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11时20分
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用长征六号运载火箭
成功发射“一箭九星”
其中的智能遥感卫星“航升一号”
在携带多个科学实验
和技术试验载荷的同时
还有一位特殊“乘客”——
“太空熊猫”
文章图片
此前 , 在完成振动和热试验之后 , 一枚3D打印的大熊猫模型被安装在了卫星相机视场方向的一个专属“座位”上 。 与卫星一起绕地球飞行的几年间 , 卫星上的相机将在地球不同位置上方拍摄它和地球的“合影”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航升一号”卫星携“太空熊猫”在轨飞行效果图(爱太空 提供)
这只手举国旗、身着航天服的“太空熊猫”叫“大空” , 是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和北京爱太空科技联合打造的公益形象 , 也是“航天+大熊猫”的一次跨界合作 。
文章图片
▲“太空熊猫”造型(航升卫星 提供)
文章图片
▲位于“航升一号”卫星上的“太空熊猫”(航升卫星 提供)
文章图片
▲工作人员地面测试“航升一号”卫星(航升卫星 提供)
“仅靠科研人员和野生动物保护机构不足以拯救濒危物种 。 我们多年来坚持开展科普教育 , 以增强公众保护的意识 。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书记、主任吴永胜说 , “与航天元素的结合 , 让大熊猫形象充满了爱国主义的热情和现代科技的生动 。 我们希望大熊猫作为野生动物保护和航天知识科普的使者 , 吸引和鼓励更多年轻人加入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共筑美好家园的行列中来 。 ”
虚拟的“太空熊猫”被赋予了人格化的设计特征 。 据北京爱太空科技董事长白瑞雪介绍 , 这是一只想要飞上中国空间站当航天员的大熊猫 , 其形象和故事将出现在航天科学教育、传播和大熊猫保护事业相关的科普课程、动漫、舞台剧、电影等系列作品中 。 几天前的“中国航天日” , 以它为“主角”的载人航天科普课程《大熊猫漫游中国空间站》在喜马拉雅等平台上线 。
“大熊猫是‘国宝’ , 我们基于这种最具中国特色、最亲切可爱的形象创造了‘太空熊猫’ 。 它将作为空间探索的追梦者和航天故事的讲述者 , 以全新的方式传播航天知识、弘扬航天文化、输出原创内容 , 激励公众去感受探索未知的美好 , 激励每一个心怀好奇的少年在科学、技术、工程的星空中寻找答案 。 ”白瑞雪说 。
这枚卫星还搭载了山东青岛一中、广东汕头金山中学的校徽和北京爱乐合唱团徽章与合唱歌曲《翠谷双回声》 , 以及TEDx杭州的“太空对话“模块 。
在全球相关从业者推动“公众理解航天”的历程中 , 依托航天活动开展科学教育和传播已是常态 , 拟人形象飞上太空也并非首次 。 2008年 , 美国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里的宇航员“巴斯光年”模型进入国际空间站 。 虽然东京奥运会因疫情推迟 , 人类历史上首枚奥运会专属“助威卫星”已经发射 , 卫星携带的“机动战士高达”动漫模型届时将在太空亮相 。
文章图片
【科普|哇!滚滚上天啦!!!】▲东京奥运会“助威卫星“效果图(图片来自:Tokyo 2020)
人们熟悉的文创角色随航天器发射升空 , 大大拉近了航天和普通人的距离 。 实际上 , 航天和现实中的大熊猫保护工作也并不遥远 。
“航升一号“卫星研制方、湖南航升卫星公司董事长项军华表示 , 这颗智能遥感卫星在两分钟内就能抓取图像并传给用户 , 因此在应急任务的快速观测领域具有很大优势 。 “卫星遥感加导航 , 能够对野外大熊猫的活动进行实时追踪、定位、识别并同时上传其环境和生理数据 , 以提升大熊猫保护工作的数据感知和快速响应能力 。 ”
“在国家鼓励发展商业航天的背景下 , 我们的商业微小卫星研制和应用将有助于航天科学、技术进一步惠及国民经济更多领域 , 进一步得到公众的理解和认可 。 ”项军华说 。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编辑 凌晨
校对 王映丹
审核 张婷婷 李影 庄伟伟
监制 孟骅
推荐阅读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词条|百度百科上线2500万词条,超750万用户参与共创科普知识内容
- 知识科普|直管内径、凸缘管内径密封快速接头 管内壁粗糙的管口格雷希尔GripSeal连接器
- 博士团|“百人博士团”入驻好看视频打造“硬核科普” 让科普轻松有趣
- 设备|科普故事:航天员用的净水器是如何锻造的?
- 孩子|互联网平台硬核科普打造精品
- 感染病例|科普:“奥密克戎”命名一个月 我们对它了解多少
- 青少年|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走进三亚中小学校
- 轻喜剧|中科院物理所推出科普轻喜剧《闹起来,费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