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正处于新一轮快速发展浪潮 , 人才需求上升 。 如何培养人工智能人才?对此 , 5月21日 , 多位专家在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高峰论坛上进行讨论 , 为人工智能教育支招 。
有调研显示 , 整体来看我国人工智能人才供给不足 , 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但与此同时 , 有22%的高校反映他们培养的学生就业出现了供大于求 。 调研分析 , 高校人才供给和市场需求之间出现了结构性矛盾 。
中国科学院院士鄂维南认为 ,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研究的核心不足是算法创意缺失 , 应该要建立创新文化 , 鄙视山寨 。 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认为 , 中国人工智能学科发展布局要像下“围棋” , 而不是追着热门领域跑 , 应建立“通识、通智、通用”的学科培养体系 。
文章图片
5月20日 , 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开幕 , 本次大会为期4天 , 以“智能新时代:赋能新发展、智构新格局”为主题 。新华社发(孙凡越摄)
1
现状:22%高校培育的人工智能人才已“供大于求”
据不完全统计 , 目前全国已有超300所高校设立了人工智能专业 。 这些学科发展现状如何?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茹宁分享了其所在课题组的调研结果 。
茹宁介绍 , 根据调查 , 目前全国人工智能本科生的就业趋势在下滑 , 但是双一流本科生就业仍在持续走高 , 高职院校专科毕业生近年来呈显著的增长趋势 。 在人工智能行业需求旺盛的背景下 , 有22%的高校反映他们培养的学生就业出现了供大于求 。
这些数据背后反映出人工智能学科建设正面临什么问题?该调研总结到 , 首先是人才供给不足 , 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 2017年前 , 我国人工智能人才储备严重不足 , 出现供给和需求之间倒挂的现象;2017年后 , 高校大规模培养人才 , 但至今没有形成成熟、系统化和规模化的人才输出 。 目前市场上人工智能类人才的供给主要来自于电子信息、软件服务等其他相关领域的人才跨界转型而来 。 高校培养过程注重课堂教学、轻视实践 , 也导致人工智能人才无法满足市场对于实践的要求 。
其次 , 高校人才供给和市场需求之间出现了结构性矛盾 。 从需求侧来看 , 随着人工智能人才总量增加 , 人才市场已经出现细分趋势 , 基础研发类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都在很快地增加 , 但本科生有饱和的趋势 。 现在高校的供给主要集中在本科层次上 , 所以会出现有22%的学校反映毕业生很难就业 , 且这样的学校大多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 。 高职类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比较擅长 , 双一流高校适合培养研发型人才;而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如果不能够与地方经济发展很好地结合 , 无法体现自己的办学特色 , 培养的人才就会受到双重挤压 。
此外 , 人工智能专业设置和人才供需的地域分布不均衡 。 北上广地区产业比较密集 , 同时河南、陕西、山东、湖北等省份人工智能专业发展非常快 , 人才培养规模比较大 , 但是却没有密集的产业 。 因此 , 这就使这些大省投入了大量的教育成本 , 但是留不住自己培养的人才 , 最终可能会导致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剧 , 教育不平衡现象和不公平问题更加凸显
【布局|部分高校人工智能人才供大于求?专家:学科布局要“下围棋”】2
观点1:算法创意缺失 , 要鄙视山寨
中国科学院院士鄂维南指出 , 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 , 人工智能主要涉及四大要素:场景、模式、算法和系统 。 我国在场景和模式方面都具有优势 , 但核心不足是算法创意的缺失 , 这已成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障碍 。 创新文化不足导致人工智能企业同质化严重 。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人脸识别 , 我国的人工智能四小龙看起来没有什么区别 , 而在美国就很难找到这种现象 。
鄂维南判断 , 缺乏算法创新的源头在于学术界 。 “中国有很多学术团队 , 但有原始算法创新能力的却不多 。 ”
如何在算法上进行创新?鄂维南强调 , 最重要的是创新文化的建立 。 现在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有一个现象 , 同一个任务有很多企业在做 , 同质化企业很多 , 就是因为没有创新文化 。 他用一句话形容创新文化 , “别人做的 , 我就离得远远的 。 ”
“我希望大家一起来支持原始创新的文化 , 鄙视山寨 。 别人做的 , 我就不做 , 让这样一种口号能够喊出来 。 只有我们形成了这样一种文化 , 我们才能在人工智能领域长期保持领先 。 ”鄂维南说 。
3
观点2:AI学科布局要“下围棋”
“人工智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 不能只盯着一个小的领域 。 ”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认为 , 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布局 , 要像下“围棋” , 在认知科学、脑科学等各个领域都要有布局 , 而不是追着热门领域跑 。
朱松纯从学科发展的角度分析 , 人工智能学科具有三个发展趋势:第一 , 计算机视觉、认知科学、机器学习等领域对内交叉 , 形成大一统的理论框架;第二 , 各行各业与通用人工智能融合 , 产生新文科、新医科等等;第三 , 人类文明与人工智能融合 , 给机器人“树三观” 。
“1960年到现在 , 基本上都是可以预见到的技术上填补空白 。 为什么当今有更优越的条件 , 却产生不了根本性的突破?”朱松纯说 , 这一问题的存在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共识 。
他观察到 , 现在研究领域存在“自拍”的现象 , 即研究人员不去想深刻的问题 , 而是有一个想法就赶紧想办法发文章 , “就跟拍完自拍赶紧上网发一下一样 。 ”此外 , 当研究人员人数更多的时候 , 大部分人反而都向深度学习这一单一领域钻研 , 害怕研究“少数派”的方向 , “会像离群的鸟儿一样面临落单的风险 。 ”
“现在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 , 高校各个系里面都有一点 。 但这是一道‘鱼香肉丝’ , 不是真正的鱼 。 ”朱松纯认为 , 对于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要成体系 , 可以采用“通识、通智、通用”的学科培养方式 。 即学生既要了解人工智能和人文艺术的交叉 , 也要把人工智能领域的六个学科搞清楚 , 并且通过实践课程来探索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应用 。
南都采访人员马嘉璐 见习采访人员李娅宁 发自天津
推荐阅读
- 王者|布局手术机器人赛道,谁是王者? | A股2022投资策略⑩
- IT|中国重汽:氢能源产品的核心布局和整车集成开发已经全面完成
- Windows|微软解释在Windows 11上为何部分驱动可追溯到1968年
- 电子|高交会论道:巨型柔性电子产业正在孕育,宜加快布局抢占先机
- 华为|华为加速全屋智能战略布局,深圳首家全屋智能授权体验店开业
- 华为|高德地图推出智能手表版 支持小米和华为部分机型
- 手机|网民称部分手机厂商以环保为名不配充电器 工信部答复
- oppo|OPPO Find X5早期概念渲染图曝光 后置三摄布局奇特
- 安全|T-Mobile再遭网络攻击 部分客户信息和SIM卡被窃取
- 大部分|八部门:2025年规上制造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