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转变思维帮农村孩子与手机保持距离】作者:孔祥渊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讲师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 手机已成为学生触网的主要途径 。 面对农村未成年人沉迷手机愈发严重的现象 , 家庭、学校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如何应对?我们需要转变思维 , 把堵疏结合作为一个基本原则 。
“堵”是一定要的 , 这与当下网络的传播特征密切相关 。 为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 网络内容生产方“无所不用其极”:营造一种轻松舒适的氛围 , 让未成年人“流连忘返”;创造一种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 让未成年人“乐不思蜀”;建构一种隐性强制的环境 , 让未成年人“不能自已” 。 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网络内容的生产者对未成年人的痛点、敏感点、注意力分配等问题进行了非常精深的研究 , 并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 。 例如 , 他们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征 , 提供了各种网络终端和内容体系 。 对未成年人而言 , 这种刻意设计具有成瘾性 。 如果放任不管 , 不去“堵” , 未成年人往往会被吸引住眼球 , 沉迷其中难以自拔 。
所谓“堵” , 指的是通过各种较为硬性的、管控的方式缩短农村未成年人使用手机和接触网络的时间 。 这需要各主体从自己的角色出发 , 使用适宜的措施或方案 , 尽可能减少农村青少年与手机的接触 。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出台相关的管理规定和指导方案 , 为学校、教师管控学生手机提供制度支持及方式、方法指导 。 学校需要制定相关的制度 , 明确禁止学生在校期间使用时间 , 并详细、合理规定对违反者的处理方式 。 每一位教师则应该成为积极的参与者、监督者 。 对于那些违反规定、在校使用手机的学生 , 教师需要以符合规定的方式暂时没收学生的手机 , 并给予适当的教育、引导 。 家长也要有自觉意识和沟通意识 , 通过与孩子民主协商 , 共同制定使用手机等网络终端及接触网络的时间、场合 , 并严格予以执行 。 只有“堵”远远不够 , “疏”的作用要发挥出来 。
所谓“疏” , 指的是通过各种较为柔性、引导的方式减少农村青少年接触手机和网络的意愿、时间 。 农村未成年人更容易沉迷于手机 , 往往由于其缺乏接触更具有吸引力的活动的机会 , 甚至不知道该如何脱离网络的吸引 。 所以 , 对农村未成年人的沉迷手机现象进行“疏” , 至少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
一方面 , 提供多种资源 , 精心设计教育活动 。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乃至社会要看到农村孩子缺少“丰富生活”的困境 , 加大资源投入和资源引入 , 通过创办更具有吸引力的校园生活、课外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让青少年看到网络之外的精彩 , 进而主动离开网络 。 另一方面 , 教师、家长要传授“脱网”的方式方法 , 提高农村青少年远离网络的意识、能力 。 相关研究显示 , 父母有手机依赖行为 , 其子女手机依赖的比例几乎翻倍 。 在家庭中 , 家长要有学习和成长意识 , 以身作则减少手机使用时间 , 为农村青少年的理性使用手机提供榜样 。 在学校中 ,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互动 , 关心学生各个方面的生活及日常变化 , 以减弱农村青少年的手机沉迷现象 。 需要注意的是 , 教师、家长学习的各种“脱网”方式方法应该是科学的 , 而非随意的 。 因为有些个人一时兴起而采用的方法不仅对青少年脱离网络无效 , 甚至还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 。 (孔祥渊)
[责任编辑: 刘朝 ]
推荐阅读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IT|现代确认将挺迟开发内燃机以加快向电动汽车制造商的身份转变
- Waymo|PayPal CEO:积极在日本展开收购,开拓支付市场;网易入股虚拟数字研发商世悦星承 | 思维独角兽
- 汽车|阿联酋批准国药新疫苗用作加强针;京东方重庆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正式量产 | 思维独角兽
- 教科|中阳县举办第二届青少年机器人智能大赛
- 青少年|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走进三亚中小学校
- 青少年|全国首家体教融合青少年无人机研学基地正式挂牌成立
- 政策|让博物馆对青少年免费的初衷“不打折”玉渊杂谈
- 趋势|一场有智慧有洞见的助老思维盛宴明日上演
- 革命|王一鸣:未来怎么推进科技创新?我觉得有三个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