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机游戏|“又不是不想给单机游戏花钱”


单机游戏|“又不是不想给单机游戏花钱”
文章插图

题图 / CaesarZX
前些天 , 有个游戏行业的新闻出圈了 , 大致是某财经大V发了条微博 , 说上海某公司“一下子有约50亿量级的现金 , 想找人做资金管理 。 ”
这个说法在当天传播很广 , 我的好几个群里都有人发了相关的截图 。 人们在猜测到底是哪家公司的之余 , 不免心生羡慕 , 说游戏行业的钱太好挣 。 “上海”“游戏公司”“钱多”等关键词交织起来 , 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米哈游、莉莉丝、甚至叠纸、鹰角等 , 都属于行业里的明星公司 。 虽然消息本身存疑 , 但不妨碍网友们展开想象 , 虚空吃瓜 。

单机游戏|“又不是不想给单机游戏花钱”
文章插图

原本 , 关于“游戏公司挣了多少钱”这种事情 , 在国内几个以单机/主机用户为主的游戏论坛是不太有人关心的 。 但这次不一样 , “50亿”的消息在几个游戏论坛里引起了很大的讨论 , 同一个主题的帖子出现多次 。 虽然讨论的内容都是“手游为啥能挣这么多钱”“XXXX是不是人傻钱多”“为什么没人买单机游戏”“抽卡游戏就是该被封杀”“买断制和氪金到底哪个更高”之类的老调重弹 , 但可以看出 , “50亿现金+上海游戏公司”背后的现实意味刺痛了很多人 , 所以他们又开始争论起了游戏鄙视链与商业化话题 。
一般来讲 , 每次出现“手游公司大赚特赚”之类的新闻 , 传统单机玩家的情绪差不多可分为“不关心”“不屑”“不解”“纳闷”“眼红”“气愤”……等几种 。 只是这次50亿现金看上去太过扎眼 , 上海的关键词太容易让人联想到原神 , 而核心玩家又经历了“骂了两年 , 好像完全没什么用 , 连索尼都时不时来背刺我们”的负能量积累 , 在这个时间点 , 情绪就爆发了出来 , 汇聚成一条条激烈的言论……
我在这里不打算谈论那些过于老生常谈的话题 , 而是想说一个可能不太有人注意的现象:
单机游戏爱好者普遍觉得自己对单机游戏是真爱 , 是一种可贵的爱 。 但有没有发现 , 这个爱可能是不够的?
不够的意思是 , 玩家的爱可能小于游戏厂商的所需 。 就算你爱单机 , 单机游戏行业也不一定能从你的爱中获得足够发展的养分 。
但这个问题倒不能怪玩家 , 主要是受制于买断制游戏的付费模式 , 其瓶颈在于:没法让有爱有消费能力的群体发挥更大价值 。
我认识一些喜欢游戏的成年人玩家 , 他们已经成家立业 , 年收入几十上百万都有 。 他们玩优秀的主机游戏 , 也会玩热门手游 。 对于他们而言 , 喜欢什么东西 , 为其正当消费 , 已经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
所以他们会为一个手游消费几千上万元 , 也会为一个优秀的主机大作消费四百块 。
主机大作难道不值得消费更多吗?值 , 但是没地方消费 。 一名正常玩家 , 喜欢某个游戏 , 买了正版 , 再买买周边 , 夸张点再多买几个游戏送人 , 顶天了 。
按照一位朋友的话说 , “又不是不想给单机游戏花钱 , 我愿意为荒野之息花钱 , 但它没有花钱的通道 , 这也怪我吗?”
换句话说 , 买断制游戏并不能释放这部分“有爱群体”的能量 , 一些经济基础不错的玩家 , 很难通过实际行动来让喜欢的游戏开发商获得更多回报 。 如果开发商挣不到钱 , 续作拉胯了 , 工作室难以为继 , 自然也不是他们想看到的 , 只是他们无能为力 ,
从用户价值的角度看 , 一个老板和一个学生玩家基本没有区别 , 可能马化腾也只能给荒野之息花不到400块——这显然保证了最大的公平 , 但这种商业模型在精于用户分析的互联网时代已是过于粗放 , 虽然不至于被淘汰 , 却也很容易被更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挤占生存空间 。
作为一个从上世纪到现在都没什么太大变化的商业模式 , 即使算上数字发行的加成 , 买断制游戏的回报率也是非常低的 。 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下 , 能找到十万愿意为你的产品付钱的用户 , 都是个很可观的事情 。 但在到了游戏领域 , 即便你找到这十万人 , 销量也可能仅够一个不大的团队堪堪回本 , 甚至还要赔钱 。 因为游戏这种产品的开发的成本实在太高了 , 而游戏价格又几十年没变过 , 涨价还要被人骂 。
之前我们的一篇文章《到底要卖多少份游戏 , 才能让开发商挣到钱?》里提到 , 《圣女战旗》的团队10多人 , 开发2年多 , 总成本也达到了500万左右 , 《波西亚时光》有一个30人左右的开发团队 , 游戏开发成本达1000万 。 而一款售价68元的游戏 , 如果通过发行商来发行产品 , 那么游戏制作组只能从一份游戏中获得23元左右的收益 。
做成氪金游戏呢 , 还是10万用户 。 可能里面有9万没怎么花钱 , 剩下将近1万是小氪 , 最后只有1%的人群 , 是喜欢这个游戏并为之大量消费的用户 , 那这个游戏就很可能会体面地运营下去 。
当然 , 你可以说利用人性弱点去牟利的氪金游戏并不有资格谈“爱” , 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 而且到底爱不爱 , 应该是这个游戏的用户去说的 。
随着新一代用户的消费观逐渐建立 , 付费模式带来的消费差距还会进一步放大 。 事实上 , 在一些游戏社区里 , 这种消费观已经在逐渐形成——喜欢一个游戏 , 就愿意进行更多消费 。 所以社区里有时候会同时出现这两种戏剧性的言论:
一位手游玩家发帖说:
“为XXX准备了2000块 , 各位大佬们请教一下怎么开局比较好啊?”
而在另一头 , 一位玩家抱怨道:
“这XXX手游做得这么好 , 为什么不做成单机 , 就算卖100块钱我都买啊”
【单机游戏|“又不是不想给单机游戏花钱”】你要是游戏开发商 , 你选哪一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