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动画、漫画、舞台剧和手游,B站的《工作细胞》IP矩阵


漫画|动画、漫画、舞台剧和手游,B站的《工作细胞》IP矩阵
文章图片

题图 / 工作细胞:大作战
本文由ACGx原创 , 转载请注明出处 。
IP布局不仅要多品类开花 , 也要注重短期的联动爆发力
没想到《工作细胞》第二季和《工作细胞 BLACK》两部动画才刚刚完结 , B站又官宣了一款《工作细胞》的衍生游戏《工作细胞:大作战》 。 在曝光了大量游戏介绍信息的同时 , 也同步开启了预约 。
这是一款由讲谈社正式授权、bilibili游戏独家发行《工作细胞》正版模拟经营手游 。 玩家能够通过上帝视角 , 在人体各处引导功能细胞 , 与各类不断出现的病菌对抗 , 最终目的就是让人体远离疾病、保持健康 。

漫画|动画、漫画、舞台剧和手游,B站的《工作细胞》IP矩阵
文章图片

在许多中国年轻人的眼中 , 将“细胞拟人”作为特色的《工作细胞》 , 可能是当下最具影响力的科普类二次元IP之一了 。
自从2018年7月《工作细胞》动画第一季在B站独家播出后 , 那些发生在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身上的故事 , 以活泼有趣的形式 , 让许多中国观众轻松理解了人体机能的日常运转方式 , 在二次元市场和医学界都引起了相当大的讨论话题 。 而这种寓教于乐的IP内容创作方式 , 也让《工作细胞》在中国获得了相当多主流媒体的点赞——它先是被江西卫视的《杂志天下》栏目报道 , 然后又被人民日报刊登的《细胞世界与免疫疗法(科技大观)》文章作为正面案例进行引用 。

漫画|动画、漫画、舞台剧和手游,B站的《工作细胞》IP矩阵
文章图片

而随着2021年开始《工作细胞》第二季、《工作细胞BLACK》两部动画同时在B站独播 , 《工作细胞》第一季中配版在CCTV6播出 , 以及《工作细胞》动画电影、真人舞台剧的先后引进 , 可以说都为《工作细胞:大作战》这款二次元游戏产品的推出 , 铺设了相当紧密的IP环境 。
采用“模拟经营”玩法的《工作细胞:大作战》 其实早在2018年时 , 《工作细胞》就已经在日本市场推出过一款名叫《永远的工作细胞(いつでも はたらく細胞)》的手游 , 不过由于该游戏并没有正式引进中国 , 所以很多中国的玩家并不是特别熟悉 。 另外在2021年初 , 在网络上也曾曝出过其他游戏公司同样有《工作细胞》手游的项目计划 , 但至今仍未公开更多的信息 。
所以此次由bilibili游戏独家发行的《工作细胞:大作战》 , 应该算得上是很多中国玩家能够接触到的第一款《工作细胞》衍生游戏 。

漫画|动画、漫画、舞台剧和手游,B站的《工作细胞》IP矩阵
文章图片

按照目前已经公布的信息 , 我们可以看到《工作细胞:大作战》是一款特别强调“模拟经营”要素的游戏 。 结合模拟经营类游戏的玩法特点和已经曝光的游戏截图来看 , 我们不难推测这款游戏的玩法大致应该是这样的流程:
当玩家进入游戏后 ,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各种各样的细胞在大地图(即人体体内)辛勤工作 , 玩家们可以在此时进行“模拟经营”的游戏操作 。
比如很多粉丝熟知的红细胞 , 其在体内的主要工作就是“搬运工” , 它们不仅会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运送到身体各个角落 , 而且也会将二氧化碳送回肺部 , 另外 , 很多组织细胞的代谢废物也是由它们运输到相应的器官内进行处理 。 而玩家需要做的 , 主要就是关注包括红细胞在内的各种细胞 , 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 以维持人体的日常需求 。

漫画|动画、漫画、舞台剧和手游,B站的《工作细胞》IP矩阵
文章图片

然而 , 细胞们的日常工作并非永远这般一帆风顺 , 总会有些不速之客(如病毒、细菌等)前来破坏 , 人体也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 。 此时 , 玩家需要针对实际情况 , 派出相应的细胞来保证人体的健康 。
通体白色、看起来十分有战斗力的白细胞 , 就是排除这些进入到体内细菌和病毒等异物的一把好手;而始终面带微笑的“战斗女仆”巨噬细胞 , 不仅能够捕获并吞噬细菌等异物 , 找出抗原及免疫信息 , 也能清理掉死去的细胞和细菌;当然 , 看起来“萌萌哒”的血小板 , 其作用则是特别重要的止血凝血和促进伤口愈合……
在各种突发状况平息后 , 人体逐渐恢复健康 , 各类细胞的工作也逐渐平静 。 玩家需要做的 , 就是在保持人体各器官功能正常的同时 , 为下一次的突发状况做好万分的准备 。

漫画|动画、漫画、舞台剧和手游,B站的《工作细胞》IP矩阵
文章图片

对于《工作细胞》来说 , “模拟经营”的游戏玩法 , 或许就是最符合该IP核心主题的游戏化改编类型之一 。 而这样的游戏内容 , 显然也能依靠有趣的设定 , 通过游戏这种更具互动性的娱乐方式 , 让更多玩家在获得快乐之余 , 学到更多有趣的生理知识 。
【漫画|动画、漫画、舞台剧和手游,B站的《工作细胞》IP矩阵】这正是为什么当《工作细胞:大作战》首次曝光 , 就能获得大量年轻玩家好评的原因 。
高密度、多渠道的IP联动体系 目前 , 玩家的有效聚合以及IP的长线运营 , 无疑已经成为众多二次元游戏在运营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 其中bilibili游戏作为该赛道下最重要的游戏发行平台之一 , 也早已通过数年间的持续探索 , 寻找到了一套非常符合自身平台特性的运营模式——即通过目标用户喜好的内容来聚集人群 , 并依靠平台业务的不断拓展 , 将IP人气进行更加多元的转化 。
比如《Fate/Grand Order》 , 它之所以能够在上线之初就迅速在二次元游戏市场引起大量关注 , 并在接下来数年时间内保持相当的热度 , 其实与B站通过正版引进《Fate》系列漫画、动画、动画电影等内容 , 并主动维护该IP的粉丝文化氛围 , 都有着莫大的关系 。 至于说在接下来bilibili游戏运营的许多二次元游戏大作 , 如《BanG Dream!》《公主连结Re:Dive》 , 基本上都能看到类似的运营模式 。

漫画|动画、漫画、舞台剧和手游,B站的《工作细胞》IP矩阵
文章图片

不过 , 在二次元游戏的实际运营方面 , 围绕某个IP进行多品类布局其实只是打好了联动基础 。 更重要的是 , 如何发挥不同品类内容的作用 , 让IP热度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 从而充分激发出联动效应 , 应当是整个行业特别需要注重的环节 。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除了此次推出游戏之外 , 《工作细胞》今年在中国市场所进行的一系列动向:
该IP最新推出的《工作细胞》第二季、《工作细胞BLACK》两部动画 , 均从1月开始在B站独家播出 , 引发了大量年轻动画观众的二次创作;
2月 , 《工作细胞》第一季中配版在CCTV6播出 , 其中“东北红细胞”的方言配音一度成为了网友们热议的话题;
3月 , 动画电影《工作细胞:细胞大作战》先是确认引进中国内地院线 , 紧接着就定档4月9日;
与此同时 , 早已上架销售各类《工作细胞》衍生品的B站会员购 , 也从3月开始进行《工作细胞》真人舞台剧的预售 。

漫画|动画、漫画、舞台剧和手游,B站的《工作细胞》IP矩阵
文章图片

《工作细胞》这一系列针对中国市场展开的内容布局 , 前后时间跨度仅横跨3个多月 。 高密度、多渠道的内容推出节奏 , 无疑为bilibili游戏独家发行的《工作细胞:大作战》首次曝光形成了很好的市场热度铺垫 , 在短期内就释放出巨大的IP爆发力 。 再考虑到该IP本身所具备的科普特性 , 加上“模拟经营生存玩法”对原作核心内容的高度还原 , 《工作细胞:大作战》或许也将成为中国二次元游戏市场里不可多得的寓教于乐型产品 。
不难看出 , B站在围绕《工作细胞》IP运营过程中所打出的“组合拳” , 在让各产品形态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形成联动机制的同时 , 也为游戏产品的推出带来了相当高的热度 。 这种模式显然能进一步强化平台在构建IP内容矩阵和释放IP价值两个层面的理解 , 是特别值得行业参考的案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