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 有关暴雪的消息再次出现在新闻版块上 , 依旧还是负面新闻 。 继续赖到全球疫情的影响 , 暴雪体育决定继续裁员电竞部门 , 也就是赛事相关人员 。
公司为每个离职人员准备了3个月的工资、全年的医疗保险以及200美元的战网礼品卡 。 待遇还是比较丰厚的 , 医疗保险在疫情下也显得颇有人情味 , 最后还有纪念意义的充值卡 。
文章插图
抓阄炒鱿鱼
在游戏资讯网站上搜索关键词裁员 , 有1/3的新闻关于暴雪接连不断的裁员事件、1/3的996社会新闻(还有1/3是英伟达老黄表示坚决不会裁员) 。 暴雪在国内的拥趸众多 , 每一个举动都牵动着万千粉丝的心 , 同时暴雪逐渐走向衰微也是不争的事实 。
虽说动视和暴雪合并之后 , 两不相欠 , 各管各的 , 但毕竟还是共用同一个CEO , 管着同一笔账 , 想要一碗水端平 , 难度并不小 , 更何况现任CEO的Bobby Kotick也是一屁股的黑历史 。 除了踢走COD的原班人马IW团队 , 最近又多了一条员工裁员老板加薪的罪状 , 被这一年来辞退的800名暴雪员工挂了起来 , 向背后资方高层讨个说法 。
【动视暴雪|暴雪的系谱:走向血缘之末的BLIZZARD】
文章插图
Bobby Kotick:这样的人我们一般把他成为“赌怪”
事件背后的解读多种多样 , 裁员是因为暴雪近年来的口碑销量双双失利 , CEO加薪则是因为动视《使命召唤》节节攀升的销量和热度 。 照此趋势 , 暴雪最终丢失与动视平起平坐的位置也只是时间问题 。
大量从暴雪出走的游戏开发者成为了在游戏行业的一个固有名词“暴雪老兵” , 俨然成为了3A游戏开发者的“黄埔军校” , 其实从诞生开始 , 这家公司就伴随着频繁的分裂与吸纳 , 影响着整个北美的游戏圈环境 。
暴雪的成立要从一家名为秃鹫的工作室说起 , 后来大名鼎鼎的大卫·布莱维克和斯卡福兄弟就是秃鹫的合伙创始人 , 其中这位长得酷似钢铁侠的大卫小时候是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神童 , 自幼研习计算机编程 , 在高中水平就已经超过了学校里的计算机老师 。
文章插图
大卫·布莱维克
斯卡福兄弟两人都是美术出生 , 毕业后找到了一家剪贴画设计公司 , 在游戏大潮下 , 公司打算涉足游戏行业 , 而等到游戏开发完毕 , 雅达利大崩溃又发生了 , 游戏卖不出去 , 当然也发不出钱 , 两人毛走了公司的电脑抵债 。 而此时 , 同样失业的大卫找到了兄弟俩 , 他不愿意接受去往奥斯丁的offer , 三人一合计 , 都有继续做游戏的意愿 , 于是在加州当地成立秃鹫——北方暴雪的前身 。
文章插图
右边两位就是斯卡福
和大多数小工作室一样 , 最初都要依靠代工起家 , 从外包费用中赚差价攒出自己的的第一款游戏 , 当时大卫非常欣赏在Unix上的Rogue游戏 , 希望创造一款基于PC电脑、拥有更好画质的古典回合制Rogue , 而对游戏没有太多经验的斯卡福兄弟却认为即时战斗会更有卖点 , 于是两个游戏Demo都被开发了出来 , 当大卫用鼠标走位并砍杀第一只怪物时 , 他立刻被这种游玩乐趣征服了 , 随机的Rogue装备掉落+即时操作地城冒险 , 没错 , 这款游戏就是日后开创了装备驱动类ARPG先河的《暗黑破坏神1》 。
文章插图
如果大卫执意要开发回合制 , 那也就没有了后来的故事
在攒暗黑1的过程中 , 公司参加了1994年的芝加哥消费电子展寻找投资 , 遇到了“硅与神经键”的老板艾伦·阿德汗 , 此时秃鹫还是刚刚成立的小公司 , 而艾伦已经是代工厂商中的大手子 。 一轮交谈后 , 发现双方都在进行格斗游戏《正义联盟特遣部队》的移植工作 , 一边是MD版 , 一边是SFC版 , 而双方对于游戏的开发和业界未来的发展不谋而合 , 此时“硅”正在PC上开发一款多人对战RTS游戏 , 大卫立刻表示愿意协助开发这款与众不同的《魔兽争霸》 , 以换取《暗黑破坏神》的资金 , 至此 , 暴雪旗下的最为经典的两大IP产生了交集 。
文章插图
艾伦·阿德汗
在《魔兽争霸1》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后 , 艾伦只提供了30万美金以供秃鹫的三人完成梦想 , 但实际上 , 艾伦清楚这对于想要成就一部传奇作品来说完全不够 。 于是在秃鹫再次陷入财务困境时 , 他又一次向他们开出了支票 , 只不过这次是收购合并的邀请 。 一顿操作之下 , 两家公司合并改名“暴雪” , 秃鹫三人不愿意离开家乡前往加州南部的暴雪总部 , 于是在旧金山改组为“北方暴雪” , 成为了艾伦的公司分部 , 继续开发自己的《暗黑破坏神》系列 , 接连完成了初代和让其声名大噪的二代 。
时间跨到2003年 , 此时《暗黑破坏神3》已经开发了两年 , 大卫和斯卡福兄弟希望向公司资方维旺迪施压 , 获取更多的开发费用 , 因此一起向总部提交了辞呈 。 未料想 , 过于成功的《暗黑2》已经让北方暴雪的名气完全盖过了本部 , 因此高层直接批准了几人的辞职 , 让来自秃鹫的三位再次成为了生意场上的炮灰 。 于是不甘心的三人出走开始反向挖“北暴”的老伙计 , 重新搭建自己的班子 , 也为后来暴雪纷繁的人事变动和爱恨情仇打开了第一道裂隙 。 至此 , 继续以“北暴”团队进行《暗黑3》的开发已经希望渺茫 , 05年维旺迪顺势解散了分部 , 为这家血脉最为纯正的暴雪工作室画上了句号 。
文章插图
后来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 , 先是2007年维旺迪收购了动视 , 将暴雪与其合并 , 成为北美体量最大的游戏发行商以抗衡东部的EA 。 2013年随着维望迪又瞄上了欧洲的育碧 , 动视高层 , 先前提到的Bobby上演了一出金蝉脱壳 , 从维望迪手里赎回了自己的公司 , 当然顺便也把暴雪的那份给拿走了 。 新成立的动视暴雪有了自己的资方ASAC II LP , 在这个集团的构成中 , 俨然已不见当年那个艾伦的身影 , 只有Bobby和另外一位动视的老板 , 以及我们的腾讯公司 。
从人上人变成弟中弟 , 暴雪在权力的游戏中来回打转 。 回顾来看 , 现在经营不善的动视加州暴雪分部 , 处境是不是就和当年的旧金山“北暴”一样 , 说一句“危急存亡之秋”不为过 。 说实话 , 电竞不可能永远不搞 , 暴雪没发售的《暗黑》两作和《守望2》也未见得就不能突然走红 , 母公司更不是穷得揭不开锅了 , 为什么要缩减暴雪的规模 , 联系上之前起了高调最后捉襟见肘的《魔兽3重置版》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文章插图
好在最近又有一家“暴雪复仇者联盟”公司成立了 , 有《星际争霸2》的首席工程师James Anhalt操刀 , 重新制作一款全新的RTS游戏 。 如同早年“北暴”解散后再度创业《火炬之光》的斯卡福兄弟一样 , 暴雪的系谱不仅带来了大量的3A游戏开发人才 , 同时还为那个游戏草创、小作坊式经营、内容把控完全作品化的年代留下了宝贵的火种 。
The fire fades and the Lords go without thrones.
——《DarkSouls III》
推荐阅读
- 上单|DOTA2:虎牙邀请赛决赛开战,VG能顶住maybe的压力吗?
- 双方|到底谁是真奇?当年比魔兽还火,没想到引发一场20年的日韩大战
- 人才|再见,2021年的游戏行业
- |这一整年的光,属于每个中国人!
- 王者之魄|【CF手游】王者武器库全解析,你想知道的都在这!
- 暗黑|葬花:这款暗黑版桃花源记是我玩过最好的国产AVG
- 三国杀|CF:趣味十足的小众模式玩法再迎新,早些的趣味模式何时革新
- 高连|梦幻西游:五开召唤兽的最优选择,血攻与须弥谁才是核心召唤兽?
- ign|年末盘点:聊聊IGN的三部满分游戏
- 耳机|光遇:合服后玩家最期待的道具,除了白鸟之外,还有林克和白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