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媒体|理想汽车享受质疑:市占率超20% 谁给李想的底气?
文章图片
图1/3
_原题是:理想汽车享受质疑
来源:出行一客
作者:李阳
中国市场还没有一家车企实现市占率超20% , 而只有一款车型的理想希望在2025做到 。 看似不可实现 , 但这或许正是互联网造车的魅力 。
翻过鼠年的篇章 , 一向低调的理想汽车(NASDAQ: LI)突然高调起来 , 甚至有些超乎想象的“疯狂” 。
2021年2月22日 , 理想汽车发布了公司内部信 , 宣布到2025年 , 占据中国智能电动车市场20%的份额 , 成为排名第一的智能电动车企业 。
理想汽车创始人、CEO李想的这一高调宣言 , 迅速在朋友圈刷屏 , 质疑者众、认可者寡 。
在汽车产业的历史上 , 车企高管口号式的大肆宣传屡见不鲜 , 毕竟不论是对消费者还是投资者 , 都需要看到企业斗志昂扬的一面 , 车企定一个博眼球的目标绝对是无本万利的举措 。
但在众多口号式宣传中 , 从未有过如李想一般激进乃至疯狂的“鸡血” , 毕竟历史上还没有过任何一家车企在中国的市占率突破20% 。 而理想计划 , 5年内将市占率由不到3%提升至20% , 绝对是任何车企都不曾想象的 。
压力就是动力 。 显然 , 理想汽车刚刚走出因增程式被质疑的五年 , 又走进因市占率目标被质疑的新五年 。 理想汽车 , 莫非在享受质疑?
20%市场份额意味着什么?
理想汽车之所以将2025年目标定在20%市占率 , 是因为在2020年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中 , 前五个品牌占据了96.5%的市场份额 。 理想汽车认为 , 2030年智能电动车的市场竞争会和手机相似 , 只有获得25%以上的全球市场份额 , 才有机会成为全球智能电动汽车行业的头部企业 。
而在此之前 , 也只有在2025年拿到中国智能电动车20%以上的市场份额 , 成为公认的头部企业 , 才有足够的人才、技术和资金储备 , 参与到2030年更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去 。
智能手机产业是智能汽车行业预测最重要的模版之一 , 理想汽车基于未来市场格局制定目标无可厚非 , 但在汽车领域 , 20%的市占率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概念 。
中汽协数据显示 , 2019年 , 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同比去年增长10.9% , 达136.7万辆 , 其中 , 五菱宏光MINI EV和特斯拉Model 3是国内唯二全年销量突破十万辆车型 , 分别销售119255辆和135449辆 , 但其市场占比均不超过10% 。
从企业来看 , 比亚迪以179054辆的累计销量 , 再度荣登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的宝座 , 排名第二的 , 则是仅以万辆销量落后的上汽通用五菱(全年销量165609辆) 。 这两家车企的市场占有率 , 分别为13.1%和12.1% 。
由此可见20%市占率的龙头目标 , 何其高 。
将视野由新能源扩大到整个中国汽车产业 , 勉强能与20%市场份额挂钩的 , 是大众汽车集团及其合资品牌 , 在中国市场的总交付量为385万辆 , 市占率为19.3% 。 但这是由南北大众合力为之的结果 , 拆分来看 , 无论是一汽-大众 , 还是上汽大众 , 都在10%左右徘徊 。
这也意味着 , 在中国市场 , 不仅还没有任何一家车企实现市占率突破20% , 而且离这个目标都有较大距离 。
再从绝对销量的角度来看 , 根据2020年国务院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显示 ,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为新车销售总量20%为600万辆 , 这也与大部分分析机构预测的数据基本吻合 。
按照理想汽车的规划 , 2025年 , 理想汽车的年销量将突破120万辆 , 而按照理想汽车自己的测算 , 预计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突破800万 , 届时理想汽车的年销量将达到160万辆 , 而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里 , 理想汽车的年销量刚刚突破3万 。
5年内销量由3万到160万 , 这是任何一家车企都不曾许下的豪言壮志 。
要知道2008年经济危机后 , 由于一系列提振汽车销量的政策出现 , 5年内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量超过千万 , 这一增量 , 远远大于未来五年新能源汽车市场 , 即便如此也未曾出现如此疯狂的汽车企业 。
与理想梦想最为接近是国产汽车的标杆品牌吉利 , 2008-2018年 , 吉利汽车的销量从20.42万辆增加到150.08万辆 , 年复合增长率为22.1% 。
在更为激进的增量市场中 , 吉利企业突破150万销量也用了10年时间 , 理想汽车5年目标的夸张程度可见一斑 。
李想的底气
文章图片
图2/3
在李想疯狂言论前 , 理想汽车刚刚完成了交付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 2021年2月18日 , 理想汽车累计交付量突破4万辆 。 自2019年12月4日理想ONE正式开启交付以来 , 理想汽车仅用14.5个月就完成了首个4万辆的交付 , 创下新造车势力最快交付纪录 。
需要注意的是 , 理想汽车旗下仅一款车型理想ONE , 近几个月来 , 理想汽车已经蝉联了全尺寸新能源SUV车型的销冠 , 这意味着产品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 再结合30万+的价位 , 理想ONE其实已是当之无愧的现象级爆款车型了 。
从产品的角度来看 , 理想ONE和其他新能源SUV最大的区别就是其特有的增程式技术路线 , 在当前充电技术、充电设施不够成熟的市场环境下 , 无续航焦虑的增程式优势明显 , 尤其是在能耗相对较大的SUV领域 。
所谓增程式电动车 , 简单来讲 , 即是由一台发动机烧油发电 , 再通过电机驱动车辆的动力系统 。
乍一看 , 原本一步到位(化学能-动能)的动力转化系统 , 被拆成了两次能量转化(化学能-电能-动能) , 看似多此一举 , 但事实上由于增程式电动车的发动机 , 只负责发电 , 不参与车辆驱动也不受路况影响 , 可始终保持高效能量转换 , 在城市工况下 , 其综合能源利用率还在所谓“一步到位”之上 。
继理想ONE后 , 2020年12月底 , 岚图汽车也发布辆售价不超过40万的增程式电动车 , 很显然 , 增程式的市场价值 , 已开始得到市场的认可 。
以城市纯电、长途发电为用户价值的增程电动平台 , 是理想汽车纵横未来五年的一大杀器 , 但更为重要且更为长久的竞争力 , 其实是理想汽车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部分 。
理想ONE在设计上 , 充分体现了其前身“车和家”的家庭属性 , 考虑了包含男主人、女主人、长辈和孩子在内的每一位家庭成员的需求 。 良好的驾驶体验、持续成长的能力、副驾驶屏幕、第二排电动座椅、第三排的通道、巨大的后备箱等 , 都是为家庭而设计 , 这也是理想汽车的愿景:创造移动的家 。
在技术层面 , 理想汽车认为接下来十年 , 自动驾驶会以摩尔定律的速度发展 , 2030年不论是车载算力还是传感器的分辨率都会得到数百倍的提升 。 上千TOPS(算力单位)的芯片 , 上亿像素的摄像头以及高分辨率固态激光雷达 , 都会变成自动驾驶的标配 。
为此 , 理想汽车即将在2022年推出“进可攻退可守”的第二款车型 , 内部代号为X01 , 不仅在动力系统上维持增程式的技术方案 , 符合当下市场需求 , 还具备最高可升级为L4级别自动驾驶的硬件条件 。 这款车 , 也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理想汽车的未来 。
除汽车产品市场认可度、技术路线、智能化体验等自身的种种优势外 , 理想汽车2020年疯长的市值 , 也是李想大放厥词的底气之一 。 截至2021年2月23日收盘 , 理想汽车股价26.99美元 , 市值超242亿美元 。
这意味着在上市前就精打细算不差钱的理想汽车 , 有了更充裕的资金 , 去做人才和技术的储备以及营销网络的建设 。
梦想的悖论
文章图片
图3/3
尽管理想汽车有着诸多内、外部条件 , 去冲刺新能源头部企业 , 但五年20%的市占率终究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激进目标 。
理想汽车在过去五年 , 最值得称道的是找准了用户群体 , 凭借一款车型打出了现象级的表现 , 但反过来 , 这也将是理想汽车冲刺百万销量最大的障碍 , 越是精准 , 其销量上限越是狭窄 。
理想ONE定位大型智能电动SUV , 售价32.8万 , 其第二款车型几乎是理想ONE的升级版 , 价位只高不低 , 而高价和销量历来是一对反义词 。
特斯拉最畅销车型Model 3诞生的意义就是通过低价来疯狂抢夺用户 , 近两年来特斯拉以价换市的逻辑更是毫不遮掩 , 甚至到了不折手段的地步 。 近日 , 还有媒体爆料特斯拉将推出16万级的中国特供车 , 尽管这一言论已被特斯拉辟谣 , 但所呈现的以价换市思路却是货真价实的 。
反观理想汽车 , 还处于品牌形象的塑造期 , 并不适合推出低价车型 , 出行一客在和理想汽车内部人士的多次交流中 , 也基本确定了理想汽车近几年主要精力是高端车型 , 至于普及性更广的低价车 , 将是很久以后才会考虑的目标 。
而从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中不难看出 , 新能源市场已经呈现出两头宽中间窄的哑铃型结构 , 10万以下的低价车占据着新能源市场一半份额 , 这也意味着 , 只有高端车型的理想汽车 , 5年内很难在销量上做到新能源全领域的头部企业 。
在理想汽车的内部信中 , 明确提出 , 未来五年的愿望是 , 车型覆盖15-50万的价位 , 让更多人可以拥有高品质的移动的家 。
但截至目前 , 除了数年前已被淘汰的SEV项目 , 理想汽车毫无低端车型的信息流出 。 接受出行一客采访的多位内部人士都表示 , 不清楚低端车型相关情况 。
另一方面 , 即便理想汽车在2025年前 , 真的将15万级的新能源汽车投向市场 , 它也还将面临另一个产品冲量的巨大鸿沟 , 即品牌认可度 。
一个汽车品牌口碑的积累 , 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 , 这需要用户在长期驾驶后产生高度认可 , 并几乎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扩散 , 因为车主之间的交流远比企业自身的宣传分量大 , 而这个过程的单位往往是“年” 。
相对来说 , 高端品牌向低端品牌渗透的进度会快得多 , 但也绝不是三五年间就可以快速形成龙头地位 , 这是品牌认知不可避免的障碍 。
正如电影《功夫》里的经典台词 , “要成为绝世高手 , 并非一朝一夕 , 除非是天生武学奇才 , 但是这种人万中无一 。 ”于汽车品牌而言 , 需要何等碾压同级、独领风骚的产品 , 才能跨越品牌的认知障碍 。
如果理想汽车将行业龙头目标的范围缩小到SUV新能源车型 , 或是中高端新能源车型 , 甚至是将时间推移至2030年 , 这都将是一个尚有可为的远大理想 , 但5年20%市场份额 , 确实超乎常理 。
【《财经》新媒体|理想汽车享受质疑:市占率超20% 谁给李想的底气?】不过互联网向来擅长创造奇迹 , 哪怕有一万个不可能的理由 , 也会在心里萌生一份对2025年的期待 。 李想 , 会是那个万中无一的绝世高手么?
推荐阅读
- 原神|《原神》「飞彩镌流年」2.4 版本预下载已开启
- 核心|中科大陈秀雄团队成功证明凯勒几何两大核心猜想,研究登上《美国数学会杂志》
- 龙珠|realme GT2 Pro 预热,联名《龙珠》定制新品
- 短片|马蜂窝推全球首份《星际太空旅行指南》,发布年度短片
- 公司|《Control》开发商正在与腾讯合作开发一款PVE射击网游
- 技术|史河科技《船舶除锈机器人》项目获2021年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 短片|马蜂窝推出《你咋不上天呢?》,每一次探索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 直播|演示视频创作软件《万兴鹿演》新增“虚拟形象录制”
- Create|什么是元宇宙游戏?百度《希壤》成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导论|时隔五年,普林斯顿大学经典书《在线凸优化导论》第二版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