于全球变暖造成空气和海洋温度上升 , 世界范围内将产生更多的对流风暴和闪电 。 不过 , 一些模型研究也提出了相反的观点 。
尽管如此 , 位于瑞士日内瓦的世界气象组织依然在2016年将闪电列入了其“基本气候变量” , 意味着对闪电的探测有助于追踪全球气候的变化 。
北极的变暖速度比全球其他地方更快 , 这可能导致北极的闪电变化也最为明显 。 芬兰Vaisala公司管理着一个闪电监测网络 , 据其报告 , 2019年8月探测到了有史以来最北部的一次闪电——距离北极点只有52公里 。 2014年7月 , 加拿大北极的一场风暴曾让北极圈以北发生了逾1.5万次闪电 。
北极地区的闪电其实非常罕见 , 约占WWLLN探测到的全球闪电总数的0.5% 。
但是Holzworth和同事发现 , 在北纬65度以上的地区 , 每年夏季的闪电次数从2010年约3.5万次增加到2020年的近25万次(见“北极的闪电增加”) 。 该团队研究的是6月到8月的数据 , 因为几乎所有的北极闪电都发生在这三个月里 。 他们发现整个北极地区的闪电次数增加了 , 主要发生在西伯利亚北部地区 。
文章图片
图2/2
来源:Robert Holzworth/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趋势验证
追踪闪电趋势可能会很难 , 因为随着先进传感器的使用 , 监测系统也越来越高效了 。 因此 , Holzworth和他的同事进行了多次分析 , 以证实闪电确实变多了 , 而不单单是因为探测水平提升了 。 他表示:“结论是毫无疑问的 。 ”
问题是 , Vaisala公司的系统没有记录到这一趋势 。 他们的数据只能追溯到2012年 , 不像Holzworth他们可以追溯到2010年 。 但Vaisala在美国路易斯维尔市办事处的气象学家、闪电分析师Ryan Said说:“我们并未看到极端纬度地区出现更多的闪电的明确趋势 。 ”
Said还表示 , 在北极这种闪电相对少见的地区 , 只要几次强烈的雷暴雨就能让某一年的闪电总数大幅增加 。 由于逐年变化很大 , 因此很难提炼出长期趋势 。
该领域的一些研究人员认为Holzworth的研究结果是说得通的 。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地球系统科学家Sander Veraverbeke认为 , 这项研究“支持了一个更广泛的观点 , 即北极在未来会出现更多的闪电 。 ”2017年 , Veraverbeke和他的同事报告称 , 与过去相比 , 闪电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的极北地区引发了更多野火 。
美国迈阿密大学的地理学家、研究北极野火的Jessica McCarty表示 , 有一个验证Holzworth工作的方法 , 那就是对居住在高纬度地区的原住民和其他社群进行问卷调查 。
【新浪科技综合|亮瞎眼!北极闪电数量或突破记录】另一种验证方法是展开进一步的闪电探测研究 。 Holzworth的工作与全球气温变化之间存在“有意思的关联” , 芬兰气象研究所的闪电专家Antti M?kel?说道 。 2021年 , M?kel?和同事将得到一个覆盖挪威、瑞典、芬兰和爱沙尼亚的闪电探测系统长达20年的数据 , 他们打算对这个数据集进行分析 , 看看斯堪的纳维亚北部的闪电是否有所增加 。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