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图1/5
核心提示
2021年春节过后 , 基金持续下跌 。 此前为基金疯狂的年轻人发现 , 原以为买基金会带来额外收入 , 没想到成了每天最大的支出 。 而那些跟着B站、小红书UP主买基金的年轻人 , 也开始怀疑“手把手”教自己买基金的人 , 是否值得相信?所谓“躺着赚钱”的传说 , 可能只是一场白日梦 。
作者 | 宋美璐
来源 | 豹变
“过了个年 , 人还在 , 钱没了 。 ”
21岁的小彤对着满屏的绿色说出自己的无奈 。
小彤是在去年基金火热的时候入场的 , 最开始赚到了一些钱 , 但过年放假回来之后 , 自己的基金每天都在跌 , 不仅盈利没了 , 本金也已经开始亏损 。
春节后持续下跌的行情给基金热泼了一盆冷水 。 盲目跟投的年轻人受到了第一波打击 , 基金话题下一片哀嚎——“给老子钱 , 我不玩了”“原本以为是额外收入 , 没想到成为了每天最大的支出” 。
Wind数据显示 , 全市场超过2000只基金 , 在2月18日至2月26日期间 , 净值跌幅超过10% , 超500只基金同期净值跌幅超15% , 有的跌幅甚至超过20% 。
而那些活跃在各个社区、缺乏资质的“野生基金大神” , 也在持续下跌的行情中露出了真面目 。 做基金实操展示的UP主“蛋黄哥-千万基金实投”的视频标题 , 从年初的《赚爆 , 冠军基一年涨183%》 , 变成了现在的《25岁最惨UP主》《血亏117万》等 。
文章图片
图2/5
很多基金小白也发现 , 自己追随的UP主根本不懂基金涨跌的逻辑 , 只是前两年凭着运气好 , 跟着市场赚到了钱 。
盲目入场的年轻人
基金在2020年频繁登上热搜 , 成为全民话题 , 年轻人的入场功不可没 。 根据支付宝发布的《中国家庭理财趋势报告》 , 2020年的新增基民中 , 有一半以上是90后 。
与股票相比 , 基金有相对较低的门槛 , 无需开户、有基金经理把关、没有初入金额限制 , 这让许多年轻人把自己的小金库贡献出来 , 希望自己能“早理财 , 早发财” 。
现实情况是 , 大多数年轻人缺乏理财知识 , 此时 , 各平台的基金入门教程 , 就成为他们了解理财知识的主要渠道 。
在B站、小红书等平台搜索“基金” , 热度排名靠前的视频中 , “新手”“小白”“入门”等关键词频频出现 。
作为一张白纸 , 基金小白们很容易无条件相信博主 , 以至于头脑一热把钱投进去 。 这里面有人梭哈了自己的压岁钱 , 有人放进了自己的生活费 , 也有人借钱买基金 。
另一方面 , 大多数情况下 , 有些基金博主本身也是小白 , 在没有资质和经验的情况下 , 就自称行家 。
UP主“二狗学长好”是一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 , 去年更新的视频还是实习VLOG , 今年已经是操作几十万流水的“基金行家” 。
他的第一个有关基金的视频是《大学生理财赚20W , 预测这只是个开始》 , 视频中干货内容不多 , 甚至都没有任何基金实操界面、数据分析 , 只是靠口述就足以让急于入门的“小白们”心动 , 误认为自己也能成为年入几十万的大佬 。
文章图片
图3/5
“千万基金实投”“一年收益20万” , B站的95后基金UP主轻描淡写地讲述自己的流水 , 在他们身上 , 几十上百万的亏损盈利仿佛只是一个数字 。
实际上 , 这些大额投资并不能给小散户带来可行的投资建议 , 很多小白在看了一圈之后 , 只搞明白几个专业术语 , 就觉得自己懂了 。
“大学生也该玩玩理财了 , 不然感觉有点窝囊 。 ”大山研究了20几天后 , 投入了自己5000余元的存款 。 而他所谓的研究 , 就是偶尔在B站翻翻视频 , 看到感兴趣的就点进去了解一下 。
UP主小魏huhu在买了基金很久之后 , 才知道买基金有开市关市时间 , “以往我都是想什么时候买就什么时候买 , 后来才知道要在3点之前才能买到当天预估的价格” 。 而这时候 , 她已经跟着那些所谓的基金博主“学习”挺长时间了 。
而且 , 基金小白很容易在上涨的行情中 , 盲目追加投资 。
小彤今年刚刚21岁 , 去年在室友的建议下买了一笔基金 。 当问及如何选基金时 , 她表示完全凭直觉 , “看哪个顺眼选哪个 , 我研究不透这个 。 ”
最开始她只是拿几百块试水 , 在行情好的时候 , 基金不断上涨 , 小彤也不断加码 , 如今已经加到2000元 。 而过年之后 , 基金却在一直亏损 , “本来已经赚了400块 , 现在全亏完了 , 还倒贴了 。 ”小彤说 。
在连续亏损后 , 小彤每天都带着期待又担心的心情打开软件 , 看一眼基金的情况 。 但不管怎么跌 , 小彤都坚决不退出 , “就不退 , 我就不信它不涨 。 ”这种自信不是对基金走势的把握 , 更多是一种赌气 , “我都亏了肯定不能退啊 , 总得捞点什么吧 。 ”小彤说 。
沣京资本基金经理吴悦风将年轻人盲目跟投的行为总结为“后悔心理” 。 小白在面对未知恐慌的时候 , 倾向于把选择权和背锅权让给大V和UP主 , 这样就可以在亏钱的时候暗示自己是别人的错 , 而看到自己跟投的UP主亏得更多的时候 , 心里就舒服了许多 。
这也是动辄亏损几十万的UP主仍有很多粉丝跟随的原因 。
“基金大神”占领短视频平台
随着2020年基金行情大好 , 各平台的基金博主突然增多 , “保姆级基金入门教程”“手把手教你买基金”等视频火热 。
除了新入场的UP主 , 许多美妆、VLOG、穿搭博主也变成了“基金行家” , 教人理财 。
金妮Jinnie是小红书一位粉丝近55万的博主 。 在她以往的视频中 , “金妮穿搭”“金妮聊美国”是主要内容 。
去年9月份 , 她的小红书主页增加了“金妮聊投资”等投资理财视频 , 其中《手把手教你买入第一笔基金》获得7.8万的点赞 , 被推上首页 。
文章图片
图4/5
现在她仍然会分享穿搭、美妆 , 但基金理财内容比重明显增加 , 且在其276篇笔记中 , 热度较高的几个视频都和基金股票投资相关 。 在简介栏 , 她对自己的描述是:金融专业 。
收割流量费只是一小部分 , 真正割韭菜还是要指向私域 , 在B站可以看到 , 许多基金类UP主的简介上 , 都写着自己的公众号或者粉丝群号 。
豹变关注这些UP主的公众号发现 , 大多数的群都是收费的 , 几十块到几千块不等 。
豹变曾加入一个收费群 , 承诺分享基金算法 。 群内有1300余人 , 气氛很活跃 , 但是豹变观察了几天 , 未曾发现群主分享有价值的信息 , 而至于群主所谓的算法 , 多位群友表示“看看就得了 , 没啥用 。 ”
有关基金博主恰饭的争议越来越大 , 常见的恰饭方式除了加群费 , 更大头的是和基金公司合作分销基金 , 基金跟投 , 知识付费等 。
基金分销是券商和博主合作推销证券的一种方式 。 据《证券时报》报道 , 部分券商会找基金博主合作分销基金 , 博主从中分成 。 销售申购费无折扣的新基金 , 销售5000万 , 第一年可以拿到35万的分成 。
二狗学长的公众号提供多项服务 , 包括499元入群、基金跟投、基金知识付费课程等 。
基金跟投是在一个“头号理财”的公众号上完成的 , 在这里散户只需要决定要投多少钱 , 剩下的调仓由博主操作完成 。
也就是说 , 刚毕业一年的二狗学长已经开始担当职业经理人的工作 , 有人在评论区询问:“会亏吗?”得到的回复是:“会的 , 高风险 。 ”
在他的基金付费课程中 , 价值199元《一听就会的基金课》已经有768人开通 , 而价值499元的知识星球社群也已经近400人 , 不算基金分销的分成 , 收益已经有35万 。
在二狗学长的视频评论区偶尔会看到网友对他的质疑 , 也有网友吐槽被删评 。
即便是有投资经验的博主 , 也不能保证客观 。 “硬核强少”在B站的粉丝有26万 , 自称投资经验10年 。 在他的公众号里 , 推荐的不只有基金 , 还有股票 , 以及引导粉丝开户 。 不过 , 他在文章最后强调“这不是一条恰饭文章 , 而是强少反复和资本家们博弈换来的大礼 。 ”
我们无法确定是否恰饭 , 但推荐毫无经验的新手入股市无异于送羊入虎口 。
吴悦风在B站的视频里说的一句话值得思考:“UP主和散户 , 双方的利益并不一致 。 ”在他看来 , 在这种不一致的利益下 , UP主可能会为了追求短暂的收益刺激 , 选择越来越激进的风格 , 越来越集中的持仓 , 把用户效果拉满 , 最终被割韭菜的还是散户 。
在涉及高风险的业务上 , 传道者应当有一定的门槛 。 然而 , 基金博主在展示收益的时候很少会提及风险 , 只需要一句轻描淡写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 就可以逃避责任 。
平台监管不该只是隔靴搔痒
知识类内容是2020年各大平台都在发力的方向 。 B站在去年6月正式上线了知识区;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 , 也在去年针对泛知识视频创作 , 推出了多轮补贴和流量激励政策 。
在2020年B站百大UP主中 , 知识区UP主入围数量达到10人 。 “巫师财经”等硬核知识类UP主 , 成为各平台争抢的对象 。
而根据B站发布的数据 , 相比2019年, B站投资理财类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464% 。
对于平台来说 , 虽然投资理财类知识内容的增加是好事 , 但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 , 那就是平台应该如何承担起监管的责任 。
B站近70万粉丝的UP主“喜欢玩基金的小瑜哥”在1月26日发布消息称 , 自己因未持有CFA资质证书被停更 , 而以往的基金操盘视频也要陆续被删掉 。
在3月最新的视频中 , 小瑜哥解释称 , 是自己主动删除视频 , 因为过往视频带有太多主观意见 , 对小白有误导 , 而接下来他会努力去考证 。
虽然持有CFA证书不一定就是专业可信的 , 但是正如吴悦风所说 , “持牌(CFA)以及背后考证的过程存在一定的机会成本 , 这让持牌人做基金推荐的时候相对考虑道德风险” 。
3月2日 , 豹变咨询B站客服 , 做基金UP主是否需要资质审核 , 得到的答案是 , “没有入门门槛 , 审核人员会针对稿件整体的呈现情况进行判定 。 ”
实际上 , 无门槛也是大多数平台的现状 。 在理财知识分享入门门槛和审核方面 , 大多数平台仍没有将其与其他内容进行区分 。
关于创作者内容发布 , 知乎回应称:“内容只要遵守社区管理规定即可 , 没有其他明确限制 。 ”而要想成为付费咨询的答主 , 知乎盐值达到500即有资格开通 。
在风险预警方面 , 有些平台做了一些改变 , 在B站和小红书搜索基金后 , 会在上方显示“投资有风险 , 理财需谨慎”的文字提醒 。
文章图片
图5/5
不过 , 在相关视频主页没有类似的提醒 。 而且 , 这种提醒与下方“别再靠死工资”“往后10年 , 靠基金逆袭”等标题相比 , 显得没有什么说服力 。
微博的基金超话高居财经超话第一位 , 已经有24万用户关注 , 阅读量达17.5亿 , 在超话里 , 用户自称“韭韭” , 互相分享、讨论与理财相关的内容 。
该超话的主持人是微博基金 , 超话置顶的管理规定显示:“基金超话内涉及导流至QQ群、微信群、公众号等站外平台的违规营销信息的账号一律永久屏蔽处理 。 ”并提醒该类信息的诈骗性 。
超话删帖屏蔽依赖人工 , 这就存在一定的延迟 , 因此仍会有加群、会员等信息出现在超话 , 并自带水军顶贴 。
可以看出 , 尽管平台已经有所动作 , 但比起狂热的市场 , 这种力度的管控显得有些隔靴搔痒 。
2021迎头泼下的一盆冷水 , 对刚开始接触理财的年轻人来说 , 未必是一件坏事 , 毕竟早一些感受投资的风险 , 才能早一点避坑 。
只不过 , 这次的学费应该给年轻人一个警醒 , 要能享受“睡后收入” , 也能接受“跌妈不认” 。 不管选择哪种理财方式 , 保持理性 , 增强风险意识才是根本 。
【新浪科技-自媒体综合|跟着UP主买基金的年轻人:人还在,钱没了】你的基金还好吗?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测试|北京:自动驾驶测试里程突破365万公里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