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手机:目标不止抢占C位
机械结构的进步开启了智能手机的新时代 。 华为、三星等对折叠屏手机的创新 , 就是手机产品的又一次机械结构升级 。 这种硬件形态的升级固然重要 , 但折叠屏手机能否获得市场认可 , 软件生态的建设尤为关键 。
罗浩元 中粤联合投资创始人
2月25日 , 华为第三款折叠屏手机Mate X2开启销售 , 尽管17999元起的售价依然距离普罗大众的平均消费能力很远 , 但一机难求的局面再次上演 , 相继而来的“炒货”也在意料之中——正如它发行前两款折叠屏手机的经历 。
发展至今 , 折叠屏手机市场已不止三星和华为两个玩家 , 自去年9月开始 , 折叠屏手机的发布逐渐密集 。 苹果、小米等主流手机厂商均被曝在酝酿折叠手机新品 , 同时各机构的研报也显示 , 今年折叠屏手机可能会扎堆儿上市 。
自带光环却难掩瑕疵的折叠屏手机正在加速冲刺 , 只是从“小众”走向“大众”依旧任重道远 。
硬件创新背后有多重考量
【|折叠屏手机:目标不止抢占C位】2018年10月 , 深圳柔宇公司发布了第一款正式的折叠屏手机FlexPai , 在当时的手机市场上 , 实现了折叠屏手机“从0到1”的跨越 。
其后 , 折叠屏手机这款被市场寄予厚望的产品屡屡翻车 , 但厂商的热情却并未消减 。 仅三星一家 , 就在2020年推出了3款折叠屏手机产品 , 中兴、摩托罗拉、华为、柔宇科技也均有产品上市 。 2021年 , 华为、小米、vivo等相关产品和专利相继曝光 , 厂商相继布局 , 市场升温在即 。
出道近三年 , 折叠屏手机高昂的价格距离“飞入寻常百姓家”显然还十分遥远 , 那么厂商积极入局的目的何在?
刺激社会消费心理无疑是原因之一 。 中粤联合投资创始人罗浩元认为 , 从大屏幕到超大屏再到全面屏 , 不断增大的智能手机已经陷入创新瓶颈 , “近年来 , 智能手机硬件形态的创新乏善可陈 , 折叠屏手机似乎成为了押宝的方向” 。
与此同时 , 折叠屏手机已成为衡量厂商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准 。 例如柔宇科技是一家柔性显示屏及传感器研发商 , 做手机产品纯属“副业” 。 有专家认为 , 柔宇科技目前并不具备面向消费者的产品能力 , 持续发布折叠屏产品 , 一定程度上是希望通过主动发布产品 , 向业界展示其柔性屏技术 , 以寻求合作机会 。
5G时代的智能手机成为收集数据的“入口” , 其重要性正进一步提升 。 剥离荣耀后 , 顶着芯片压力延续终端业务的华为 , 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 此前 , 华为已经多次声明 , 未来鸿蒙操作系统应用于智能手机 , 是布局华为全场景战略的步骤之一 。 针对5年—10年内将来临的全场景智慧生活 , 手机显然是华为最关键的终端入口 。
罗浩元认为 , 升级鸿蒙操作系统后 , 华为的折叠屏手机不再局限于手机之间的交互 , 而是正式成为华为布局全场景战略的关键一环 。 作为智慧生态的关键终端入口 , 华为的折叠屏手机不仅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探索出独特的发展道路 , 更将会把折叠屏赛道的竞争推向全新的高度 。
面板成为阻碍价格下降的主要因素
当前 , 折叠屏手机有三种主流设计方案:外折结构相对简单 , 因为只有一个屏幕 , 可以做到更轻薄 , 但由于屏幕在外侧 , 屏幕及保护膜的耐磨耐跌落等可靠性要求更高 , 需要更好的材料保证;内折是目前可用度和普及度最好的折叠机形态 , 屏幕因为跌落损坏的可靠性风险相对低 , 缺点是需要配两块屏幕 , 拉高了成本 , 重量和厚度、软件体验一致性等挑战更大;翻盖是相对成熟的折叠方案 , 美观性大于实用性 , 但在市场上已经占有了一席之地 。
在这三种方案之外 , 折叠屏的形态还在持续丰富 , OPPO在2020年未来科技大会发布的OPPO X 2021卷轴概念机 , 采用了卷轴屏技术 , 而通过vivo的相关折叠屏专利可以看到 , 其底部屏幕被后置折叠可形成一块独立的屏幕 。
尽管各家的折叠屏手机产品相继上市 , 但折叠屏行业成熟度还远远不够 。 无论是内折、外折还是上下翻盖的折叠屏手机 , 都带着良品率低、折痕明显、闭合有缝隙、配套生态不完善等瑕疵 , 高价、缺货亦始终是与折叠屏手机关联的高频词汇 。
折叠屏手机的核心是屏幕 , 搞不定这一关键元器件 , 量产折叠屏手机就无从谈起 。 京东方、TCL华星光电、LG展示等面板公司均已布局可折叠手机面板 , 曾经只为自家供货的三星今年也将开始为其他手机厂商提供可折叠面板 。
罗浩元表示 , 虽然全球可折叠手机面板出货量猛增 , 但在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中的占比不足1% , 屏幕成本仍居高不下 , “必须要把成本降下来 , 才能让折叠屏手机真正普及” 。
除了硬件组装还要注重软件生态建设
2020年9月 , 联想支持20万次折叠的首款5G折叠屏手机在武汉下线 。 这款手机的组装工艺十分复杂 , 它所选用的异形柔性屏幕在贴合时需要100%的精准定位 , 如果组装过程中出现任何偏移或歪斜 , 就会因撞到边框而出现分层 , 导致屏幕直接报废 。 繁琐的组装工艺需要通过100多个不同的工序完成 , 而传统的智能手机仅需要大概50个工序 。
毫无疑问 , 现有的折叠屏手机离成熟产品还很远 。 大厂针对折叠屏手机的步步创新均指向“瑕疵”的改善 , 想成为折叠屏手机赛道的王者 , 死磕技术成为最现实的路径 。
无论是三星还是华为 , 都需要攻克折叠屏手机的铰链这一难题 。 铰链的作用是辅助柔性屏对折 , 并兼顾柔性屏弯折时的稳定性与耐用性 , 被看作是折叠屏手机的核心技术 , 非常考验手机厂商技术功底 。
三星Galaxy Z Fold2 5G手机发布时 , 其搭载全新升级的隐形铰链 , 凸轮制动结构打造多角度旋停折叠技术 , 使其能灵活自如地开合 , 并且结合经过改良的磁力支撑系统 , 能让设备在完全折叠时也确保安全 。 让人惊讶的是 , 小小的铰链竟然使用多达60多个元件 , 却未对产品厚度、重量和可靠性造成影响 。 因此 , 这项铰链技术被业界称为折叠屏手机的“点睛之笔” 。
而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则视采用内折方案的Mate X2为“折叠屏手机的一次巨大飞跃” 。 据他介绍 , 华为Mate X2铰链系统的创新在于 , 采用了双旋水滴铰链的专利 , 在弯折处形成水滴式的容屏空间 , 可实现屏幕的无缝微痕折叠 , 屏幕展开后平整度较上一代产品将提升40% 。
全新的硬件形式需要配合全新的生态交互 , 才能够让消费者的感知更强烈 。 厂商除了积极优化自身系统之外 , 还需联合App厂商进行适配 , 使得最终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的是一款软硬协同均衡发展的产品 。
电子创新网创始人张国斌认为:“折叠屏赛道的竞争从来都是综合体验的比拼 。 顶级硬件、创新交互、应用生态三位一体 , 才能在折叠屏手机产业发展中抢占优势 。 ”
罗浩元对科技日报采访人员说:“iPhone当年将翻盖实体键盘创新为虚拟键盘 , 这种机械结构的进步开启了智能手机的新时代 。 华为、三星等对折叠屏手机的创新 , 就是手机产品的又一次机械结构升级 。 这种硬件形态的升级固然重要 , 但折叠屏手机能否获得市场认可 , 软件生态的建设尤为关键 。 ”
产业尚未成熟 , 厂商仍需努力 。 不过令手机厂商振奋的是 , 尽管产业链成熟度还有待加强 , 市场已经给出了高度预期 。 去年12月 , 全球显示领域权威咨询机构DSCC发布全球折叠屏手机报告 , 2020年折叠屏手机出货量310万台 , 同比猛增454% , 收入将增长394%至4.62亿美元 。 中信建投证券的研报认为 , 在三星、华为等品牌的引领下 , 折叠屏手机市场已经初步完成了消费者培育 , 在量产、应用生态等难题上取得重大突破后 , 即将迎来高速增长 。
推荐阅读
- 数字化|零售数字化转型显效 兴业银行手机银行接连获奖
- 手机|一加10 Pro宣传视频曝光:将于1月11日14点发布
- 手机|黑莓宣布 1 月 4 日起将终止 BlackBerry OS 设备服务支持
- 平板|消息称 vivo 平板明年上半年推出:骁龙 870,四边等宽全面屏设计
- 手机|【直播纪要】VR/MR会吹响消费电子反攻的号角吗?| 见智研究
- 实力比|小米12对标苹果遭嘲讽?雷军:国产手机的实力比想象中强,有和苹果比较的勇气
- 尺寸|3199元起,小米12/12 Pro/12X手机今天晚上20点正式开售
- 能力|有了长续航的独立通信手表,就不必为出门没带手机而焦虑了
- 京东方|消息称京东方 2022 年扩张带鱼屏产品线
- OriginOS|当硬件驱动力逐渐放缓,手机还能更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