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研究人员发现新种“九峰吐鲁番兽”】近日 , PeerJ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刘俊的最新成果 。 论文报道了二叠系脑包沟组最常见的一种二齿兽类化石 , 记述了包括一个近乎完整的二齿兽类骨架在内的五个个体 , 将其归入了吐鲁番兽属 , 并命名为一新种“九峰吐鲁番兽”(Turfanodon jiufengensis) 。
吐鲁番兽是大型的二齿兽类 , 个体可达2米以上 , 目前已知最大头骨长度超过60厘米 。 它们的头吻部高而陡立 , 面区布满小坑 , 前顶骨凹陷 , 间颞区窄长 , 前颌骨与额骨相连 , 侧视可见前颌骨腭面 。 九峰种具有以下列特征区别于之前发现的博格达种:泪骨与隔颌骨相连 , 鼻骨突显著凸起 , 犬齿位置相对眼眶前缘更靠后 , 泪骨向前延伸不及前额骨 , 前颌骨有背中脊 。
二齿兽类是当时常见的四足动物 , 但有完整的骨架的属种很少 , 尤其是中到大型的种类 。 九峰吐鲁番兽正型标本中保存了由50枚脊柱组成的完整脊柱(6枚颈椎、23枚背椎、6枚荐椎、15枚尾椎) 。 目前看来 , 二齿兽类脊椎数目介于40~50枚之间 , 多数有6枚颈椎、3~7枚荐椎 , 不超过25枚背椎及15枚尾椎 。 尾巴均不长 。
二叠纪四足动物中 , 吐鲁番兽是目前唯一被确认既分布在新疆又分布在华北的物种 , 表明锅底坑组与脑包沟组时代大致相当 。 综合对比认为 , 脑包沟组时代大致为距今255-252百万年 。 此前未发现既在热带又在温带分布的二齿兽类属 , 而吐鲁番兽是第一个 。
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
文章图片
图.吐鲁番兽化石标本
来源: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责任编辑: ]
推荐阅读
- 牛上|英媒文章:2021年最有趣的科学发现
- 安全|复旦教授发现400多个Android漏洞 谷“鸽”16个月后才修复
- 奇葩趣闻|男子加了2万的油发现是中围石油:同名公司曾被中国石油起诉商标侵权
- 行星|天文学家发现迄今规模最大的一组星际行星
-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我国科学家发现第五条甲烷产生途径
- 数智|【受尊敬企业会客厅】 陈明键:在元宇宙,打造用人工智能发现药物的“乙世界”
- the|工人在美邦联将军雕像底座中发现了一个有130年历史的时间胶囊
- 足迹|远古发现丨2021年这些有关“远古”的新发现,哪个曾让你大吃一惊?
- 足迹|2021这些有关“远古”的新发现 哪个让你大吃一惊?
- 化石|远古发现丨2021年这些有关“远古”的新发现,哪个曾让你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