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上海新能源汽车“绿牌”红利渐退场 微型电动车销量爆发苦盼国标“转正”

_原题是:上海新能源汽车“绿牌”红利渐退场 微型电动车销量爆发苦盼国标“转正”
本报采访人员 龚梦泽
上市270天销量突破27万辆 , 集超低售价、讨巧外形于一身的五菱宏光MINI EV , 以亮眼的销售成绩成为纯电动车领域现象级的“新能源占牌神器” 。 但近日有消息称 , 五菱宏光MINI EV在上海地区的上牌将受到限制 。
《证券日报》采访人员了解到 , 上述消息最早出现在五菱宏光MINI EV论坛 , 有消费者在论坛发帖称:“新购买的A0级电动汽车无法申领上海市针对新能源汽车免费提供的专用牌照 , 4S店说最近不审批新能源牌照 , 要等5月初的新政 。 ”
为此 , 采访人员第一时间向上汽通用五菱方面求证 , 公司表示 , 正在了解相关情况 。 目前上海的新政还没有最终公布 , 请以最终公布的政策为准 。 此外 , 采访人员还联系到上海地区一家五菱品牌经销商 , 对方表示:“自4月中旬开始 , 就有5月份政府将出台新政策的信息 , 目前店内已不接单” 。 另有渠道商工作人员称 , “自4月下旬客户上牌时就不太顺畅 , 近日已上不了牌照 。 不过店内还接受客户下单 , 待新政公布后若不能上牌再全额退款 。 ”
据了解 , 按照2020年国家补贴政策 , 续航里程在300公里以下的纯电动车型不再享受国家补贴 , 这意味着大部分小型纯电动车已经丧失了补贴优惠 。 而若各地区也在牌照方面进行限制 , 或将对小型纯电动车市场造成巨大影响 。
“以车长和价格为区分标准 , 既与国家政策方向相悖 , 也不够科学严谨 , 可信度不高 。 我预计 , 未来的限制方向会先做分类管理(PHEV限制、微型/小型电动车限制等) , 最后大概率会走向北京地区所采取的总额管理模式 。 ”有不愿具名的车企市场部人士对《证券日报》采访人员表示 。
上海市“绿牌”红利
或逐渐退场
据采访人员了解 , 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宏光MINI EV电动车 , 介于低速微型电动车和传统小型纯电动车之间 。 其不足2米的轴距 , 甚至不能被划入A00级车型(2.2米轴距) , 而只能算是A000级车型 。
提及这类车型 , 绝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都是“老年代步”、“粗制滥造”等词汇 。 然而 , 正是这类曾经几乎不被传统汽车厂商正眼看待的车型 , 近年来却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在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急速扩张 。
去年下半年以来 , 微型电动车市场再度火热 , 其中 , 尤以五菱宏光MINI EV最为外界所关注 。 来自中汽协统计的数据显示 , 今年3月份 , 五菱宏光MINI EV的销量为39745辆 , 同比增长97.08%;今年一季度的销量已经达到96674辆 。
而随着越来越多车企的加入 , 除了五菱宏光MINI EV这样的爆款车型 , 微型电动汽车市场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竞争者 , 其各具特色 , 且面向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 这些产品的加入将进一步加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 。
对此 ,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上海市新能源牌照的数量增长确实比较快 , 这也致使其必然会经历新能源牌照发放数量收缩的过程 , 逐步缩减政策方面的红利 。 “这是一个比较正常的情况 , 未来可能新增车辆全是新能源汽车 , 政策红利不可能一直持续 。 ”
在崔东树看来 , 上海、北京等个别一线城市 , 地方政府需要有对应的政策来控制汽车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增长规模 , 不过这种探索也仅限于上海等个别城市 。
“控制新能源汽车沪牌发放总量、提升沪牌新能源汽车车型类别水平的管控大方向 , 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化 。 ”新浪财经专栏作家林示认为 , 上述管控方向符合上海市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 新能源汽车的管理 , 从无条件、无差别的推动到有侧重、常态化的结构管控 , 这也将成为下一阶段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趋势 。
苦盼国标而不得
微型电动车“转正”不易
据《证券日报》采访人员统计 , 2020年 , 五菱宏光MINI EV的销量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城市 , 销量占比分别为31.4%和30.8% , 四、五线城市的销量占比分别为23.6%和10.4% 。 相比之下 , 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销量占比仅为3.8% 。
具体到城市来看 , 2020年 , 五菱宏光MINI EV累计销量最高的城市是青岛 , 洛阳、菏泽紧随其后 , 而上海地区全年上险数只有2664辆 , 排名第四 。
以此来看 , 即便传闻中的上海地区“新政”落地 , 对五菱宏光MINI EV的销量影响也可以忽略不计 。
事实上 , 微型低速电动车已“苦国标久矣” 。 早在2016年10月份 , 国家标准委正式立项并下达《四轮低速电动车技术条件》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制定计划 , 在给出两年执行周期的同时 , 也提出了“升级一批、规范一批、淘汰一批”的指导思路 。
在政策空窗期内 , 低速电动车产品既没有被列入法定交通工具 , 也不在工信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之内 。 而随着两年之期结束 , 企业等来的不是期待已久的“新国标” , 反而是一道道“封杀令”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自2018年7月份北京市工商局启动违规销售电动车专项治理行动后 , 河南、河北、山东等多地相继跟进 , 开展针对全封闭机动三(四)轮车的整治工作 。 在此次整顿中 , 不在工信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的电动摩托车、电动三轮、四轮车、老年代步车等 , 均在禁行、禁售范围内 。
受此影响 , 全国范围内微型低速电动车市场下滑严重 , 行业加速洗牌 。
“禁售禁行政策带来的影响很大 。 ”有微型低速电动车生产企业负责人对采访人员表示 , 低速电动车作为三四五线城市市场化所诞生的产物 , 发展的权利不应该被剥夺 。 “一刀切”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
而原计划于2018年出台的低速电动车合法化管理相关法规 , 已推迟至今 。
对此 ,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明确表示:“我主张持一种开放支持的态度 , 低速电动车的性能可以满足当地居民的出行需求 , 又和当地的经济水平相匹配 , 是一种完全市场化的产品 。 ”
【证券日报|上海新能源汽车“绿牌”红利渐退场 微型电动车销量爆发苦盼国标“转正”】谈到微型低速电动车未来的发展路径 , 山东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魏学勤对《证券日报》采访人员表示 , 售价低廉的低速电动车更契合农村及三四线城市的出行需求 。 此外 , 由于占用道路资源少、成本低 ,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升级 , 未来两三年低速电动车或许将进入分时租赁领域 , 与共享出行一起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