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套路深 绷紧安全这根弦

薛 梓
进入4月以来 , 教育部平安留学微信公众号发布4期安全通报(截至4月28日) , 其中 , 关于电信诈骗的安全问题占近1/3 。  
电信诈骗花样翻新 
梳理这些关于电信诈骗的安全问题可发现 , 电信诈骗花样翻新 , 防范诈骗不容忽视 。  
4月20日 , 中国驻荷兰大使馆网站发布消息——近两年来 , 包括荷兰在内的许多国家针对中国公民的电信诈骗案频发 , 花样不断翻新 , 高峰期和低谷期交替出现 , 几乎从未停歇 , 给部分中国公民造成精神和财产损失 。 中国驻荷兰大使馆已就此连续发布防诈反诈领事提醒近10篇 。  
该消息提醒 , 要防范骗术“更新换代”和诈骗分子“蹭热点” 。 诈骗分子冒充对象广、行骗手段多 , 可以是“DHL快递公司”“荷兰移民局”“中国驻荷兰使馆”“荷兰驻华使馆”“国内某公安局”等 , 也可能告知当事人“有一份重要快递无人签收”“签证出现问题”“护照被盗用”“卷入一起特大国际金融诈骗案”“国内就医信息泄露”“没有及时向使馆上报健康情况”等 。  
4月13日 ,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发布消息 , 提醒中国公民警惕电信诈骗 。 该消息称 ,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已通过多平台多次发布安全提醒 , 警示在法中国公民谨防电信诈骗 。 令人遗憾的是 , 近期又有多名在法中国留学生遭遇诈骗 , 经济损失严重 。  
提醒中列出了主要诈骗方式:交友理财类 。 不法分子通过社交平台与受害人交友、网恋 , 取得信任后 , 诱骗受害人在虚假投资平台投资、下注;冒充公职人员类 。 不法分子冒充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或国内公检法机关 , 通知接电人因其涉及信用卡诈骗、跨境洗钱等卷入重大刑事案件 , 已被国内公安机关通缉 , 并通过社交软件发送伪造的“警官证”“逮捕令”“保密函”等文件 , 以“帮助证明清白”为诱饵 , 诱骗威胁其汇款;虚拟绑架类 。 不法分子以“案情保密”和“维护家人安全”为由 , 通过恐吓等手段操控受害人暂时外出躲避并切断与亲友的一切联系 , 进而致电受害人家属 , 谎称受害人被绑架索要赎金 。  
防范意识要加强 
就如何防范 , 不少中国驻外使领馆也发布了相关提醒 。  
中国驻荷兰大使馆4月20日发布的消息提醒 , 要加强防范意识 , 谨防陷入骗局 。 如接到陌生电话通知“包裹被查到违禁物品”“有文件或包裹未领取”“签证或居留失效”“个人信息涉案”“交通事故”“孩子被绑架”“亲人意外身亡”等信息 , 务必提高警惕 , 一定要通过其他渠道核实情况后再行处理;诈骗分子完全有能力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电话号码伪装成中国驻外使领馆或国内行政、司法等部门号码 , 切忌被表象迷惑;尤其要防范冒充使馆的诈骗电话;如接到疑似诈骗电话 , 建议不予置理或拉黑 。 如不幸被骗 , 请即向荷兰警方及国内公安机关报警 。  
【|电信诈骗套路深 绷紧安全这根弦】中国驻法国大使馆4月13日发布的消息提醒 , 针对有关具体情形 ,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郑重提醒在法中国公民:只要陌生人让汇钱 , 就要绷紧安全弦 。  
首先 ,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不会以电话方式通知当事人涉及信用卡诈骗、跨境洗钱或其他刑事案件 , 不会以电话方式要求转账汇款 , 不会要求接电人回拨任何电话号码与所谓“国际刑警中心”或国内公检法机关等机构进行下一步联系 , 不会电话通知当事人护照过期、居留卡过期 , 更不会通知来使馆领取包裹或公文 。 其次 , 切勿在电话里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姓名、住址、家庭情况、银行账户等个人信息 。 如遇陌生人来电要求“不要与家人和朋友联系 , 以保证他们的安全” , 或提出其他不合常理的要求 , 应务必保持警惕 , 切勿上当受骗 。 再次 , 树立正确理财观、恋爱观 , 警惕各类“一夜暴富”的理财陷阱 , 切勿仅因为“网上聊得来、懂自己”就盲目向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转账汇款 。  
值得一提的是 , 如无法辨别是否为诈骗电话 , 请及时向中国驻法国使领馆或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86-10-12308)核实 。 如不幸上当受骗 , 应及时向法国警方报案 , 并同时向国内公安机关报警 。 受害人无法直接向国内公安机关报案的 , 可通过国内近亲属及时报案 , 并向国内报案地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请求帮助(拨打110即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