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时报|9连跌!新业务年亏108.6亿营收增速趋缓 美团直面高佣金难题



投资时报|9连跌!新业务年亏108.6亿营收增速趋缓 美团直面高佣金难题
文章图片
图1/2

《投资时报》研究员吕贡
2020年 , 美团营收同比增速由2019年的49.52%放缓至17.70% , 新业务亏损额则由2019年的67.49亿元扩大至108.55亿元
最近一段时间 , 美团点评(下称美团 , 3690.HK)麻烦不断 。
5月10日下午 ,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约谈美团 , 指出其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存在突出问题 。 当日 , 美团大跌7.07% , 收于262.8港元/股 。
事实上在此之前 , 美团已经连续8个交易日以下跌收盘 , 监管威力显现或是其股价走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
日前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称 , 根据举报 , 依法对美团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 虽然美团方面很快回应称 , “将积极配合监管部门调查” , 但其也因此再度被推到风口浪尖 。 针对此次调查 ,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 美团或难逃10位数以上的罚款 。
《投资时报》研究员留意到 , 事实上 , 此次针对美团的调查或早有征兆 。 2021年4月10日 , 阿里巴巴(BABA)因“二选一”垄断行为被罚款182.28亿元 。 之后 , 部分互联网企业股价同步下挫 , 美团更是连跌两天 , 累计跌幅超过12% 。
三天后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多个部门召开互联网平台企业行政指导会 , 会上提出要严肃整治“二选一”“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问题 , 同时给予相关平台1个月自查期限 , 包括美团在内的34家互联网平台经济企业参与了该会议 , 并做出依法合规经营的承诺 。 美团还于4月14日发文表示 , 尊重平台内经营者自主选择权 , 不强制要求商户“二选一” 。 然而会议后不到两周 , 处于整改期间的美团便被立案调查 。
从股票市场走势来看 , 监管调查的影响已有所显现 。 截至2021年5月10日 , 美团收于262.8港元/股 , 已连续9个交易日收跌 。 且自今年2月中旬达到460港元/股高点后 , 美团股价一直处于走低态势 , 截至5月10日收盘已较年内高点下跌下跌42.9% 。
美团于3月下旬公布的2020年度业绩报告也未能将其股价拉升 。 据财报数据披露 , 虽然该公司2020全年营收净利均有所增长 , 但其第四季度仍产生28.53亿元亏损 。 并且 , 该公司营收增速已处逐年趋缓态势 , 新业务尚未扭亏为盈 。
值得关注的是 , 近年来美团还频频因高佣金问题引发争议 , 如何平衡与商家间的合作关系或成为其之后经营路上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 在已有多方巨头入局的无人配送赛道上 , 美团亦将面临较大竞争压力 。
针对上述问题 , 《投资时报》研究员电邮沟通提纲至美团相关部门 , 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公司回复 。
新业务仍亏损
美团成立于2010年3月 , 至今已发展逾十年 。 然而 , 成立后的前八年该公司一直处于亏损态势 , 直到2019年才首次实现年度盈利 。
近日 , 美团公布了2020年度业绩报告 , 数据显示 , 该公司2020年继续延续2019年的盈利状态 , 营收净利双双实现稳增 。 其中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7%至1147.95亿元 , 经营溢利同比增长61.6%至43.30亿元 。
然而 , 若具体分业务来看 , 包括美团优选、美团买菜、美团闪购等在内的美团新业务表现并不理想 。
数据显示 , 其新业务2020年营收虽同比增长33.6%至272.77亿元 , 但仍处亏损状态 , 且亏损额由2019年的67.49亿元扩大至2020年的108.55亿元 , 同比增幅超六成 , 亏损突破百亿元 。 其中 , 仅2020年第四季度单季 , 美团新业务就产生了60.03亿元亏损 。
受此影响 , 美团2020年第四季度的业绩表现不佳 , 营收虽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 , 但却产生高达28.53亿元的亏损 , 相较上年第四季度的盈利14.24亿元 , 同比降幅高至300.3% 。
另外 , 《投资时报》梳理该公司近年财报还发现 , 美团的营收同比增速已经趋缓 , 由2017年的161.22%、2018年的92.25%降至2019年的49.52%和2020年的17.70% , 短短三年时间 , 同比增速缩水143.52个百分点 。

投资时报|9连跌!新业务年亏108.6亿营收增速趋缓 美团直面高佣金难题
文章图片
图2/2
美团2017年—2020年营业收入及同比增速情况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佣金、商家难平衡
近年来 , 美团为促进新业务发展 , 持续投入大量资金 , 但外卖业务仍被外界视为该公司的基本盘 。 2020年 , 外卖业务占其总收入的比重依然高达57.73% , 牢牢占据第一大营收支柱地位 。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 , 美团的餐饮外卖业务主要通过佣金收入、在线营销服务两种方式变现 , 其中佣金收入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 数据显示 , 2020年美团外卖的佣金收入同比增长18.02%至585.92亿元 , 这也意味着入驻美团平台商家的“入场费”有所增加 。 而当年度美团餐饮外卖收入为600多亿元 , 商家的佣金占据高达88.42%的比重 。
值得关注的是 , 2020年年初暴发的疫情对于餐饮商家打击较大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美团收取商家方的佣金比例仅由2019年的90.52%降至2020年的88.42% , 同比降幅不及3个百分点 。
而在疫情爆发后 , 多地餐饮协会纷纷发文指责甚至举报美团的高佣金及不正当竞争行为 。 来自重庆、河北、云南以及山东等多地的餐饮协会 , 亦接连发文呼吁美团等外卖平台降低外卖佣金费率 。
2020年4月 , 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在公众号上发文表示 , 美团外卖向餐饮企业收取的高额外卖佣金 , 已超过餐饮企业承受极限 。 对此 , 美团方面回应称 , 八成以上商户佣金在10%—20% , 每单平台利润不到2毛 , 2020年要通过平台切实帮扶300万餐饮商户通过外卖生存下来 , 并活得更好 。
事实上 , 美团的高佣金与商家间的平衡问题并非疫情期间才出现 。 早自2018年起 , 美团就开始将公司营收目标转向B端商户 , 其战略定位也由导流向利润贡献全面转变 。 在此背景下 , 美团针对平台商户的佣金也随之不断提高 。
佣金的提升的确使得美团餐饮外卖业务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 数据显示 , 该业务营收由2017年的210.32亿元一路增至2018年的381.43亿元、2019年的548.43亿元及2020年的662.65亿元 , 仅三年时间增长超400亿元 。
但与此相对应 , 随着美团从平台商户获取的收益越来越大 , 其合作商户的经营压力也随之递增 , 商家抱怨声不断 。 如何平衡佣金抽取与商家间的良好合作关系 , 或成为美团在之后经营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
巨头入局无人配送
除此之外 , 美团也在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 今年4月19日 , 美团新一代自研无人配送车魔袋20正式在北京顺义区落地投入使用 。 美团副总裁、首席科学家夏华夏表示 , 魔袋20是基于美团配送业务场景需求 , 面向室外全场景推出的低速即时配送的最新解决方案 。 该车的发布标志着美团无人配送自研产品 , 开始拥有标准化量产能力 。
其预计未来三年里 , 将在北京、深圳及上海等多地陆续实现外卖、买菜、闪购等业务场景的无人配送服务 。
值得关注的是 , 无人配送这条赛道目前已挤满了巨头 。 美团不仅要面对无人配送实体运用方面存在的困难 , 还要面临来自多方巨头的竞争压力 。
比如阿里巴巴于去年9月发布的末端物流配送智能车型机器人“小蛮驴” , 已在去年“双11”期间进入高校 , 首次尝试大规模、高并发的无人配送服务 。 其目前的服务对象主要为高校学生 。
而京东(JD)和苏宁易购(002024.SZ)也已加入无人配送战局 。 其中 , 京东推出了全球首个无人配送车领养计划 , 快递员可自主认领无人车 , 与它一起协同服务客户;苏宁易购则在疫情发生后 , 于北京、南京、苏州三地相继完成末端无人配送部署 , 通过无人配送车的无接触服务进一步降低用户与快递员双方感染的风险 。 同时 , 苏宁易购还推出苏宁无人配送小biu机器人 , 能够听指令带货出发、自主规划路线、避开障碍、返回充电等 。
【投资时报|9连跌!新业务年亏108.6亿营收增速趋缓 美团直面高佣金难题】对美团来说 , 竞争或许才刚刚开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