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互娱|超29亿定增方案落地,三七互娱刚买楼又盖楼?】3月8日公告显示 , A股游戏行业龙头公司三七互娱的定增方案最终落地 , 确认获配对象为14个 , 募集资金总额约29.33亿元 。 认购阵容十分豪华 , 其中 , 睿远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和正心谷等机构现身 。 3月8日 , 三七互娱股价盘中涨超8% 。
截至2020年9月30日 , 三七互娱的货币资金余额为24.65亿元 , 三七互娱的资金流动性非常好 , 定增又是为了什么呢?三七互娱定增公告显示 , 本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网络游戏开发及运营建设项目、5G云游戏平台建设项目和广州总部大楼建设项目 。 其中 , 盖楼引起关注 , 就在2019年末 , 三七互娱的在建工程余额变更为7.97亿元 , 主要系2017年所购办公楼于2019年度交楼 , 预付办公楼款项转入在建工程所致 。
刚买楼又盖楼 , 作为轻资产的游戏公司 , 三七互娱"加固"资产的目的似乎太过明显 。
募资超29亿 , "豪华团"机构现身
公告显示 , 三七互娱此次定增的最终确认获配对象为14个 , 募集资金总额约29.33亿元 。 三七互娱此次定增的发行价格为27.77元/股 , 自2020年7月中旬起 , 三七互娱股价突破50元/股大关后 , 一直处于震荡下行趋势 , 此次三七互娱的定增价格并不算高 。
作为A股游戏龙头公司 , 三七互娱此次定增吸引了不少明星机构投资者 , 睿远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及正心谷均出现在认购名单中 , 三者分别出资7.02亿元、5.70亿元和5亿元成为了三七互娱股东 。 泰康人寿也通过旗下保险资金进入三七互娱的股东名单中 。
3月7日下午 , 中国电信旗下的号百控股发布公告显示 , 以自有资金1.4亿元参与认购三七互娱非公开发行股份 , 认购完成后 , 公司持有三七互娱0.227%股份 。 在对外投资的目的中 , 号百控股公告表示 , 公司本次对外投资一方面有利于获取投资收益;另一方面通过股权纽带 , 为双方展开进一步业务合作奠定基础 。
除去明星机构 , 三七互娱的定增中也出现了一位自然人--完美世界前身金磊股份的实控人陈根财 。 陈根财以自然人身份认购 , 认购额为8000万元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 , 56家基金持有三七互娱的股份 , 共持有三七互娱7751.40万股 , 占总股本的3.67% 。 与股价的变动相符 , 2020年后半年 , 机构巨量抛出了三七互娱的股份 。 2020年6月30日 , 共计950家机构持有三七互娱的股份 , 其中945家基金持有三七互娱3.71亿股 , 占总股本的17.56%;2家社保基金持有三七互娱4133.46万股 , 占总股本的1.96%;3家其他机构持有三七互娱1.68亿股 , 占总股本的7.95% 。
明星机构参与定增落地后 , 三七互娱股价快速反应 , 3月8日 , 三七互娱股价盘中涨超8% , 截至发稿 , 三七互娱股价涨超5% 。
"加固"资产?三七互娱定增盖楼
从2020年三季报的情况来看 , 三七互娱的货币资金余额为24.65亿元 , 短期借款为8.89亿元 , 无长期借款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0 , 公司的资金流动性非常好 。 不缺钱的情况下 , 三七互娱为何在此时抛出定增方案?
定增公告显示 , 三七互娱此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网络游戏开发及运营建设项目、5G云游戏平台建设项目和广州总部大楼建设项目 。 其中 , 盖楼尤其引起关注 。
2020年1月7日 , 三七互娱全资子公司广州三七文创科技有限公司参与竞拍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琶洲西区AH040124地块的土地使用权 , 挂牌出让公告显示 , 该地块面积为6427平方米 , 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不超过68126平方米 , 土地用途为商务设施用地(B2)兼容商业设施用地(B1) , 本次拟参与竞拍土地使用权的挂牌起始价为107299万元人民币 。
此次募资的使用投向正是开发该地块 , 三七互娱新建广州总部大楼 , 满足超过5000人的办公场地需求 , 该预期整体建设周期为4年 , 总投资金额为128518.29万元 。
据了解 , 三七互娱在2020年年初搬入了位于黄埔大道中666号的保利金融大都汇的新办公地址 , 就在2019年末 , 三七互娱的在建工程余额变更为7.97亿元 , 主要系2017年所购办公楼于2019年度交楼 , 预付办公楼款项转入在建工程所致 。
作为轻资产运营的游戏公司 , 是否为了囤地"加固"资产 , 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于3月8日午间向三七互娱发邮件进行采访 , 截至发稿未得到相应回复 。
知名地产分析师严跃进对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类似定增建办公楼 , 若是从企业办公和经营角度出发 , 那么本身也没问题 , 可以理解为企业在经营中不断对办公环境进行投资 。 当然这个过程中 , 不要借此类名义拿地 , 或者说此类办公楼本身更多用于出租 。 若是完全用于企业的经营 , 那么本身问题不大 , 也是企业成长、对办公用房需求增加的重要导向 。
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 张妍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