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晶圆新一轮涨价要来 三大IC设计商抢下明年订单
据媒体报道 , 继上一轮的集体涨价之后 , 晶圆代工厂正在准备酝酿新一轮的涨价 。消息称 , 台积电近日已开始暂停对客户报价 , 联电、世界先进、力积电等台湾晶圆代工指标厂 , 预计将在第二季调涨代工价格 , 涨价幅度将会在15%~30%不等 , 甚至有部份客户需先缴付30%预付款 。
文章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 , 全球第一大半导体硅片厂商——信越化学于3月3日在官网发布公告 , 宣布从4月起对其所有硅产品的销售价格提高10%~20% 。此举将进一步提高晶圆制造的成本 , 这也或将是推动晶圆代工厂进一步涨价的一大因素 。
另外 , 有消息称 , 台湾前三大IC设计商联发科、联咏、瑞昱为提前锁定产能 , 竟然现在就提前下了明年一季度的投片订单 。这似乎也预示着晶圆代工产能紧缺、芯片缺货问题恐将延续到2022年 。
晶圆代工产能更吃紧 , 台积电、联电等预示调涨报价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 , 全球晶圆代工产能持续紧缺 。而去年底至今年初部分芯片制造厂商发生的火灾、疫情导致的停工 , 以及近期的日本地震、美国德州的冬季风暴导致的多家芯片制造厂的停工等因素 , 更是加剧了全球晶圆产能的紧缺 。
目前 , 全球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的产能现阶段已经爆满 , 其他几家台系晶圆代工厂也同样是产能满载 , 因此不评估晶圆代工市场报价 , 价格走势相当紊乱 。
近期传出晶圆代工厂已暂停对客户端报价后 , 已清楚显示 , 供给端目前已没有产能可提供给客户 , 向客户报价行为实属多此一举 。
消息显示 , 联电、世界先进、力积电等晶圆代工台厂 , 已计划对于未签约的下单客户 , 代工厂第二季将继续调涨价格 , 涨价时间点、涨幅 , 则视客户、产品别不同状况而定 。
不少IC设计业者并未预料到 , 晶圆代工产能的本波缺乏情况 , 竟会如此吃紧 , 因此几乎都来不及与代工厂签约预订产能 。
联电表示 , 已经签约的客户 , 代工报价不会有变 , 但新需求的代工产能 , 将会以新价格向客户报价 , 以反映即时市况供需变化;联电表示:“目前市况 , 对晶圆代工价格是有利的 。”
部分投片数少、急需产能客户 , 需先缴30%预付款
负责向晶圆代工厂投产的产业界人士表示 , 依据下单代工量片数的多寡、大小不同 , 晶圆代工厂给予不同类型客户 , 有不同的涨价调幅 。
除了具相当规模大厂、长期合作客户 , 现阶段较有可能不会受到晶圆代工厂排挤产能、调涨报价之外 , 目前 , 一般中小型IC设计公司 , 则大多饱受无法取得产能、被调涨代工价格之苦 , 而且第二季还可能会被持续调涨 。
长期往来型客户 , 以最吃紧的8吋厂产能而言 , 涨价幅度约15%至20% , 下单投片数量较少的散户 , 或是急需产能支应的客户 , 报价调涨幅度则高达30% , 甚至有部份代工厂 , 客户要外加产能时 , 更需先缴交30%预付款 。
为了保有晶圆代工产能 , 客户也只能够先接受涨价事实 , 之后再自行想办法向自己客户反映成本涨价 。
由于受惠去年度8吋晶圆代工产能吃紧盛况 , 联电全年税后盈余高达291.9亿新台币 , 年增高达二倍幅度 , 每股税后盈余(EPS)2.4元 , 一举创下近20年来新高 。
台湾IC设计三强已提前下单 , 锁定明年一季度产能
在全球晶圆代工产能持续紧缺的背景之下 , 市场上芯片缺货问题已十分严重 。台湾前三大IC设计商联发科、联咏、瑞昱传出被客户追着跑 。
为了满足客户需求 , 三大厂更是同步打破惯例 , 破天荒现在就和晶圆代工厂下明年首季的投片订单 , 凸显现阶段市场需求强劲之余 , 也透露三大厂订单已经一路看到明年第1季无虞 。
对于现在就在敲定一年后、也就是明年首季晶圆代工投片量 , 相关IC设计业者均不予回应 。
联发科是台湾IC设计龙头 , 去年第3季一度超过高通 , 跃居全球最大智能手机芯片供应商 , 市占率达31% 。联咏是台湾第二大IC设计商 , 以驱动IC为主要业务 , 其触控与驱动整合IC(TDDI)去年出货高达近7.3亿颗 , 今年持续看增 , 市占率可望上看四成 。
瑞昱以网通芯片为最大宗业务 , 是台湾第三大IC设计商 , 其在大陆平板市场WiFi芯片市占率超过六成 。
业界指出 , 联发科、联咏、瑞昱分别在手机、面板相关 , 及网通这三大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 三大厂不约而同提前下单 , 且是“预约”一年后产能 , 凸显手机、面板、网通等主要电子业终端应用动能强劲 。
供应链透露 , 去年以来 , 联发科、联咏、瑞昱出货动能强劲 , 过往逐季和晶圆厂谈投片量的惯例 , 因客户需求太强而有改变 , 近期开始与联电谈明年首季晶圆代工订单 , 主要是投片于8吋的0.11微米产能严重不足 , 包括驱动IC、电源管理IC等 , 不仅和联电共同商讨如何提升产能 , 更包下明年首季产能 。
联发科、联咏、瑞昱都对后市看好 , 联发科董事长蔡力行先前即表示 , 即便新台币持续升值 , 今年仍将是联发科营收强劲成长的一年 , 各领域产品将缴出优于市场的成绩 。在积极拓展市场并提升市占率之际 , 今年毛利率能维持在43%至44% , 营业净利金额与营业净利率则可望再强劲增长 。
全球晶圆代工产能不足 , 车用半导体产能明显遭排挤
去年初以来 , 伴随新冠肺炎疫情带动远距商机、宅经济发酵 , 造成笔记本电脑、网通设备厂对零组件/元件的强劲拉货需求 , 因而将半导体IC芯片制造、封测厂产能一扫而空 , 加上5G智能手机进入出货爆发期 , 也因此造成晶圆代工厂(八吋、十二吋厂)、封测厂产能日益吃紧 , 接单近乎全数满载情况 , 订单能见度因此原本即直透达今年第二季 。
知名研调机构集邦科技表示 , 全球晶圆代工产能不足的情况下 , 车用半导体因此受产能排挤影响结果显著 , 例如:8吋厂代工生产面板驱动IC、电源管理IC、分离式元件、车用微机电麦克风(MEMS)等 , 12吋厂产制车用微控制器(MCU)、CMOS影像感测器(CIS)等车用芯片 。
引发全球车用芯片此波大缺货困境的最关键导火线 , 主要因为2020年由于受肺炎疫情影响 , 各大车用半导体IDM厂同步缩减、降低芯片及元件的库存水位 , 但全球车市自去年第三季起 , 快速回稳、复苏后 , 各大IDM厂却并未同时间积极回补半导体车用芯片、元件库存 , 加以大多数晶圆代工厂将主要产能 , 移转至以生产消费型电子产品所需芯片为主 , 因而排挤了车用芯片的供给量能 。
如此一来 , 当车用芯片IDM厂积极回补半导体车用芯片、元件库存时 , 大缺货窘况也就因此发生 。数据显示 , 近期伴随全球车用IC芯片因受半导体整体产能排挤 , 使得车用IC芯片交期已因此拉长达六~九个月 , 甚至更久 。
另一方面 , 目前全球车用半导体市场供给端 , 主要以IDM厂、轻晶圆厂(Fab-lite)生产供货为主 , 例如:英飞凌、恩智浦、意法半导体、安森美、瑞萨电子、德州仪器等厂商 。数据显示 , 全球有超过65%的车用半导体芯片、元件 , 主要掌握在以上这些全球前十大车用半导体厂商手中 。
由于车用半导体IC、元件 , 需于高温、高压环境下正常运作 , 产品生命周期持续较长期间 , 因此对产品可靠度(Reliability)、长期供货(Longevity)等特性高度要求 , 因此 , 车用电子芯片、元件的生产、需求厂商 , 通常不会轻易转换产线与更换供应链 。
就车用半导体芯片、元件应用类型来看 , 以功率半导体(MOSFET、IGBT等)、微控制器(MCU)、影像感测器(CIS)等类别 , 为半导体车用电子芯片应用大宗 。传统燃油动力汽车市场 , MCU应用占比最高 , 达23%比重;电动车市场方面 , MCU占比则仅次于功率半导体 , 亦达11%的比重 。
伴随配备电动化、ADAS(自动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等应用的市场渗透率不断拉高 , 连带推升MCU、功率元件、CIS等车用半导体芯片、元件 , 占每台车辆制造成本的比重跟着同步升高 。
另外 , 由于全球车用电子关键半导体IC芯片、元件 , 大多采用「八吋」晶圆代工产线生产 , 但因目前全球八吋IC晶圆生产设备供应不足、缺口持续无法获得回补 , 连带因此影响晶圆代工厂 , 不易于短期三个月至半年期间 , 完成扩张八吋产能计划、满足客户代工需求 。
因此 , 短期间内 , 要完全满足市场客户下单车用半导体晶圆代工需求 , 难度可以说相当高 。
因此 , 在国际车用半导体IDM大厂、主要晶圆制造代工、封装测试厂 , 目前仍持续不易扩充、挤出多余产能 , 以满足客户拉货需求之下 , 车用半导体芯片三大应用系统 , 车载电脑系统、ADAS系统、车载通讯系统 , 后续也将连带继续受到间接影响 , 因此被迫持续面对车用芯片供货不足窘境 。
所以在今年年初 , 我们看到 , 全球大部分的汽车厂商都因为“缺芯”被迫减产或停产 。随后 , 欧、美、日等国家纷纷向中国台湾寻求援助 , 希望台积电、联电等晶圆代工厂 , 可以协助产出更多量车用芯片 , 以有效缓解国际品牌车厂车用芯片断炊危机 。
虽然在1月底 , 台积积极回应 , “正重新调配产能以增加对全球产业的支持 , 以缓解车用芯片供应挑战对汽车产业造成的影响 , 是台积公司的当务之急” , 并向汽车芯片厂商开放“超级急件” , 允许临时插单生产 。
不过 , 据业内人士预计 , 即便是“超级急件” , 最快可能要三个月后才能开始交货 , 甚至更久 。这也意味着 , 车用芯片危机的缓解并不会那么快 。
更为严重的是 , 在今年2月中旬美国德州爆发冬季暴风雪 , 造成全州大规模停电 , 造成位于德州的三星电子晶圆厂 , 以及英飞凌、恩智浦等汽车芯片大厂在当地的晶圆厂也相继停产 。而三星位于德州奥斯汀的晶圆厂也有为特斯拉代工相关芯片 。
根据最新的报道 , 美国德州相关晶圆厂因为缺电及后续缺水的影响 , 可能要到4月中旬才恢复正常 。显然 , 这将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汽车芯片缺货的问题 。
访问:
【硬件|晶圆新一轮涨价要来 三大IC设计商抢下明年订单】京东商城
推荐阅读
- 硬件|汽车之家年底裁员,员工称多个职能部门已被撤销
- 硬件|Yukai推Amagami Ham Ham机器人:可模拟宠物咬指尖
- 硬件|闪极140W多口充电器发布:首发399元 支持PD3.1
- 硬件|又一28nm晶圆厂计划浮出水面 但困难重重
- OriginOS|当硬件驱动力逐渐放缓,手机还能更快吗?
- 硬件|日本要在十年内量产2nm?
- 硬件|一个时代落幕 佳能:1DX3将会是旗下最后一款旗舰单反
- 硬件|Intel 11代酷睿4核15瓦超迷你平台 仅有信用卡大小
- 硬件|上线两年用户破两亿,腾讯会议还能做什么?
- 硬件|西安疫情波及全球芯片供应链 美光三星英伟达都受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