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自媒体综合|爆红7天突然下架!“蚂蚁呀嘿”凉了吗?
来源:胡润百富
相信这几天很多人都被“蚂蚁牙黑”刷屏了 , 不论是在微博、朋友圈 , 还是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 , 都能听到这个魔性的音乐 。
借助这一特效技术 , 你不仅能够自娱自乐 , 将爸妈的老照片、家里的合影纷纷做成视频 。 还能与马斯克、巴菲特、马云、马化腾等商界大佬 , 蒙娜丽莎等历史名画 , 以及德云社、流量爱豆们同框 , 一起魔性起舞 。
Avatarify是一款摄影与录像类别的变脸软件应用 , 服务器在国外 , 发行商为Avatarify.Inc 。 Avatarify在2月17日中国区App Store的排名开始出现上升趋势 , 2月25日问鼎中国区App Store应用免费榜榜首 , 后连续数天稳居总榜TOP1 。
这背后的原理 , 简单点说 , 就是把一张静态的照片 , 通过软件制作成一个动态的小视频 , 魔性的表情 , 加上“蚂蚁牙黑”洗脑的音乐 , 给不少人带来了一波欢乐 , 也促成在社交媒体的疯狂传播 。
文章图片
图1/4
在Avatarify之前 , 陌陌曾于2019年推出过AI换脸软件ZAO , 用户可以将自己的脸换成刘亦菲、杨幂等喜欢的偶像 , 还可以替换掉影视小视频中的角色 , 与喜欢的明星对戏 。 这一极具娱乐性和趣味性的操作 , 一度将ZAO推向App Store免费排行榜娱乐类榜单第一 。
其中用到的视频特效技术就是AI换脸 , 该技术曾经在社交媒体刷屏多次 , 每次都能引起一波跟玩潮流 。 其实 , 人脸替换相关的技术已经存在好多年了 , 传统的操作需要专业的视频编辑和专家来完成 。 但是通过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 , 大大简化了流程 ,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 , 只需要提供素材 , AI程序就可以快速生成相应的视频 , 几乎零门槛操作 。
文章图片
图2/4
【新浪科技-自媒体综合|爆红7天突然下架!“蚂蚁呀嘿”凉了吗?】
Avatarify的走红也带动了剪映和腾讯加速器相关App迅速攀升至应用榜二三位——借助剪映可以制作多人同时变脸特效 , 而通过腾讯加速器可以使用除蚂蚁呀嘿之外的更多模板 。 随后 , 快手、抖音也上线了同款特效 。 在抖音上 , 蚂蚁呀嘿相关话题播放达到27.3亿次 , 相关特效被741万人使用 。
然而 , 在火爆了不到一周后 , 幕后产品Avatarify却于3月2日凌晨悄然从App store下架了 。 关于下架原因 , 目前官方并未说明 。 有网友表示 , Avatarify只从中国区App Store下架 , 其余地区仍可正常下载 , 下架原因或与此前火爆一时的“ZAO”下架原因类似 , 涉及隐私安全等问题 。
文章图片
图3/4
然而 , 如同当时的ZAO一样 , Avatarify也在经历了短暂的火爆之后走向下架 。 事实上 , 就在Avatarify火爆的同时 , 就有不少网友在担心背后的隐私安全问题 。 一方面 , 技术滥用会导致虚假信息泛滥;另一方面 , 如使用明星等他人的照片来制作相关视频 , 就可能涉及名誉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法律问题 , 此前有相关规定 ,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的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此外 , 个人隐私泄漏 , 进而涉及资产安全或人身安全等问题 。
这样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 。 ZAO、Avatarify以及此前的FaceApp , 并没有承诺会删除用户上传的照片或视频 , 甚至在用户协议里将涉及肖像权、知识产权的相关责任归于用户 。 人脸识别技术和AI技术滥用事件也层出不穷 , 总有一些偏门应用来挑战道德和法律底线 。
文章图片
图4/4
实际上 , AI变脸技术下的相关应用想要真正走向商业化 , 首先上述安全问题就是最大的隐患和难关 , 平台要承担的监督和管理责任不小 , 相应也要付出极大的成本 。 从ZAO和Avatarify的昙花一现来看 , AI变脸技术要从大众娱乐层面成长起来还需时日 。
不过 , 在一些特定的商业场景下 , AI换脸的应用前景还是有的 , 如果能做到管理和规范到位 , 此后应用到短视频社交领域也不是不可能 。 总的来说 , AI换脸技术若要大范围推广和应用 , 一个必要的前提还是用户权益得到保障 。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测试|北京:自动驾驶测试里程突破365万公里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