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央视热评:直接下架!对App侵害用户权益必须动真格

_原题是:热评丨直接下架!对App侵害用户权益必须动真格
日前 , 工信部通报下架90款侵害用户权益App , 涉天涯社区、大麦、脉脉等 。 这次通报下架的App , 涉及的侵害行为大多集中在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强制或者过度索取权限等方面 。 换句话说 , 违规行为都与侵犯用户隐私有关 。

央视|央视热评:直接下架!对App侵害用户权益必须动真格
文章图片
图1/1

隐私既不“隐”也不“私” , 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痼疾之一 。 事实上 , 这些年来 , 相关部门对App侵权行为的治理不可谓不重视 。 2019年11月 , 工信部正式开展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活动 。 截至2021年1月26日 , 工信部已检测过62万款App , 责令2234款违规App整改 。
然而 , 即使这样 , App侵害用户权益行为仍然没有得到根治 , 有些企业在同一App的不同版本中反复出现同类问题 , 还有些企业在被通报后仍然无动于衷 , 不能完成整改 , 导致产品下架 。
那么 , 是什么给了这些互联网企业“屡教不改”的胆子?事实上 , 这与互联网的特性有关 。 网络时代 , 数据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 蕴含巨大的商业价值 , 而用户数据更是有待开发的“宝藏” 。 仅靠企业自律 , 显然无法有效管住过度收集、使用信息的手 。 一些不法App甚至通过过度索权 , 形成个人信息黑产 。
【央视|央视热评:直接下架!对App侵害用户权益必须动真格】另一方面 , 网络服务与传统服务不同 , 这是一种建立在复杂技术之上的服务 。 用户难以了解背后的技术原理 , 甚至难以掌握自己透露了哪些个人信息 。 因此 , 用户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严重不对等的 , 很难通过用户维权的方式平衡双方利益 。
那么 , 这就更要求监管部门细化游戏规则 , 提升监管能力 , 让互联网企业行为从“有人管”变成“有效管” 。 为此 , 相关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地完善管理政策和标准 。 国家网信办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 , 已于5月1日起施行 , 明确规范了地图导航、网络约车、网络购物等39类应用程序个人信用收集活动 。 今年4月 , 工信部表示 , 将在充分征求意见基础上 , 会同相关部门发布《App个人信息保护管理暂行规定》 , 组织制定系列行业标准 , 为App个人信息保护监管提供政策和标准支撑 。
这一系列规范的出台 , 必将细化、落实App个人信息保护的责任 , 让“知情同意”“最小必要”两项重要原则落到实处 , 让App开发运营拨开侵权迷雾 , 日渐透明有序 。 (文丨土土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