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蔚来,真的很像“当年”的魅族

从“产品定位”到“口碑营销”再到“坚决不降价” , 今天蔚来的发展路线与彼时的魅族相似度甚高 。近一百多年来 , 总有一些公司很幸运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站在技术革命的浪尖之上 。蔚来和魅族便是如此 。尽管它们看起来像是两个毫无关联的名词 , 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都(曾)立身于各自所属时代的浪潮顶端 , 都催化了新物种的诞生、壮大 , 都对“情怀”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 。
站在当下的时间节点来回望 。蔚来 , 真的很像当年的魅族 。
冥冥之中 , 颇有微妙
没有人会质疑 iPhone 问世对于这个世界的意义 。
但很少有人知道 , 中国智能手机的开山鼻祖 , 不是华为小米 , 而是魅族 。
早在 2009 年 , 魅族就发布了旗下第一款产品 M8 , 售价 2380 元人民币 , 立下了“小而美”的高端品牌格调 。
事实上 , 魅族在此之前未曾涉足过手机市场 。
不过 , 凭借着对极致产品的追求 , 魅族已成为当时国内第一的随身听品牌 , 其 MP3/MP4 产品也远销海外 。
得益于魅族自身的品牌效应 , 加之开创性设计、优良的品质 , 以及国人对自主知识产权智能手机的期待 , M8 一炮而红 。

IT|蔚来,真的很像“当年”的魅族
文章图片

在这款被誉为“国产机皇”的产品发售时 , 几乎每家魅族专卖店门口都早早排起了购机的长队——这样的盛况只在美国苹果公司的 iPhone 上市时才看得到 。
“魅友”对 M8 的狂热 , 与“果粉”对 iPhone 的追捧没什么两样 。
就连雷军当时也对 M8 赞不绝口 , 在成立小米之前多次前往魅族向黄章(魅族创始人)取经 。
尽管 M8 身上不乏 iPhone 的影子 , 但也正是因为这款手机的诞生 , 国产智能手机开始与全球最顶级的手机同台竞技 。
更重要的是 , 魅族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路:主要通过线上社区和口碑营销来销售手机;为了保障用户体验 , 魅族还将软件行业“公测”的概念引入到了手机行业中 。
从结果上来看 , 魅族真把这条路走通了 , 社区做得风生水起 , 积累了一批忠实的用户 。
要知道 , 那时候还是以摩托罗拉为首的传统主流时代 , 所有手机厂商都在依赖线下渠道和运营商销售手机 , 小米也还未成立 。
在时代更迭后的今天 , 在大放异彩的智能汽车世界里 , 也有一个“魅族” 。
蔚来 , 无疑是国内第一批抵达智能汽车新大陆的开荒者 , 也是国内新造车领域的头号玩家 。
与魅族一样 , 蔚来创立之初就瞄准了高端市场 , 其他的先不说 , 至少旗下三款在售车型(ES8/ES6/EC6)以及今年 1 月发布的轿车(ET7)都有着“高端汽车”该有的售价 。

IT|蔚来,真的很像“当年”的魅族
文章图片

而且 , 从诞生起 , 绝佳用户体验就刻画到了蔚来的企业文化当中 , 包括但不限于通过换电模式、车辆故障随叫随到、移动充电车等方式来解决用户的用车焦虑 。
与此同时 , 蔚来对线上社区的打造也非常之重视 , 甚至是写进了 2018 年蔚来 IPO 的招股书里 。
这些在产品自身之外的投入 , 开始反哺蔚来 。
据媒体报道 , 现阶段 , 蔚来 APP 的日活数量稳定在 20 万左右 , 其中有近一半人并非蔚来车主、也不是共同用车人或定金车主 , 而是根本没买车的粉丝 。
基于老用户的口碑效应也逐渐发挥作用 , 融入到了销售数据之中——蔚来透露 , 疫情期间 , 蔚来 69% 的订单是老用户推荐的 。
对此 , 蔚来用户关系负责人沈泓曾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在汽车行业 , 很多企业的销售模式是砸一波广告 , 拿到电话号码来进行销售转化 。而我们主要靠核心用户进行口碑营销 , 从三四年前蔚来就开始这样做 。
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注重口碑营销 , 蔚来式打法与当年魅族何其相似 。
冥冥之中 , 两家处于不同科技浪潮之中的公司微妙地联系在了一起 。
情怀无是非 , 策略有对错
蔚来和魅族一样 , 做了太多同行们想都没想过的尝试 。
反过来看 , 它们又可能会面临相同的窘境:关于降不降价的问题 , 又或者说 , 关于品牌策略的问题 。
自从特斯拉开始玩转降价战术后 , 李斌就一直不厌其烦地对外回应:
不做电动车领域的大众 , 蔚来对标 BBA(油车);蔚来不以集中降价的模式获得规模提升......
事实上 , 蔚来“不降价”的底气是有的——已基本上在高端市场站稳了脚跟 , 平均售价接近 40 万左右 , 与 BBA 旗鼓相当 。同时 , 三款在售车型的市场表现也不差 。
而且 , 2020 年 , 蔚来除第一个季度交付量出现下滑外(受到一定疫情影响) , 其他三个季度的交付量均实现了同比翻番 。
高价又走量 , 在国内众多的自主品牌中 , 蔚来可以算得上是头一个 。
差异化品牌策略给蔚来带了一些甜头 , 但这并不意味着岁月静好 。
一方面 , 越来越多的后来者加入到高端市场的角逐中;另一方面 , 在更低的价格区间 , 市场份额正在不断被瓜分 。
其中 , 五菱 MINI EV 上市仅 200 天就爆卖 20 万辆 , 平均每天销量过 1000 台 。

IT|蔚来,真的很像“当年”的魅族
文章图片

今年 1 月 , 五菱宏光 MINI EV 更是以 3.7 万辆的成绩 , 打败特斯拉 Model 3 的 2.2 万辆 , 夺得全球电动车销量冠军 , 网友们纷纷高呼“国货之光”;比亚迪汉 EV 也开始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 , 1 月份狂卖近 1 万辆 , 以 300 辆的微弱差距逼近位居第三的特斯拉 Model Y 。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 坚定不移走高端路线的蔚来对于中低端 , 甚至低端子品牌的思考 , 或许也已经提上了日程 。
近日 , 李斌在财报电话会议中透露 , 
子品牌可能性肯定是有的 , 但是 NIO 的品牌还是会专注高端市场......更积极地进入大众市场的话 , 我们目前在看以怎么样的方式进入 , 这是一个长期的战略 。
在蔚来之前 , 魅族也面临过类似的问题 。
2010 年 , 走极致性价比、快速出量路线的搅局者小米横空出世 , 并且凭借着“互联网手机”的定位在火速席卷市场 。
同时 , 小米在不放弃中低端智能手机的基础上 , 开始布局高端市场 。
高低端市场的配合反过来为用户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 小米手机的市场份额不断增大 , 小米模式则成了不少手机厂商争相学习的对象 。
坚定不移走“小而美”的魅族也开始求变 , 推出低价的魅蓝系列 , 并且在 2016 年举办了 11 次发布会 , 发布了 14 款手机 。

IT|蔚来,真的很像“当年”的魅族
文章图片

靠着这种近乎疯狂的机海战术 , 魅族 2016 年全年销量达到了 2200 万台 。
很可惜 , 新战略并未给魅族带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理想结果——由于产品同质化 , 多款机型出现左右互搏的情况 , 不仅压缩了盈利空间 , 还导致用户流失 。
2017 年初 , 魅族发布内部信称 , 2016 年犯了战略错误 , 接下来将做调整 。
虽然魅族方面并未点明具体的战略错误 , 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 , 这与其采用机海战术有关 , “魅族的错误就是随大流 , 跟小米去拼性价比 。”
以结果为导向来看 , 魅族最初“小而美”的定位就是正确的 , 这个方向也是魅族后来乃至今天在循迹的 。
不过 , 这些都是后话了 。
新智驾总结
无论是智能汽车 , 还是智能手机 , 创新者的出现给产业带来了活力 , 给根植硬件的老牌企业敲响了警钟 。
【IT|蔚来,真的很像“当年”的魅族】加之上文阐述的种种 , 蔚来和魅族的发展路径确实存在着微妙的、有趣的相似性 , 但这并不意味着蔚来和魅族将走向一致的终局 。
毕竟 , 任何一家公司都是机遇的总和 。
哪怕是一套完全一样的“打法” , 放在两家公司身上也会衍生出两个不尽相同的故事 。
更何况 , 蔚来和魅族是处于两波不同科技浪潮之中的公司;汽车和手机的发展也并不能划上等号 。
汽车行业发展了一百余年 , 是一个关乎人命的令人敬畏的高精尖工业产物 , 复杂程度远超手机 。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科技世界里 , 抢占了先机 , 拥有着时运的蔚来最终会书写出怎样的故事 , 很多人都在期待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