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和盈利是朋友,只是目前找不到拥抱的理由


|知乎和盈利是朋友,只是目前找不到拥抱的理由
文章图片
图1/7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IPO君
来源:节点财经(ID:jiedian2018)
“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
2011年知乎出世 , 周源打的便是一手“精英”排面 。 靠着“高质量内容”的标签 , 牢牢黏住了一批“三高”(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人群 。
据悉 , 在知乎成立的前40天里 , 包括李开复、王兴、王小川、徐小平和马化腾等在内的200多名知名企业家和人气VC , 共创造了8000个问题和2万个回答 。
彼时的知乎 , 青涩却纯粹 。 邀请码注册制下 , 社区里卧虎藏龙 , 用户理性杠精少 , 任一小问题 , 都有可能收到大神级人物的回复 。
2013年 , 知乎开放注册 。 一年时间注册用户由40万攀升至400万 , 话题跨出互联网和技术创业 , 延展至教育、影视、时尚、文化等周边领域 。
赶上知识创业的好时代 , 又有大佬撑场子 , 知乎快速奔向远方 。 十年光景 , 过去的小众club , 已成长为中国高质量内容顶流 , 中国最大在线问答社区 。
在这十年间 , 雷军带着小米上市 , 王兴带着美团上市、黄峥带着拼多多上市 , 但同为程序员出身 , 周源的知乎却一直都没有传出上市的风声 。
近日 , 知乎的IPO终于来了 。
3月6日 , 知乎首次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IPO申请 , 计划在纽交所挂牌上市 , 融资额或为10亿美元 。
透过招股书及行业动态 , 我们来看看知乎少年的克制与纠结 。
/ 01 /
看内容行业的
集体“焦虑”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认为 , 人的需求像阶梯一样 , 按照从低到高可以划分为五个层次 , 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
随着经济的发展 , 人们的需求必然要从低级别的“活下去”过渡到高级别的“社交”、“获得尊重”、“自我提升”等情感需求 。 这促使第三产业繁盛 , 也让文化、教育及衍生行业受到了极大的重视 。
其中 , 受益于传播技术和基础设施的飞速革新 , 以及信息流、短视频、知识付费、社区问答等新兴内容的涌现 , 媒体内容市场高度活跃 。
根据CIC的数据 , 2015-2019年 , 中国在线内容社区的用户规模从5.162亿人大幅扩大到了7.73亿人 , 预计2025年将达到10亿人 。
2019年 , 国内内容社区的广告收入、会员收入已经达到1095亿元、174亿元 , 预计2025年将分别增长至5105亿元、902亿元 , 复合年增长率为29.2%、31.6% 。
但对于这个景气度高 , 几乎零边际成本的行业 , 却一直有一个“不赚钱”的死穴 。 目前上市的趣头条、荔枝FM、爱奇艺、B站 , 阿里大文娱业务等均深陷亏损的“海洋” 。

|知乎和盈利是朋友,只是目前找不到拥抱的理由
文章图片
图2/7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2020年9月 , 知识付费领域的“当红炸子鸡”思维造物提交IPO申请 。 明面上看 , 2019年公司归属净利润为1.2亿元 。 不过 , 在过滤掉股权处置收益、政府补助与税收优惠后 , 思维造物的主营业务非常孱弱 , 并且公司的扣非净利润在2017-2019年间持续下降 , 分别为4990.31万元、3280.95万元、3067.57万元 , 总降幅达到38.53%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知乎也不好过 。
/ 02 /
看知乎的气质:
有妖气的内容清流
在谈业绩之前 , 我们先来看看知乎有那些独特的气质 。
“有问题 , 上知乎” , 知乎最开始模仿的是硅谷的问答社区Quora , 一小撮专业的人聚在一起探讨专业的事 。
但现在的知乎早已突破了这个界限 , 无论是技艺还是机制都锻造得更加炉火纯青 。 Quora的CEO Adam DAngelo甚至在2018年入驻知乎并提问:“对于美国互联网企业来说 , 中国互联网企业有哪些值得学习之处?”

|知乎和盈利是朋友,只是目前找不到拥抱的理由
文章图片
图3/7
图源:知乎
首先 , 知乎抓住了人们的好奇心 。 常言道 , 好奇害死猫 , 从牛顿到麦哲伦 , 从伽利略到霍金 , 好奇心是通往创造的第一步 。
知乎基于问答机制 , 形成了搜索即提问——提问可关注——问题与对策智能分发——社区正反馈不断刺激内容生产和优化的循环 , 吸引了大量内容创作者 , 这是知乎赖以崛起的关键内核 。
截至2020年12月 , 知乎累计拥有4310万内容创作者 , 贡献内容3 .53亿条 , 过去两年内容条数的复合增长率高达64% , 其中3.15亿条为问答形式 。
其次 , 相对高质量的群体和内容 。 最初以李开复、王兴、王小川、徐小平和马化腾等为代表的200多个会员 , 从根源上塑造了知乎的价值观和生态系统 。
知乎从小众走向大众 , 虽然调性不再那么纯粹 , 但基石未曾改变:生产基于问答的稀缺优质内容 。 这也是是知乎最大的价值所在和独特UGC机制的底层 。
笔者混迹知乎7、8年 , 相比微博之乱耳 , SNS之劳形 , 知乎在鱼龙混杂的互联网算得上是一股“有妖气的清流” 。
正是凭借上述优势 , 知乎积累了庞大用户量 。 截至2020年12月 , 知乎注册用户总数达到3.7亿人 。 2020年第四季度 , 知乎平均MAU为7570万 , 平均4.69亿每月访问人次 , 平均6.76亿月度互动人次 , 较2019年同比分别增长33.0%、28.2%和4.8% 。
同时 , 高质量的内容又使知乎保持高用户活跃度和忠诚度 。 知乎会员用户平均12个月留存率为72% , 2020年知乎用户日均搜索量为2570万次 , 同比增长了近40% 。
流量有了 , 心智护城河也有了 , 知乎还是没赚钱 。
/ 03 /
看知乎的盘子:
广告+订阅付费
2020年 , 知乎实现营收13.52亿元 , 同比2019年的6.7亿元增长101.7% , 净亏损5.18亿元 , 相较于2019年-10.04亿元同比收窄38.3% , 净亏损率为-25% 。

|知乎和盈利是朋友,只是目前找不到拥抱的理由
文章图片
图4/7
数据来源:知乎招股书
知乎亏损的收窄一方面得益于毛利率水平的提升 , 另一方面则是期间费用的优化 。
2020年 , 知乎毛利率较2019年提升接近9.4个百分点 , 同时 , 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分别较2019年减少0.31亿元、0.21亿元 , 经营费用整体下降0.1亿元 。

|知乎和盈利是朋友,只是目前找不到拥抱的理由
文章图片
图5/7
数据来源:知乎招股书
收入来源上 , 知乎给出的答案是:以内容为中心 , 多元化渠道变现 。
2020年 , 知乎广告收入为8.43亿元 , 同比增长46% , 占总营收的62.4%;付费会员收入为3.2亿元 , 同比增长264% , 占总营收的23.7%;商业内容解决方案收入为1.36元 , 同比增长约211倍 , 占总营收的10% 。

|知乎和盈利是朋友,只是目前找不到拥抱的理由
文章图片
图6/7
数据来源:知乎招股书
和2019年相比 , 知乎最重的两块业务 , 广告和付费会员发生了变化 。 2020年 , 知乎广告收入在增长的情况下 , 占总营收的比重从2019年的86.1%降至62.4%;付费会员则反其道 , 人数从2019年的60万增长到2020年的240万 , 收入占比从2019年13.12%提升至23.7% 。
这一升一降 , 透露出的隐藏信息 , 知乎加大了付费内容商业化的拓展力度 。 具体是什么?
2019年3月 , 知乎推出198元的盐选年费会员 , 涵盖付费内容、社区和会员等三个部分 , 将会员权益扩大到整个社区平台 。 经过2019年的沉淀 , 2020知乎用户的付费比例达到4% , 比2019年同期的1.8%增长了122% 。
但不可否认的是 , 广告仍然是知乎的收入支柱 , 并且在较长期的时间内 , 主打内容的知乎仍需要把广告主奉为“座上嘉宾” 。
/ 04 /
看知乎的面子:
快则生、慢则死的求变之路
身在“天下武功 , 唯快不破”的互联网 , 周源深谙快则生、慢则死 , 知乎较早走出了一条和Quora完全不同的路——转型 。
2013年开放注册 , 知乎从小而美的问答社区逐渐升级为大而全的内容平台 , 体量有了 , 流量有了 。 但扩圈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负面效果 , 周源和Quora的创始人Adam DAngelo都明确表示过 , 用户规模的扩大必然带来内容质量的下降 。
商业化的路上 , 知乎也比Quora凶猛的多 。
2016年 , 知乎纵身扑向商业化大潮 , 先后有知乎大学、私家课、知乎LIVE等知识付费产品“出列” , 但急功近利的样子未讨得市场好 , 知识付费业务没能成为知乎的营收主力 。
2019年 , 知乎动作更大 。 启动MCN机构招募 , 种草电商 , 发力网文 , 从各个渠道吸引创作者来到知乎“编故事” , 忙得络绎不绝 。 2020年 , 知乎又蹭上了短频视和直播的“热度” 。
频繁地追逐风口 , 背后是10年7轮融资的压力 , 不过周源给自己留有更大余地——“注重商业价值和用户之间的平衡” , “不务正业”的相对克制 。

|知乎和盈利是朋友,只是目前找不到拥抱的理由
文章图片
图7/7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但无论做什么 , 无论做的多么克制 , 只要涉足一个新物种 , 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原生的样子 。 这是万物运转的规律 , 知乎也不例外 。
知乎一直以来的定位是高质量的内容社区 , 专业解读和深度讨论 。 随着众多“身外之物”附身 , 知乎变强了 , 却也让一部分用户陌生了 。 商业化的氛围加强 , 这也是一些用户吐槽的原因 。
/ 05 /
看知乎的里子:
内容与商业的平衡是技术也是艺术
内容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 , 势必要走向商业化 , 这就要考虑到流量和知识变现的问题 。
首先 , 用户的需求多样化应是知乎更为关心的问题 。
从需求端看 , 属于马斯洛需求理论中高层次的知识付费从来不是什么刚需 。 这从用户的付费意愿可见一斑 。
根据调查机构的付费意愿调查 , 超过6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提高工作效率的知识与经验” , 而“提升生活质量”、“业务兴趣爱好”、“医疗健康专业建议”、“生活学习个性化方案定制”等选项也获得了超过30%的支持率 。
由此可见 , 知识付费的需求还是相对分散的 , 只面向特定需求、特定场景的用户群 。 这就决定了相关消费群体不会在短时间内形成稳定、高频的购买习惯 , 也不会建立起对平台的忠诚度 。
换句话说 , 用户大多数时候还只停留在看一看、聊一聊的层面 , 对于让他们”掏钱包”这件“肉疼”的事情 , 只有在必须需要的时候才会做 , 并且会在众多平台里面选择一个和自己需求极为匹配的 , 而不是选择一个自己惯常使用或喜欢的 , 这种举动充满了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
其次 , 知识大V的持续高质量产出与稳定性是商业化的技术保障 。
从供给端来看 , 知识付费的本质是为稀缺内容和实用价值买单 。
经过这些年的跃进 , 内容市场进入了存量时代 , 同时消费者对内容质量的要求更高了 , 认知和智识的进一步提高 , 让过去那些对互联网陌生的人可以随意被标题党、傻瓜式的套路收割行不通了 。
这就要求内容具备高质量和稀缺性 。 具体到知乎身上 , 相对于微博、微信等社交型知识平台 , 知乎在内容上确实更有高度 , 但众多大V都在各个平台间流窜 , 并不能保证内容的稀缺性 。
另外 , 知识付费这个赛道不止知乎一家 。 悟空问答、樊登读书会、得到、喜马拉雅、十点课堂、混沌大学等平台云集 , 竞争相当激烈 , 趋同性越发明显 , 知乎能否能长久地保持足够的竞争力 , 尚有待验证 。
再者、广告与订阅服务是个相互博弈的过程 , 知乎更需要艺术处理 。
正确而高明的商业模式 , 是随着营收不断增长 , 成本逐渐趋零 。 不过 , 知乎在这方面还有待完善 。 目前来看 , 其广告和金主越多 , 用户社区的纯净度和内容变现就越受到影响 。
知乎订阅服务的本质是让受众为高质量内容买单 , 但后者是否愿意持续续费 , 考验知乎的是内容能否持续稳定输出 , 以及公司能否拿捏好自身的平台气质 。 这是商业 , 也是艺术 , 商业有公式 , 艺术却无答案 。
/ 06 /
看知乎的估值:高了?
2019年 , 知乎获得了由快手领投、百度跟投 , 腾讯和今日资本等原有投资方继续跟投的4.34亿美元F轮融资 , 也是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 , 估值达到245亿元 。
如何看待这一估值水平?
同为内容服务赛道的思维造物(罗辑思维) , 2019年其最核心业务线上知识服务占到总营收的66% , 大约4亿元 。 知乎经过十年发展 , 2020年知识业务收入3.2亿元 , 占总营收的23.7% 。 这么看来 , 知乎200多亿的估值似乎是高了 。
值得注意的是 , 思维造物2017年完成D轮融资后的估值为80亿元 , 2019年提交招股书时估值为40亿元 , 即使开盘冲到80亿元 , 相比知乎还是比较低的 。
这在一定程度上或许说明 , 广告营收有它的天花板 , 知识付费有它的商业价值 , 但未必是个性感的商业模式 。 一个资本故事如果没有太多想象空间 , 投资者未必会愿意长期买单 。
对比Quora , 2019年F轮融资结束后 , 知乎估值约35亿美元 , Quora估值20亿美元 。
其中的区别 , 知乎因为加入了会员、直播、电商等业务 , 能向投资方讲出更多故事 , 估值上升空间进一步提升;另外 , 知乎破圈后 , 用户群体年轻化 。 一般来说 , 资本方更看好年轻用户多的平台 。
更为重要的是 , 知乎的连年亏损一直是价值投资者的担忧 。 站在长期视角上 , 资本市场是一台称重机 , 一家公司的价值最终取决于它的盈利能力、能否给股东创造足够回报以及带来不可替代的价值 。 知乎能否撑得起这样的高估值 , 目前来看还是问号 。
十年前 , 周源创办知乎 。 成立十年间 , 这家公司尝试和时间做朋友 。 十年后的当下 , 知乎正式提交IPO申请 。 未来的十年 , 知乎能否和盈利做朋友?能否和不可替代的价值做朋友?此时此刻 , 耳边响起了陈奕迅的《十年》:知乎和盈利是朋友 , 还可以问候 , 只是那种温柔目前找不到拥抱的理由。
【|知乎和盈利是朋友,只是目前找不到拥抱的理由】(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