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新能源车的电动化智能化路径
经济日报采访人员 李治国
上海
形成高效聚集产业链
今年2月发布的《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提出 , 到2025年 , 上海本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20万辆 , 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3500亿元;并从突破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技术、打造完整产业生态、加快新技术示范应用等方面 , 明确了“十四五”期间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总体目标
“随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 , 新技术正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 。 ”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认为 , 要加快培育相关创新链和产业链 , 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推进新能源和智能汽车产业“新基建” 。
几乎看不到工人的生产车间、硕大的零部件被机械臂搬来搬去……R汽车生产车间的场景让人十分震撼 。 “‘R汽车’就是上汽在供应链和产业链高度集成之下 , 推出的高端智能纯电汽车新品牌 。 ”R汽车品牌首席运营官姜辉告诉采访人员 , 上汽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驱、电控的“三电”方面 , 具备完整知识产权 , R汽车MARVEL R这款产品就集成了上汽最顶尖的新能源技术 , 采用了行业领先的高能量密度三元锂电池等 。
作为国内“新能源三项全能冠军” , 上汽集团在“纯电、插电、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线上均具备国际一流研发实力 , 在此基础上掌握了完整供应链系统 。 上汽集团研发负责人介绍 , 双极板和膜电极 , 长久以来被认为是燃料电池电堆的“卡脖子”技术 , 上汽旗下的捷氢科技均已实现100%自主化与国产化 , 其中PROME M3H采用的超薄金属双极板产业化项目在不久前获得了上海市技术发明奖特等奖 。
为让产业链、供应链更加稳定可控 , 目前上汽集团正紧密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 在多领域、多层面汇集长三角创新要素资源 , 推动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整体转型升级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新能源产业布局方面 , 上汽集团已在常州溧阳与宁德时代(CATL)合资设立上汽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和时代上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 时代上汽将导入CATL产品和锂电池技术 , 在溧阳生产锂离子动力电池 。 上汽时代将导入上汽集团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技术 , 生产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 。 未来 , 上汽集团将进一步完善覆盖整车、系统、关键零部件以及服务领域的新能源产业布局 , 在长三角地区形成高效聚集一体化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
“上海将强化整车技术创新 , 增加高端纯电动车型供给 , 完善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生态 。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裘文进表示 , 未来上海将提升产业基础能力 , 支持新一代动力电池、高功率密度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燃料电池系统、车用操作系统及车规级芯片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研发;支持打造完整产业生态 , 还将推动长三角燃料电池汽车和智能汽车一体化发展 , 实现制度、标准、成果互认 。
今年2月 , MARVEL R在上海正式交付车主 , R汽车成为首家“当月上市当月交付”的新势力汽车品牌 , 创下新势力交车速度纪录 。 “有坚强的创新链、产业链和供应链作为后盾 , R汽车前景可期 。 ”姜辉说 。
裘文进表示 , 上海将成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工作推进专班 , 为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持续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
江苏
着力基础共性技术研发创新
去年6月发布的《江苏省智能网联汽车集群产才融合推进工作方案》提出 , 3年内 , 重点引进10个以上车联网领域国际顶尖人才团队 , 引育产业骨干人才300名;到2025年 , 打造10家以上100亿元规模的智能网联汽车领军型企业 , 形成2至3个产业竞争力和规模水平国内领先的千亿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聚区
“我们的智能网联业务(控制器产品)发展迅速 , 目前在江苏省如皋市九华工业园设立了上汽联创智能网联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以开展EPS、TBOX、ADAS等控制器的规模化生产 , 降低产品制造成本 , 提升产品竞争力 。 ”联创汽车电子有限公司ITS事业部执行总监吴纪铎说 。
【|一辆新能源车的电动化智能化路径】联创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4月 , 是上汽集团全资子公司 , 专注于汽车电子电器的研发与生产 , 是上汽自主品牌汽车电子电器研发的主要依托单位 , 也是上汽集团电子产品开发战略平台和核心零部件企业 。 “当前在汽车软硬件各方面重大变革面前 , 我国汽车业与国际同行总体上处于‘同一起跑线’ , 这给中国品牌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提供了‘换道超车’的宝贵机会 。 我们要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 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 。 ”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说 。
“之所以布局在江苏 , 是看到了江苏对于智能汽车行业的重视 。 ”吴纪铎表示 。 采访人员获悉 , 《江苏省推进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提出 , 江苏要着力突破关键技术、完善基础设施、培育产业集群 , 形成研发、产业、应用协同并进的健康发展生态 ,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和产业发展高地 。
“掌握核心技术 , 是成为坚强供应链企业的前提 。 将5G技术应用在智能汽车上 , 离不开通信车载终端 。 ”吴纪铎表示 , 2020年 , 搭载联创5G i-BOX的上汽智能重卡 , 获得了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牌照 , 成功实现在洋山港港区特定场景下的L4级自动驾驶、厘米级定位、精确停车、与自动化港机设备的交互以及东海大桥队列行驶 , 为港口运输客户提供更智能更安全更高效更环保的集装箱转运方案 。 2021年 , 联创5G i-BOX还应用于上汽R汽车旗下全球首款5G智能车MARVEL R 。 这不仅确保了5G车联网功能落地 , 还能实现车辆与智慧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 为实现更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奠定基础 。
为助力MARVEL R的量产 , 联创进行了艰苦探索 。 吴纪铎告诉采访人员 , 联创与华为合作 , 充分发挥双方技术互补优势 , 推出了业内首款车规级5G/C-V2X车载终端产品系列 , 并应用在R汽车品牌 。
虽同在上汽集团 , 但要让供应链更稳固 , 联创仍需不断与R汽车品牌“磨合” 。 吴纪铎表示 , 在产品开发中 , 联创与R汽车研发团队及时分享技术 , 不断构建和完善供应体系 , 培育产业生态 , 为产品量产提供基础保证 。 面对“卡脖子”问题和供应风险 , 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协作 , 建立物料管控机制 , 筑牢供应体系 , 保障产品交付 。
不仅是上汽 , 全国各地的企业在智能汽车核心部件国产化上都有突破 , 为新能源和智能汽车行业开展广泛的供应链合作打下基础 。 例如 , 斯达半导体、比亚迪、中车时代等已经量产车规级IGBT , 预计2至3年后可实现部分国产替代 。
“为保障产业链安全自主可控 , 新能源汽车产业强链的重点是持续开展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 , 并要在智能网联核心技术方面取得持续突破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张进华表示 , 产业链补链的焦点包括突破新型材料瓶颈 , 推动关键生产装备、高端试验仪器、开发工具、高性能自动检测设备等基础共性技术的研发创新;还要构建需求驱动的协同创新链 , 发挥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优势 , 实现技术突破 。
浙江
打造差异化智能汽车
在浙江杭州湾南岸 , 一个以智能汽车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正持续释能 。 这里已经引进了上汽大众、吉利汽车两大整车龙头 , 建成和在建的汽车生产线5条 , 拥有五大整车品牌 , 整车产能布局达160万辆;已集聚150多家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 , 形成一条从汽车零部件研发、整车制造到汽车后服务的全产业链 。 2020年 , 杭州湾新区生产整车54万辆 , 实现产值934亿元
“斑马智行助力上汽R汽车以科技兑现想象 。 ”上汽R汽车战略合作伙伴斑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首席营销官成力日前表示 。 今年2月 , 上汽R汽车5G智能电动SUV MARVEL R上市 , 搭载专为其打造的基于AliOS的斑马智行VENUS R定制版 , 全面赋能新车5G智能驾驶、5G智能座舱、集智设计和三电技术 , 带来诸多引领潮流的人性化科技体验 。
在R汽车上 , 技术人员手指在手持终端的屏幕上点击来调试设备 。 今后 , 汽车也将越来越像是可以被软件控制的电子终端 。 成力表示 , 在产业升级进程中 , “软件定义汽车”成为显性趋势和行业共识 。 汽车价值的构成 , 正在由此前以硬件为主导向以软件和服务为主导转变 , 融合软件、数据和服务的智能汽车操作系统被认为是“软件定义汽车”的制高点 。 作为自主操作系统 , AliOS代码量已经超过1亿行 , 解决了汽车操作系统领域的“卡脖子”问题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2015年 , 阿里巴巴集团和上汽集团共同发起成立斑马智行 。 当前 , 斑马智行在上海、北京、杭州、武汉布局 , 基于自研AliOS智能汽车操作系统提供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 帮助车企打造差异化智能汽车 。 斑马智行已经与上汽、一汽等主流车企旗下共10余个汽车品牌建立合作 , 共同打造了40多款车型 , 超过100万辆智能汽车行驶在路上 。
“斑马智行并未将自身定位为传统意义上的‘供应商’ , 而是以‘技术变革者’‘产品创新者’和‘生态赋能者’的角色为车企提供技术、产品与生态方面的全方位支持 。 ”成力表示 , 斑马智行致力于成为R汽车背后的“科技驱动力” , 助力R汽车不断兑现人们对于未来出行的想象 。 据介绍 , 产品研发方面 , 在R汽车进行产品规划初期 , 斑马智行团队便已参与项目 , 并在产品研发全程与R汽车紧密协作;斑马智行为R汽车组建了专属的产品研发团队 , 结合R汽车的品牌定位、产品定位、目标人群属性以及对于用户用车需求的深刻洞察 , 定义车机系统产品功能 , 提供定制化开发的产品 , 为R汽车用户带来个性化的用车体验 。
“经过近几年快速发展 ,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核心零部件与整车系统集成、信息交互、基础设施建设、测试区建设、人工智能技术等方面均有一定突破 。 ”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表示 ,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 电动化、智能化趋势推动汽车芯片用量大幅度提升 , 车规级芯片国产化已拥有规模基础 。 然而 , 目前国产车规级芯片仍然存在整车应用规模小、车规认证周期长、技术附加价值低、上游产业依赖度高等问题 。 根据国内外有关经验 , 通过产业扶持政策聚焦解决上述问题 , 是提高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增强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也认为 , 过去国内整车企业习惯于使用国外成熟产品 , 国产零部件公司因缺乏市场而难以较快成长 。 建议在市场竞争的原则下 , 借鉴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政策 , 鼓励、引导整车企业加大国产车载芯片的使用力度 。 比如 , 地平线推出Matrix计算平台 , 搭载自研征程2.0芯片 , 已经与长安、广汽等车企进行量产合作 , 装机量已突破10万辆;零跑汽车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规级智能驾驶芯片——凌芯01已完成整车搭载 。
“推动设立整车、系统、芯片重大联合攻关专项项目 , 由政府、企业分摊研发资金 , 共享专利 , 占领未来行业制高点 。 ”针对智能汽车供应链上的“卡脖子”技术 , 陈虹认为 , 要集中力量支持技术路线明确但技术储备薄弱、应用前景广泛、前期投入巨大的项目 , 由政府或头部企业牵头需求端和供给端 , 分摊研发资金、共享专利 , 构建需求驱动的协同创新链和供应链 。
推荐阅读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Tesla|最高涨幅21088元:特斯拉Model 3/Y入门车型价格调整
- 硬件|汽车之家年底裁员,员工称多个职能部门已被撤销
- IT|国内最长湖底隧道正式通车运营
- 人工智能|聚焦车载人工智能计算芯片研究 推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 人物|造车三兄弟的“喜与忧”:销量暴增但问题加剧,一人舒服两人困难?
- 研究院|传统行业搭上数字化快车,施工现场变“智造工厂”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IT|宝马电动转型成果初显:i4、iX供不应求 新能源车销量已破百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