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解读全球开源独角兽GitLab入华路径:中外合资3.0模式看点何在?
作者/杨清清
编辑/张伟贤
3月18日消息 , 极狐信息技术(湖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狐公司”)正是宣布在中国武汉注册成立 。 同时 , 极狐公司宣布 , 首轮获得数亿元人民币投资 。
该公司是由GitLab公司与独家领投方红杉宽带跨境数字产业基金(以下简称“红杉宽带”) , 以及高成资本共同成立的中国合资公司 , 也是首家在“中外合资3.0”架构下进入中国市场并拥有国外技术及品牌独家授权的高科技企业 。
看好中国开源市场
作为极狐信息的大股东之一 , GitLab是全球知名的开源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协同平台 。
资料显示 , 依托开源GitLab CE(社区版)和源码开放GitLab EE(企业版)等核心产品和技术背书 , GitLab在全球范围内估算拥有超过3000万的注册用户和10万以上的企业客户 。
在中国市场 , GitLab拥有数百万的开源用户 , 市场需求量与客户资源潜力巨大 。
而此次极狐公司的成立 , 意在更好地服务Gitlab的中国用户、对接中国合作伙伴 , 同时赋予中国公司自主开发与核心技术所有权 。 GitLab公司已与极狐公司签署授权协议 , 约定向后者提供独家知识产权和品牌授权 , 保持源代码同步持续更新 。
“在全球市场内 , 开源已逐渐转变为成熟的商业模式 , 国内也逐渐意识到开源的存在 , 它正在被企业和个人接受 , ”谈及对国内开源市场的看法 , 极狐公司创始人兼CEO陈冉(Sam Chen)表示 , “目前风向已经转变为 , 大部分用户在使用时开始意识到贡献更重要 , 相信未来开源的态度会越来越开放 。 ”
需要注意的是 , 就在日前公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 , “开源”首次被明确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 。 纲要指出 , 支持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等创新联合体发展 , 完善开源知识产权和法律体系 , 鼓励企业开放软件源代码、硬件设计和应用服务 。
“我相信政府高层已经开始意识到开源生态的价值 , 当前包括华为、阿里等大型云厂商也都在关注这个领域 , ”在接受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在内的媒体采访时 , 红杉宽带跨境数字产业基金投资合伙人徐全利表示 , “在这个领域我们两年前便开始布局 , 就此我们感到非常幸运 。 ”
中外合资3.0模式
除了全球开源独角兽进军中国之外 , 此次极狐信息背后的中外合资3.0模式也颇有看点 。
所谓“中外合资3.0”模式 , 由红杉宽带开创 , 其强调将传统以销售为主的、没有本地决策权和产品研发能力的合资企业 , 升级改造为具备产品研发、销售与服务全功能 , 并拥有本地决策权的新型中外合资企业 。
在该模式下 , 外方提供现金技术、产品和品牌 , 红杉宽带提供资金和本地资源 , 且中外方股东不参与运营 。 同时 , 赋予本地管理层有竞争力的股权激励和充分的运营权 , 来开发和销售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和服务 。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查阅工商信息发现 , 作为极狐公司的股东之一 , Gitlab占股为72.25% 。 红杉宽带、高成资本分别占股18.75%和9% 。 徐全利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 , 在极狐信息中 , 外资即Gitlab提供技术授权 , 换取股权收益 。
对于外资而言 , 此举既能够在短时间以轻资产模式推广自身技术、开拓中国市场 , 同时还能收获合资公司后续融资甚至上市的股权退出红利 , 可谓一本万利 。
合资公司的日常运营则交付管理团队 , 同步还将匹配给管理层相应的股权激励 。 这与传统在华外企管理层的薪酬激励相区别 , 更类似于一个真正的创业公司 , 也更容易调动管理层的积极性 。
事实上 , 在极狐信息成立的发布会上 , 陈冉便多次展露出自己的“斗志” 。 他表示 , 计划带领极狐信息在3-5年内在科创板或主板上市 。
尽管带着创业的氛围 , 但由于建立了产品研发的全功能本地实体 , 与从零开始的创业公司相比 , 这样的合资公司起点颇高 。
“在开源软件这块 , Gitlab全球1300多名工程师已经深耕将近十年了 , 如今极狐信息则独家拿到了技术授权 , 每个月都会进行技术同步 。 ”徐全利分析称 , 这也就节省下大量的底层研发成本 。 在此基础上 , 中国团队所要做的更多是本地化创新 , 从而形成自己的积累和沉淀 。
而与传统在华外企控制权、决策权需上升至全球总部有所不同 , 中外合资3.0模式下的中国本土企业 , 控制权由董事会主导 。 据徐全利介绍 , 在极狐信息中 , 尽管第一大股东Gitlab持股比例超过70% , 但中方占据董事会的控制权:5名董事会成员中 , 外资席位仅两席 。
决策权交由中方主导 , 则规避了流程慢、决策路径长、不理解中国本土市场行情等外企惯有的通病 。 “中外合资3.0模式的一个标准是 , 决策和运营的完全独立性和本地化 , ”徐全利向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表示 , “合资公司CEO是汇报给董事会还是汇报给美国总部 , 这个区别太大了 。 ”
据介绍 , 自2016年起 , 红杉宽带通过该模式落地多个项目 , 包括来自硅谷的知识经济领域SaaS独角兽Evernote在中国的独家合资企业——印象笔记 , 欧洲最大IT服务公司法国源讯集团(Atos)在中国的独家云计算合资企业 , 以及IBM沃森和中国电子集团下属大数据平台中电数据的合资企业等 。
【21世纪经济报道|解读全球开源独角兽GitLab入华路径:中外合资3.0模式看点何在?】徐全利向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透露 , 目前其重点关注包括云计算在内的toB领域 , 主要聚焦在中美技术差距较大、短时间难以赶超、但在中国又有巨大市场的行业 。 不过他也直言 , 中外合资3.0模式理论上适用于所有行业 。
推荐阅读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Apple|苹果高管解读AirPods 3代技术细节 暗示蓝牙带宽可能成为瓶颈
- 时代|元宇宙时代数字安全怎么保护?专家解读
- 量子|2021年国际十大科技新闻解读
- Linux|冲刺科创板国产操作系统第一股 麒麟信安IPO文件解读
- 的生产|SiC产业链解读,从材料到应用大起底 | 见智研究
- 问题|为什么西安一码通恢复后变了模样?为什么故障后移动用户恢复最晚?专家解读
- 贺正|陈省身:21世纪的数学
- 科普|重磅|“诺贝尔奖解读中学行”活动开播啦 速来!
- 训练|跑表那么多指标你真的会看吗?深度解读跑表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